APP下载

从《防火》侗戏看侗族聚落社会的防火避灾

2019-12-25向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火侗族

向娟

摘 要:通过对《防火》侗戏的歌词、演出场合以及目标受众等三个维度的研究,发现侗戏《防火》不仅在提升侗族民众防火意识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还以《防火》为载体,将五行观念、扫寨、打更、习惯法、寨籍等侗族民众的日常防火的体系融入其中,使侗族聚落老百姓的“防火”意识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从而使侗族民间聚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火灾的发生。

关键词:侗族;侗戏;防火避灾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6-0076-07

侗戏指由侗族人民创作,在侗族地区民间演出,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戏曲样式。时至今日,侗戏已经成为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侗戏诞生于清代道光年间,由侗族文人吴文彩创立。早期的侗戏多改编自汉族戏曲,比如吴文彩最负盛名的两部侗戏作品《李旦凤姣》《梅良玉》就分别改编自汉族名剧《朱砂记》《二度梅》。在改变汉族剧目的基础上,也创作出了侗族的历史人物剧目,如《吴勉》《顾老元》《秦娘美》《乃桃补桃》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侗戏的民族性格日益得以凸显,并涌现了大量以反映侗族人民生活为主题的剧作[1]。其中《防火》这一剧目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防火》成为湘黔桂交界区域侗族村寨的侗戏演出必不可少的剧目。笔者多年在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阳烂侗寨为中心的区域开展田野调查,①①笔者所涉及的田野调查区域主要是平坦河上游侗寨,包括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高友、高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高步、高团、阳烂、紫檀、平坦、横岭、都天、芋头、皇都等10余个侗族村落。 不仅收集了十余个村寨侗戏《防火》的剧目资料,而且也观赏了多场的《侗戏》表演。深深地感觉到侗戏的《防火》,在这一区域侗族聚落的防火避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特将多年的田野资料进行整理,结合民族学基本理论,拟成本文,以飨读者。

一、侗戏《防火》剧目情况介绍

侗戲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代形成以来,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2]。侗戏以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有着很强的民族性。从侗戏的发展历程来看,侗戏经历了从汉族经典戏曲改编向原创的发展路径,原创侗戏以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反映了侗族的生活面貌与情感诉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现实性的特点。然而,从笔者在这些村落所收集到的侗戏资料来看,侗戏的演变总是围绕着侗族聚落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改变,并随着现实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剧目,侗戏《防火》剧目就是其代表作。

由于侗族的建筑以木质为主,防火是侗族人民的头等大事,防火避灾必然会成为侗族村落最为关注的事项之一。防火避灾需要从娃娃抓起,人人知晓并深入人心,要让防火意识在每一个老百姓的脑海里扎下根,就需要在侗族聚落里营造起防火避灾的文化氛围。侗戏《防火》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侗戏《防火》在培育乡民防火意识,提升乡民防火技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防火》成为侗族地区喜闻乐见的剧目,也是侗族地区带有警示性的剧目。侗戏《防火》将消防法律法规、家居防火常识、民间信仰、防火习惯法、救灾等等编排成通俗易懂的侗戏来教导村民。虽然属于宣传性质的剧目,但在培育民众防火意识,传授防火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剧目自演出后,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社会影响力。纵观流行在侗族地区的《防火》剧目,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在平坦河上游十余个村寨的《防火》剧中,在开场就展现出村村寨寨都有高耸的鼓楼,都有护住侗族村落福气、保住村落平安的风雨桥,而且还有巧妙精致的吊脚楼,家家户户门前更少不了养鱼的池塘,使侗族村寨呈现一派祥和,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景象。在阳烂村的《防火》剧中,还特别将改革开放以来,侗族村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被火灾吞噬,要大家千万小心火殃。在阳烂村的《防火》剧中还用直白的语言唱诵“世界太平年岁更好,大家幸福不得了,火灾无情不得了,人人防火记心脑”。①①关于阳烂侗寨《防火》的唱词,笔者于2014年在阳烂村进行田野调查时有完整记录,资料存放于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民间文献室。 这是每场侗戏的开场白,这由衷地表达侗族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侗族聚落对防范火灾的重要性。

《防火》剧目侧重凸显了侗族村落防火的重要性。在平坦河上游侗寨的剧目《防火》演出时,都以侗寨的“木屋”与“森林世界”为背景,来诉说侗族村寨的历史。在演出中看到侗寨的祖先在辛劳地修建聚落的高大鼓楼,在《防火》的唱词中还提到,侗族的祖先建寨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能力建鼓楼时,也要把修建鼓楼的空地留下来,插上木杆,以表示该地谁也不许占用,是村寨的寨心,是将来修建鼓楼的地方。居民的房屋便围绕鼓楼依次而建。侗族村寨是有生命的,围绕着鼓楼一天一天在长大,在成熟,在繁荣,在昌盛。以鼓楼为中心,建筑起一个“木屋”的世界。这样在《防火》中的场景,其实就是侗族真实的写照,笔者在田野中也发现,在侗族村落里,不论是鼓楼、风雨桥、寨门、吊脚楼、谷仓、凉禾架、水车、水井亭等都是纯木修筑。因而可以说整个村落都是用“木质”材料建筑而成,这是侗族人们的创造,也是人类文明中的璀璨明珠,但其最大的祸患却会来自火灾。因此,《防火》剧目在反映出侗族人们的骄傲与自豪,赞誉侗族先民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告诫侗族乡民“小偷偷一担,火烧不留毛”,让他们能充分意识到火灾将会给他们带来的潜在影响。

《防火》剧目以历史上侗族村落“失火”(发生火灾)的悲情为主题,让乡民记住“火灾”的无情与残酷。高步村在2000年发生了一场火灾,烧了1/3的聚落。于是,高步的侗戏《防火》剧目中在剧情中有的是因为小孩玩火不小心引起火灾,把村落烧光了悲惨情节。在这段剧情中,主要展现了侗族村落历史上发生火灾的各种原因,意在告诉乡民:“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但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火能够给我带来舒适,但也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火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但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幸。而在该段最后的剧情则告诉我们,一切的过失都不是“火”,而是我们对“火”的玩世不恭。因此,要避免火灾,就必须要规范我们的行为,“防火”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

在高步侗寨的《防火》剧目中,还以“一家失火,万家救”的剧情,以乡民扑救火灾的场面,展现出侗族聚落在灾难面前大家相互帮助的同情共理。侗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公益事业的民族,只要走进侗族村落,凉亭、鼓楼、庙宇、风雨桥、祠堂、路碑等等公共建筑随处可见,人们都是自发参与这些公益事业。此外,侗家人在逢年过节之时,还会自发地修缮庙宇祠堂或修桥补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祈福积德的方式。正因为平时养成了这样的民族性格,因而一旦某个村落发生火灾,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知道了,不论你手中有多么重要活路,也不论有多远的路程,都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火灾现场,参加到救火的行列中去。因为在“木质”的世界里,火灾一旦发生,一秒钟都很关键。如果在三分钟内能够控制火灾蔓延,就可以保住村寨的安全,所以大家必须以飞快的速度扑向火灾现场。《防火》剧情不仅在赞扬那些舍生救火的乡民,也在鞭挞那些不顾火灾蔓延而去搬运自己家屋东西的个别“另类”乡民。该剧目通过讲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旨在教育乡民要以整体利益为重,要培养出乡民的集体意识。

阳烂侗寨的《防火》剧目以“打更”习俗为切入点(“打更”也就是侗族“鸣锣喊寨”的习俗),以此来宣传侗族文化中的“防火意识”。《防火》剧中虽未告知侗族社区的“打更”习俗源起于何时,但通过“打更”这一剧情的展示告之乡民,侗族村落早晚都需要有专门负责“打更”的人,尤其是晚上大家睡觉前的打更最为重要,打更的人是得到尊重的。在《防火》的唱词中有打更的口号:“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防火安全,人人有责”。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乡民,尤其需要防止夜间失火。从《防火》剧目中,我们可以知道,侗族有着悠久的打更传统。在今天侗族的防火策略中,打更仍然是重要手段,并形成了具有内部约束力的习惯法[3]。在剧中强调“轮流”打更的重要性,就是“防火安全,人人有责”的直接体现,对那些忘记“打更”的家户还进行了酸辣的讽刺,以唤起乡民对“防火”的重视。只有人人培育起“人人防火”的意识,村落的火灾才能避免,村寨的财产才得以安全,聚落的生命才得以延展。

综上可见,侗族村落由于受自然环境、建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防火成为了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防火》这一剧目几乎在侗族地区所有的“侗戏班”中都得以流传,并且其所反映的主题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仅止于,是以各个戏班所在的侗族村落的“故事”为载体,防火在剧情中的表现方式、故事情节、话语对白等有所不同而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民众的防火意识,正如剧目唱词中所唱的那样:“防火在先,要记牢;要注意火,戏忙先”。也就是说,在开戏之前,便要求侗族人民把自己家里的“火”防好,再来看戏。而有的侗族村寨,《防火》就是一场侗戏的主题节目,阳烂侗寨的《防火》就是如此。

二、侗戏《防火》演出的时空与受众

侗戏的演出时间一般都在农闲时节,以及重要节日期间,“农历的正、二月间,是侗戏活动的黄金时节。”[4]尽管当前侗族聚居地的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农业生产仍然是侗族地区的主要劳作方式。以农业为生产周期的空闲时间自然是在每年的正月、二月了,这时就成为侗戏表演最为集中的时候。

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侗戏《防火》剧目的演出,除了在农闲与重大节日期间必须演出外,就是在村落里出现“火警”或“火灾”时,也必须开演《防火》来教育群众,宣传防火的重要性。笔者在通道县阳烂村时,收集到的“乡规民约”中就有“防火”一条的规定:村民如引起火灾会被罚款:发生火灾没烧掉房子要罚款200元;如果烧毁了房子要罚当事人3个“100”(100斤酒,100斤米,100斤肉),每家要派一人去吃“罚酒”。①①该资料来源于2004年阳烂侗寨“乡规民约”,该资料存放于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民间文献室。这样的规定在阳烂的《防火》剧目中也有详细的体现。如果房子烧毁十分严重,村民会为受灾者捐钱捐物,主要是米、油、旧衣物、棉被之类,乡民们还会为受灾者搭建临时住棚,之后村民和亲戚还要合力为其新建房子。这样的乡规民约在其他侗族村落也有类似的规定。

除此之外,村里还要组织村民观看一场《防火》侗戏,让聚落的老百姓时刻警惕“防火”。在侗戏《防火》演出前,需要“失火者”家長对“失火”情况作出比较详细的说明,以表示自己对火灾的深刻认识,并表示自己“被罚”是理所当然,希望得到乡民的谅解,还要作出保证自己与家人日后要认真严肃对待“防火”,不再出现“火警”,更不能出现“火灾”。

在“失火者”家长的这番认错赔礼的言辞之后,阳烂侗寨的寨老、族长或者是老人协会的会长也需要讲话。他们的讲话也是根据侗戏《防火》的剧情,重申“乡规民约”的重要性与神圣性。乡规民约是大家经过多次讨论而制定下来的,也是沿袭村落的传统,还是大家做了“盟誓”的。因此,一旦有人违反,就必须按照乡规民约来处理,绝不袒护任何人。因为“人在做,神在看”,如果我们袒护了,在天上的神灵不仅会惩罚“肇事者”,也会惩罚我们大家。这样的情节在《防火》剧目中也有体现,并由此把侗戏《防火》推向了高潮。为了我们侗族村落的平安,为了大家的财产生命安全,我们要齐心协力维护我们的乡规民约,我们要按照乡规民约来行事。

防火重于泰山,侗族独特的生活环境与建筑结构,使得侗族承担着更为严峻的防火压力,《防火》表演的目的就是将村寨居民聚集起来,借助唱词和动作来教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火。侗戏《防火》虽然属于宣传戏,但剧作者在创作中将消防法律法规、家居防火常识等等编排成通俗易懂的侗戏,契合侗族民众的审美诉求,能够对侗戏感兴趣的民众起到吸引作用,引导其主动地观看《防火》,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5]。一般而言,侗族聚落一旦有节日聚会、年节祭祀等集体活动时,聚落里的老人协会都会组织侗戏班子利用人多的机会演出《侗戏》,让老百姓在观看《防火》的机会,宣读侗族村落里有关防火救火的条款。与此同时,村里干部也可以趁此机会向老百姓宣讲国家对防火救灾的政策。笔者在阳烂侗寨的田野调查中,深深地体会到在现代侗族村寨的治理格局中,村干与老人协会共同均承担着聚落里防火救火的职责,他们都在利用侗戏《防火》演出的机会对老百姓宣讲防火避灾的重要性。

三、从《防火》看侗族防火避灾知识体系的灌输

侗族聚落的建筑以木质为主,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侗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防火文化,体现在民间制度、民间信仰、仪式活动、生产、生活等富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知识。这些“防火”的地方性知识要能够落地生根,能够被侗族聚落社会老百姓潜移默化地接受,需要有多重途径来传播这一系列的“防火”知识体系。而侗戏《防火》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阳烂侗寨的《防火》剧目是侗戏中的精华,也是阳烂侗戏的主打剧目,每场侗戏的演出都以《防火》达到侗戏的高潮,成为传播“防火”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在阳烂的《侗戏》中,展现出侗族聚落的“脏”主要有“火”“鬼”、是非口舌、瘟疫和产妇等,但最大的“脏”就是“火灾”。在《防火》剧中的“脏”以半夜耕牛乱吼叫、傍晚鸡鸣不停、白天狗窜屋等现象来展现。侗族乡民认为这就是不祥的火警预兆。聚落一旦“脏”了,就要举行“扫寨”仪式。于是,在《防火》剧中就出现了由聚落里祭司、寨老、款首主持下,老百姓共同参与的“扫寨”仪式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侗寨聚落的“火殃”被清除了,村寨安宁了,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剧情,其实就是侗族聚落的“扫寨”仪式搬上了舞台。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也深有感触,在阳烂侗寨聚落的芦笙坪里有一个火神庙——司天南岳,处于阳烂侗寨的中心位置。因为村寨中心不仅是乡村生活的空间,更是公共生活与权力行使的空间,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震慑性,时刻警醒着侗族人民要防范火灾,提高防火意识。侗族人民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在每年的冬季还会进行一个“扫火炴”的仪式。在举行这一仪式时,村民会在寨门外用芭茅草扎一个草标,插在地上或门柱上,示意聚落内正在举行“扫火炴”的仪式,外人不能进寨。鬼师会从寨心——鼓楼处开始扫起,乡民跟在鬼师的后面绕寨一圈,鬼师每到一户便念咒语:“封寨扫火星,火就不烧寨,水也不冲田,家家打谷一百二十仓,人人活到一百二十年。”①①笔者2014年收集整理的阳烂侗寨“扫寨”祭词,存放于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民间文献室。 主家主人则象征性地把家屋的“火殃”扫出来,汇集到游行队伍抬起的“火盆”内,直到走完聚落的最后一户,游行队伍再集中在鼓楼那里,拿火灰放在鼓楼前,用水全部浇灭,同时全寨子里的人也都要把火把等任何能点着火的东西用水灭完。乡民认为这样灾星出得去,进不来,有利于防火。

在《防火》剧目中,通过“洗寨”的扫火殃仪式,在鬼师的带领下乡民遣送活动,就把带来火患的“火殃”驱赶出寨,聚落的火殃扫除了,乡民再次获得安全感。笔者在阳烂的田野调查中,经历了侗族聚落这种频繁的驱“火殃”仪式,意在不断刺激侗族聚落乡民的防火心理,在聚落民间产生火崇拜心理与行为,从而建构起聚落社会的防火意识。

火灾是无情的,在侗族社会里,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方法来排除火灾,但火灾在侗族聚落里是无法杜绝的。于是,在阳烂侗戏的《防火》中就有了“火灾”的场景。从舞台的一个角落里出现了一群小孩在“玩火”,这群玩火的小孩在欢笑中不小心把“火苗”引燃房屋,房屋冒出了浓浓的黑烟。一场毁灭聚落的大火降临了。于是,听到了击鼓声,乡民闻到鼓声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迅速集中到鼓楼前的坪地听候寨老指挥,第一时间奔赴火灾现场去救人和灭火,周边村寨的乡民也会亦迅疾驰援。青壮年一线灭火,老人把守道路口。村民从水塘、水井、鱼塘、稻田、溪流四面八方取水、递水,竭力扑灭火灾。这样的“救火”场景感人至深。笔者在侗族地区调查,没有遇上火灾,但这在剧中的救火场景让我终生不忘。聚落一有火情,乡民必须全力扑救。笔者在调查中得知,如果火势太大,估计无法压制火势,则需破拆相邻房屋来隔火时,为了不殃及聚落其他住屋,需要开辟出防火线而撤掉附近家户的房屋时,户主也绝无怨言,以舍小家保聚落[6]。灾后,这被撤除的房屋,需由全村义务帮忙重建。在救火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人抢救自家财物,必须先灭火,再救物,以免涣散人心,影响村民齐心协力救火。

在《火灾》剧情中的“大火”扑灭后,就开始了对失火者进行严惩的剧情。在侗族聚落里对失火者,必須严惩。这样的惩处是根据火灾损失的大小来划分等级的。对失火者的惩罚主要有蹲水塘、吃请与送串串肉和罚款。蹲水塘,不论火灾造成影响大小,发生火灾后,当事户主及其家人都须进水塘或溪河下跪,任凭他人水淋其身以“驱邪”。在阳烂侗戏《防火》剧目中就有一个惊人的情节,将失火者关进“猪笼”里沉入深水潭的场面。这一场面十分悲壮。

在阳烂侗戏《防火》剧目中还有“吃请串串肉”和“送串串肉”的场面,这一场面十分热闹,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拿着“串串肉”在吃,你一言我一语。这表示失火的当面悔过,失火者要杀猪宰羊,挨户送串串肉,当面认错。要煮糯米饭和备酒,请全寨人吃上一顿,以示赎罪和感谢众人灭火。笔者2017年在田野调查时发现,阳烂侗寨在2015年9月制定的“乡规民约”把引发火灾作为最严重的处罚。规定谁“引发寨火”,就必须按照“3个120”(120米酒、120斤大米、120斤猪肉)来承担违约责任;发生寨火而成年人未参与扑救,而抢救自己物资,按照“3个66”(66斤米酒、66斤猪肉、66斤大米)承担违约责任;发生火警、拒不执行防火线规划拆迁或在防火线内乱搭乱建和引发森林火灾10亩以下,按“3个33”(33斤猪肉、33斤大米、33斤米酒)承担违约责任;存在火灾隐患限期整改而未整改,乱堆乱放柴火,乱拉乱接电线被要求整改而未整改,室内烘烤谷物、棉花、腊肉等无人看守,未履行好巡逻喊寨(打更)职责,新出窑的木炭带入家中,一担以上稻草进寨存放,按“3个12”(12斤猪肉、12斤大米、12斤米酒)承担违约责任。①①阳烂侗寨在2004年9月制定的“乡规民约”。该资料存放于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民间文献室 这些乡规民约的规定,在侗戏《防火》中也得到体现,就这个意义而言,阳烂侗寨的侗戏《防火》就是在宣讲其乡规民约。使侗族村落的乡规民约能够在喜闻乐见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被老百姓所接受。

这类有关对失火者的处罚,在侗族地区大同小异,但有些村寨的侗戏《防火》则没有对这些处罚进行戏剧舞台化,只是在民间以其他的仪式活动来进行宣讲。在占里侗寨传统的“六大侗款”中,②②六大侗款:不准多生。夫妻只生2个好,多生者不娶其女做媳,不嫁于为妻,使其男孤女单,自感羞耻,严重多生驱出寨门。不准乱砍滥伐。乱砍者罚银52两,并杀耕牛全寨分享与警示村民。安全用火。失火者杀耕牛并驱出寨门3年,回来罚52两做买寨钱。不准偷盗。偷盗者罚银52两,并退还偷盗的东西。禁止赌、毒、吸毒、赌博者。要处罚银两,屡教不改者,杀其耕牛全寨分享,没收财产驱出寨门。杜绝受贿。寨老断事要公正,不能收他人财物,颠倒是非,否则将其财物全寨分享,并取消寨老资格,杀其耕牛全寨分享,以警示全寨村民。 其中有一条就是“安全用火。失火者杀耕牛并驱出寨门3年,回来后罚52两做买寨钱”。③③占里款约三:安全用火。失火者杀耕牛并驱出寨门3年,回来罚52两作买寨钱,但是只能住寨边。 “哪家失火,连累村寨,鱼塘水田水牛黄牛,一概充公,撵他全家离本寨”。④④2017年在从江县岜扒侗寨进行田野调查时所收集到的乡规民约,资料存于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所民间文献室。 从这一条款中可以看出,侗族款约对失火的人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不仅其鱼塘水田充公,还要杀了失火者的耕牛。耕牛作为农耕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家生产中最重要的“劳动力”,一个家庭一旦失去耕牛,其生产就难以进行,其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可以说,宰杀失火者的耕牛,在特定意义上说就是剥夺了失火者的生存机会与生存权利。锦屏县河口乡加池村村规民约(1997)有规定:“烧至十户以上的火灾的火殃头,本村人员有权将其驱逐出原基地,并责令其远离村寨居住或交给上级有关部门罚办。”①①2015年田野调查抄录加池村村规民约:烧至十户以上的火灾的火殃头,本村人员有权将其驱出原基地,并责令其远离村寨居住或交给上级有关部门罚办。 失火者要被驱出寨子3年,3年后如果想回到原来的村落,则需要交52两银子作为买寨钱,以重新获得寨籍。尽管再次获得了寨籍,但只能住在寨子边上。

在通道横岭侗寨的侗戏《防火》剧情中,就有失火者被驱逐出寨子的情节。失火者被驱逐出本寨也是很严厉的处罚。因为失火者一旦离开了村寨,也就失去了家族、村落的联系,也就意味着被开除了“寨籍”,从此就被孤立起来,没有了聚落的联系,就是失去了家族成员的照顾与帮助,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巨大惩罚,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惩罚。被驱赶出寨,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死亡。因外乡不易生存,在外3年后花52两银子可以买回原籍,需要自己提出返乡申请,经寨老们同意,举行“退火殃”和驱“火鬼”的仪式,即“扫寨”仪式,同时要请全村人聚餐,当然,举行仪式和全村聚餐的费用要由失火家庭负担。通过这一系列仪式后,可以再重获得寨籍,入住村寨,既不能入住村落中心,也不能入住原址,只能住在村落边。可见,侗款对失火者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

在阳烂侗寨《防火》的剧尾是以聚落的“生境”和谐为基调,展现出阳烂侗寨“五行”相生相克,确保了阳烂侗寨300多年来无火灾的平安幸福生活,在男子吹芦笙,女子唱大歌中落下帷幕。笔者在通道阳烂村调查时,村里的老辈人常给我们说起他们村里的一个传说。大约是在乾隆年间,阳烂村火警频繁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内鸡犬不宁,耕牛乱吼,家禽出现了不正常的生物规律紊乱现象,整个村寨村民都惊心动魄。于是,寨老就请来了“杠筒师”即巫师,查找原因。据杠筒师说,是南方火神活动频繁,村寨即将会要发生火灾。村民们为了克住南方的“丙丁火神”,杠筒先生作了以下三点防范措施:一是在“三盏神灯”的冷岑山下,并在第一口鱼塘底下,要埋3口大水缸,以此可以镇住南方的丙丁火神;二是严禁架设连接两岸的桥梁或渡槽;三是要建筑一座龙头鼓楼取水克火,以保寨安民。

在阳烂村寨河对岸的西南方向有3座大山连成一体,其中间的山笔直雄伟,两边的山紧靠中间的大山,可以犄角相峙,并且端端正正地排列呈“品”字型,村民们称之为“一品山”。据老辈人说:这一品山的3个山头如同3盏神灯照着阳烂村,故南方丙丁火旺,聚落防火十分重要。阳烂村民对这种品字型山,不仅意味着能使村寨出能人,而且也是村寨火灾的主要源头。因此,村民们对这个“品”字型山看得十分认真,于是在南方溪流上修路建桥时是也特别有讲究。桥体不能与南岸相连,如有人拿木块将桥体与南岸相连,寨里的公鸡半夜就会起叫,不能按时打鸣的公鸡,就告知村落的鄉民寨里会有火灾降临,需要大家注意防火。此外,阳烂的村民们为了镇住南方的“火”,就特意在南面冷岑山的山脚下挖了3个大坑,埋了3个大水缸,这样就能达到防火的目的。那么,在靠近鼓楼旁边这座桥必须与岸边要隔开一点,以防火灾。阳烂侗寨的村民们是不是因为有了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的协调就可以放心大胆了呢?就不必顾忌火灾了呢?其实不然,村民们还建立了以下五种防火措施:一是村民们在村寨布局时就划定了隔离带,作为防火线;二是村寨制定有具体的防火公约;三是村寨安排有专人在每天傍晚负责鸣锣喊寨,提醒村民时刻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火;四是村民们为了以防万一,还在村门屋后挖有12口大大小小的鱼塘和3口水井,村民有的多把粮仓和晾禾架建在鱼塘之上,有的甚至还把村民的住屋也建在水塘之上;五是村民们还准备了救火水枪一把。②②笔者于2015年在阳烂侗寨进行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存放于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民间文献室。 这些防火措施对村寨的防火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南方丙丁火的文化观念对于强化村民们的防火意识也是十分有效的。阳烂村自建寨以来,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火灾,这种防火意识及其观念是不能低估的。也许是由于阳烂的侗戏《防火》剧目所需要表现的内容太多,而没有把这些防火的地方性知识搬进舞台,也许是因为侗族聚落防火的地方性知识过于丰富,一个侗戏《防火》难以包罗万象,而没有把这些常见的防火知识体系戏剧化为《防火》的内容。

四、结语

火灾是人类社会常见的灾难之一,每个民族在认知火灾、应对火灾的漫长历史中,对防范火灾都有一套有效的知识体系。侗族聚落是一个“木质”构造的世界,对火灾的防范最为重要。通道平坦河上游侗族村落以乡民喜闻乐见的侗戏,将侗戏剧目《防火》借助各种机会、不择场地频繁地在侗族地区演出,将侗族防火这一知识体系代代相传,使每一个侗族人都深知火灾的危害,都掌握防范火灾的知识体系,不仅把火灾防范注入到每个乡民的行动之中,也把防范火灾融入到每个乡民的思想意识之中。

參考文献:

[1] 龙昭宝,龙耀宏.建国以来侗族大歌的创新发展[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3):127-131.

[2] 马军.侗戏几个历史时期的划分之我见[J].贵州民族研究, 1991(3):128-133.

[3] 何其鑫,杨音南.侗族习惯法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 2004(11):106-108.

[4] 欧俊娇.侗戏风俗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5):57-60.

[5] 杨庭,周本炎.侗族寨老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5-30.

[6] 廖君湘.侗族文化生态的局部失衡及其调适性重构——基于湖南通道阳烂村个案的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125-133.

[责任编辑:吴才茂]

On Fir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Avoidance of Dong Minority

in Dongs Opera “Fire Prevention”

XIANG Juan

(College of Music and Dance ,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418000, China)

Abstract: By studying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Dong opera “Fire Prevention”--the lyrics, performance occasions and target audience, it was found that “Fire Prevention” not on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fire prevention awareness of the Dong people, but also integrated the daily fire prevention system of the Dong people, such as the five elements concept, Saozhai, Dageng, customary law, village record, etc. In this way, Dong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fire prevention will play a role imperceptibly, so as to avoid fire to the maximum extent.

Key words: Dong ; Dong opera; fir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avoidance

猜你喜欢

防火侗族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与探索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
浅析防火监督工作的创新路径
大型建筑设计的防火疏散设计方式及关键点分析
民用飞机动力装置防火密封件设计及适航要求
飞机发动机短舱防火墙结构和密封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