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勒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12-25呼宝健陈秀琼薛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优势对策

呼宝健 陈秀琼 薛晶

摘要    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弥勒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提出了弥勒市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农业;优势;对策;云南弥勒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22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reen agricultur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realiz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oundation and advantages of the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Mile City,and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Mile City,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green agriculture;advantage;countermeasure;Mile Yunnan

推動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1-2],与弥勒市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打造“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相契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之路[3-4],是弥勒市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现将弥勒市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总结如下,以供农业工作者参考。

1    弥勒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1    自然资源优势

云南省弥勒市地处低纬度高原,具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光照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特殊的气候条件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绿色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市耕地面积为103 707.54 hm2,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人均耕地0.22 hm2,森林覆盖率43.84%。2013年弥勒市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2019年农业农村部面向全国发布美丽乡村精品景点线路(春季)60条,“福地弥勒”休闲农业乡村游名列其中。

1.2    高原特色绿色农业综合发展实力提升

弥勒市着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优质稻、畜牧、烤烟等惠民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实力持续增长。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生产总值达51.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25.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33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4∶1.00。弥勒市24家企业的42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71万 hm2;打造出了“云南红”“早香蜜桃”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及“弥勒葡萄”地理标志商标;弥勒水晶葡萄酿制的“云南印象”系列葡萄烈酒荣获旧金山世界烈性酒大赛双金奖及银奖。此外,弥勒市围绕“一控、二减、三基本”要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6.4%,农膜回收率达到76.5%,减少化肥用量239 t,减少农药用量33.77 t;弥勒品元园艺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建成植物工厂和产品溯源体系。

1.3    产业融合互促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形成葡萄酒加工业、花卉加工业、白酒加工业、药品加工业、种子加工业、粮油加工业、水果加工业、乳品加工业和蔬菜加工业等产业链。绿色食品加工园稳步推进,26个项目入驻园区,9个项目建成投产,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3.4亿元。建成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景区(点)20余个,其中红河水乡、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可邑小镇突出特色亮点。小镇建设初见成效,成为弥勒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亮点,拉动投资的新引擎,展示特色旅游的新窗口。坚持以“旅游+”打造农文旅融合新载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初评,201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 03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1.48亿元。建成弥勒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搭建了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网,电商交易额达6亿元。

1.4    绿色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立足本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需要,开展省级院校合作、沪滇科技合作,搭建集项目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研平台,突破绿色农业技术产业瓶颈[5-6]。与浙江大学合作建成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建成吉成观赏园艺与生态技术产业研究院。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3家,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传播绿色食品理念,普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三诱”技术及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生物菌肥、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环境友好型无害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认证、基地建设、田间督导、检验检测、标志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环节为重点,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技术监管,有效确保农产品質量安全。强化农机农艺结合,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6%。通过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在139个村建“益农社”,把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免疫密度达到98.63%,畜禽抗体合格率均达规定标准。

1.5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转变

新型经营主体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弥勒市农业龙头企业达24个,销售额1亿元以上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31个,注册认定家庭农场22个,种植大户105户。完成土地流转1.1万hm2,规模经营面积>3.3 hm2的占51.8%,>66.67 hm2的主体达到10余个。生产方式由简单生产向精细生产转变,喷灌、滴灌等水肥耦合节约型农业技术覆盖农田1.55万hm2,智慧农业应用让农业更精准、更高效。组织方式从各自为阵向分工合作转变,形成了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为基本形式的多种组织方式,有效发挥出农户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三大制度的优势。利益联结机制从松散型到紧密型转变,通过采取地租递增、保底价收购、利润返还、设立风险金、反聘用工等多种形式,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共同体。农业发展由单项型向复合型转变,葡萄产业带、4个特色小镇等项目的建成快速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也逐步由传统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灯盏花深加工等项目的建成使农业突破了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

2    弥勒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2.1.1    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快节水品种推广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设一批以水果、蔬菜、优质稻为主的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种养基地[7]。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市创建,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有机配方肥和化肥减量增效生产模式;集成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设一批水果、蔬菜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培育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开展农膜区域性回收利用示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推进工作,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种养结合为路径,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8-9]。

2.1.2    推进美丽田园打造。实施山水林田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整治田园环境,完善田园基础设施,打造设施完善、生产清洁、布局合理、产业融合的美丽田园;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捡除田间地头的农药化肥包装物、农用薄膜等生产废弃物。

2.1.3    开展森林弥勒建设。以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态屏障为目标,推进乡村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建设一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绿化示范村庄;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农村边角地、废弃地、荒芜地、拆违地、庭院地以及四边区域可绿化用地等土地资源,种植经济景观树种,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

2.2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引领者、受益者,引进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鼓励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与农户有利益联结的绿色生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基本形式的多种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让农民享受到农业全产业链带来的收益[10-11]。

2.3    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

积极开展省级院校和沪滇科技合作,建设院(校)企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中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协同攻关研究、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突破制约绿色发展的科技瓶颈,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多措并举开展实用农业绿色科技的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向农民宣传最新科技信息,力争让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农民。

2.4    推动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加强绿色食品加工园建设,对绿色有机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2-13]。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打造弥勒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电子商务产业园招商,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网络销售。加快农业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使旅游商品成为游客感受和分享弥勒幸福山水的重要载体,加快绿色优质农产品价值转换。借助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创建一批与产业相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农业产业集聚区以及功能多元、特色鲜明的现代绿色农业景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区,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3    参考文献

[1] 刘涛.商丘市绿色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5):238-239.

[2] 雷汉才,雷银才.丽水市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5):235-237.

[3] 郭太忠,毕桃付,郭宏伟.鹤壁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8(8):55-58.

[4] 黄中丽.南阳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22-23.

[5] 叶菊馨,林文英.松阳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J].新农村,2019(6):14-15.

[6] 王德胜.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226-230.

[7] 赵大伟.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变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11):72-78.

[8] 周红民.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地方治理研究,2017(1):23-30.

[9] 王宾.中国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理论及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7,33(3):19-23.

[10] 田云,张俊飚.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85-89.

[11] 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12-17.

[12] 张正斌,王大生,徐萍.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指导原则和构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6):1461-1467.

[13] 周新德.产业化和集群化: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探析[J].农村经济,2013(10):36-39.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优势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画与话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