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2019-12-25强佳
强佳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该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却比较欠缺,尤其是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时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通过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语言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时候,存在中华文化英语词汇量少、避重就轻、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存在不自信和焦虑心理等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应加强课程针对性、正确认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加大文化输入等策略,希望能对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1-0135-0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影响,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和紧密。汉语迎来了更好的发展趋势,汉语学习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不仅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相应给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专业除了重视培养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外,对于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尤其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英语、中华文化英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等多门课程。但事实上,学生往往为了应考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应用,忽略了语言的工具性,也忽略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到底怎么样,是否能用英语正确地表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表述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应该如果提升学生中国文化英语的表达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研究方法
为了深入地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笔者抽取了楚雄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14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学生。并向这些学生发放了142份调查问卷,收回142份,有效问卷为140份。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测试部分,分为词汇翻译题和中国文化内容问答题。词汇题测试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方面的英语词汇的积累情况,题目难度适中,有如“长城、春节”这样简单的词,也有如“水浒传、少数民族”这样偏难的词。文化问答题共5小题,提问的内容都是熟知度比较高的文化常识,例如:介绍一下中国的春节习俗,介绍一下孔子及其主要思想等。主要测试学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英语就文化知识进行正确、流畅地表述。第二部分为调查部分,调查学生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是否重视,调查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的评价及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表述时存在的难点和障碍。
二、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的整体结果分析
在第一部分的词汇测试中,一共30个词,140人平均答对的数量为10个,其中答对最多的为25个词,最少的为3个。答对人数最多的词为“春节”,正确率为83.5%,其次为“饺子”“宋朝”“长城”,正确率分别为75%,73.5%和72.9%。“春节”虽然答对人数最多,但其他节日类的词正确率又相对偏低,例如“中秋节”和“端午节”正确率为32.1%和42.1%。同时,答对人数最少的词为“少数民族”,正确率为0,其次是“水浒传”“年夜饭”“盆地”“京杭大运河”“指南针”,正确率分别为2.8%、3.5%、4.2%、5%和5.7%。可见,学生对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不太熟悉。
在第一部分的问答题测试中,5个小题的回答情况都不太理想。在回答为什么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一题中,有17%的学生无法用英文进行回答,選择用中文进行表述。在介绍唐朝和中国春节的习俗这两题中,分别有20%和11.4%的学生用中文作答。在回答介绍孔子及孔子的核心思想和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两题中,分别有25%和22.1%的学生用中文进行表述。在5个小题中,介绍春节及其习俗的这一题学生作答得相对较好,内容相对比较充实,但很多关键词依然不会表述,例如春晚、长辈、放鞭炮、春联等,同时也存在单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例如单词使用时不区分词性、时态,句子缺少必要成分等问题。对于“炎黄子孙”这一题的回答都比较简略,多数学生无法回答到要点上。对于“唐朝”和“孔子”这两题,内容虽然被学生熟知,但学生只能用英文表述“唐朝”和“孔子”的大概特点,更深入具体的内容无法表达清楚。回答“饮食文化”这一题时,由于该领域内的词汇积累较少,学生的回答大多三言两语,并没有说清楚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分类。
在第二部分的态度和自我评价的调查中,76%的学生都认为提升自己中国文化英语的表达能力十分的重要。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学习本专业的需要,是专业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今后走出国门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准确地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其次,这也有利于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展现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能促进文化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可见,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视,也迫切地希望提升语言能力。但在自我评价的调查中,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中国文化英语的表达能力非常差,只有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一般,几乎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好或非常好。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较少,无法表达所思所想,也无法准确地把文化内涵表述出来,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会使用“中式英语”,并过度担心自己表述的是否正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和阻碍。
1.缺乏中华文化方面的词汇储备,英语语言基础不扎实
学生在进行词汇翻译和回答问题时,无法正确作答或表述清楚内容的最大原因是英语词汇量匮乏,且不能灵活准确地使用。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核心关键词不会表达,例如“唐诗”“祖先”“筷子”“味道”这些很常规的词语,学生仍不会表达,有学生想当然地把“祖先”写成“first father”。在描写唐朝时,多数学生想表达“繁荣”、“鼎盛”这个意思,但都无从下手,只能用good,colorful,rich这些简单的词来替代。少数学生知道prosperous这个词,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词性混用,名词与形容词不区分。学生对于一些专有名词积累得也较少,例如被中外熟知的名著《西游记》仍有不少学生翻译为“The Monkey King”“Monkeys travel”,既没有翻译正确也没有把握住名著的精髓。可见,学生中华文化方面的英语词汇量不足,对词汇的掌握能力欠缺,英语语言基础不扎实,这成为了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时的一大阻碍。
2.避重就轻,避难就易
这恐怕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通病,喜欢用简单的词和简单的句子来“绕着弯”地表述,喜欢停留在语言学习的“舒适区”。在进行问题回答时,学生的答案大多数比较空泛,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并没有把特点、要点、有吸引力和有文化魅力的地方表述出来,泛泛而谈必定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述中国文化。例如在介绍孔子及其核心思想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只写道:“He is a good teacher, he has many students.”连“思想家”、“教育家”这样的评价都没有,也很少提及孔子的主要思想。又如在春节一题中,学生的答案相对比较充实,但大多数都是用很简单的句子来表述,描写春节时写道:“We can eat delicious food and wear new clothes”,同时用“prepare something to eat and prepare something to play”来表达春节前的诸多准备事宜。能用到“family reunion”的仅有5个学生。
3.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只有真正地熟知中国文化,理解文化内涵和特点,形成文化认同和共鸣,才有利于更准确、更具体,深入浅出地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如果没有一定量的文化储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文化的理解只停留于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和解读,这样也会对中国文化英语的表述形成阻碍。例如在回答“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一题中,学生的答案大多三言两语,或者简单地答道:“Because Yan and Huang are our ancestors.”或者答道:“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和黄种人。”谈及孔子时,有学生把“性善论”归为孔子的核心思想,论其核心思想,也只能说个大概,“儒家”的主要思想也说不全面,缺乏自己的观点和认知。可见,虽然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过文学文化方面的专业课,可仍然缺乏文化知识的储备,缺乏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4.缺乏自信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存在焦虑心理
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具工具性和辅助性,它只是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讲授中国文化时的一个助力。但大多数学生在忙于“题海战”的过程中,学得过于呆板,不知变通,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过多地纠结于ABCD这些选项,而不是注重语言本身的实际运用。例如对于“年夜饭”的表述,大多数学生束手无策,默认为一定有一个专门的词来与之对应,而少部分学生就能表述为“The dinner in New years Eve”,简单而准确。也有学生不会说“七夕节”,把其表述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进行中国文化英语的表达时,不应该太死板,不应该过于期盼所谓的“正确答案”。此外,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缺乏自信,就哪怕是30个词答对了25个词的学生也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差。在未开口之前就害怕自己表达得不好,在未组织句子之前就怕出现语法错误,这样焦虑又缺乏自信的心态,对英语顺畅地表达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都会形成阻碍。
三、策略与建议
该专业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他们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通过本次的调查,清楚地掌握了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通过以下的建议来改善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一)加强课程与教材的专业针对性
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英语课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中华文化英语等10门课。英语课程量虽然比较充足,但大多数英语课程都是直接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服务,这显然也成了学生上英语课的最终目标。同时,大学英语的教材都是各专业通用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的教材也是面向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性,也缺乏专业针对性,没有考虑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需求,涉及中国文化英语方面的内容少之又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机会也很少。因此,除了大学英语课需要增强针对性之外,其他英语技能训练课更应该凸显专业特性,教学内容应该适当偏向专业领域,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让课程内容更具实效。同时,在选取教材时也应多考虑专业的特性,迎合专业需求,这样才能让课程、教材为专业培养服务。
(二)正确认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只要能满足有效地交流,实现信息有效地传递,也就实现了它的功能,完成了它的使命。正确认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作用,把英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拐杖”而不是高不可攀的“题山”,这样“怕错”“畏难”“焦虑”的心理也会逐渐消失。用“平常心”来学语言,逐渐转变思维模式,让英语学习更加灵活、轻松、有效,不再“硬翻硬译”,或者翘首企盼一一对应的正确答案。也不再未开口之前就先怕错,而是要关注是否把文化信息传递完整。
(三)打好语言基础,攻克词汇难关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词汇越丰富,表达能力也就越强。{1}要想提升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就应该储备大量该领域内的相关词汇。储备词汇不是照着字典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在大量的实践中把书上的词逐渐内化,不仅能够记忆与拼写,也能正确和灵活地使用。同时,英语的语法规则也要重点的掌握,这样就不会出现词性不分、时态错误、句法错乱等问题。另外,也要多进行语内、语外的对比,明确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就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
(四)加强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
英语学习需要不断的语言输入,中国文化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输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将汉语和中国文化带出国门,带向世界的责任,在向其他国家的学生教授中国文化之前,自己得储备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得先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利于用英语进行表述,也才能准确地展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才不会导致“文化失语症”。{2}但是,中国文化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集中于某一本书,更不局限于某一堂课,应该是长期的源源不断地进行知识输入,才能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见解和认识。
四、结语
现在对于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多,但都集中于英语专业学生和笼统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并不多。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中国文化知识,但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和阻碍。根据学生英语表达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地建议和策略,可以“对症下药”地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帮助。
注 释: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增订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00.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参考文献:
〔1〕黄伯榮,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增订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00-201.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廖华英,陈凤.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1,(01):67-71.
〔4〕葛慧颖,曾瑜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01):100-101.
〔5〕王旳.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03):60-62.
〔6〕罗苏秦,李璇.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6):84-8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ot only should be able to have a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but also should be skilled in a foreign language, especially English. Although students in this major have a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they are shor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nglish in fact. Particularly , having some obstacles and difficulties when they use English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th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they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such as lacking of vocabulary quantity of Chinese culture, prefer using easy vocabularies and sentences to using accurate words and superior sentences, lacking of confidence and having not a full understanding for Chinese culture. These issues will be resolved when cours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more specific and targeted,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correctly about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and store a mount of Chinese culture. I hope this study will help students in this major improve their Chinese cultural English expression abi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Culture; English Expression Ability; Research for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