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玉米新品种引种推广试验
2019-12-25沈前伟
沈前伟
摘要 甘肃省通渭县是旱作农业大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4.67万hm2左右。为引导和带动玉米优良新品种推广步伐,开展了玉米新品种引种推广试验。结果表明,秋乐519、金辉11、强盛12、玉源7898、垦玉1608、金穗185、高玉98、垦玉50、胜玉629、强胜51、金穗1203、M751、垦玉100、垦玉90等品种均较对照五谷704增产20%以上,适宜在通渭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引种;甘肃通渭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0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通过开展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1-3]、示范及推广,搭建展示玉米新品种的平台和窗口,引导和带动玉米优良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全县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为玉米主导新品种的布局和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选择自然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襄南乡东坪村孙家坪社建立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地块为山台梯田地,土质为黄麻土。
1.2 供试品种
供试玉米品种共38个,分别是垦玉50、垦玉1608、垦玉100、垦玉147、垦玉90、垦玉701、垦玉16、强盛12、强盛51、农大高油115、玉研505、秋乐519、玉源7879、福盛园57、金穗701、金穗702、金穗612、金穗185、金穗1203、九青654、谷玉17、天农青贮99、银硕3号、金田8号、先玉698、M751、迪卡159、胜玉629、高玉2300、改良旱田336、高玉98、金艾130、金辉11、胜玉902、胜玉906、德光128、德单300、五谷704。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五谷704作对照(CK)。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666.67 m2。
1.4 試验实施
各品种种植密度均为5.7万株/hm2,施农家肥45 t/hm2、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锌30 kg/hm2。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试验示范区农户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适期指导农户进行中耕除草等大田管理工作[4-6]。在整个生育期间严格按照示范记载标准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特性进行观察记载,每个品种选择66.7 m2进行测产[7-8]。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较对照五谷704(CK,11 229.39 kg/hm2)增产的品种有秋乐519(产量16 656.67 kg/hm2,增产幅度为48.33%)、金辉11(产量15 820.09 kg/hm2,增产幅度为40.88%)、强盛12(产量15 779.61 kg/hm2,增产幅度为40.52%)、玉源7898(产量15 463.27 kg/hm2,增产幅度为37.70%)、金穗185(产量15 136.43 kg/hm2,增产幅度为34.79%)、垦玉1608(产量15 188.91 kg/hm2,增产幅度为35.26%)、垦玉100(产量13 622.19 kg/hm2,增产幅度为21.31%)、金田8号(产量13 100.45 kg/hm2,增产幅度为16.66%)、迪卡159(产量13 049.48 kg/hm2,增产幅度为16.21%)、福盛园57(产量12 740.63 kg/hm2,增产幅度为13.46%)等。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共有21个品种较对照五谷704增产,其中秋乐519、金辉11、强盛12、玉源7898、垦玉1608、金穗185、高玉98、垦玉50、胜玉629、强胜51、金穗1203、M751、垦玉100、垦玉90等品种均较对照五谷704增产20%以上,适宜在通渭县推广种植。
4 参考文献
[1] 刘东雄,延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玉米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4):59-61.
[2] 孙多鑫,柴宗文,李圆,等.甘肃省玉米新型肥料试验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11-12.
[3] 王辉,张文忠,张俊鹏.渭北旱塬区春玉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9(1):7-9.
[4] 王海林,柯付文,王华,等.9个玉米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J].作物研究,2019,33(3):180-182.
[5] 雷杰,鲁金华,李进有,等.新平县2017年烟后玉米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19(3):53-56.
[6] 王旭强,徐森波,胡晶金,等.浙江省金奖甜糯玉米秋季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9):31-32.
[7] 陈宗政,蒋傲男,闫静琦,等.适宜河北省寒旱区子粒直收的春玉米品种筛选[J].河北农业科学,2019,23(3):57-61.
[8] 杨志明,曾林,鄂晶泉.中海拔地区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8):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