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9-12-25肖从辉谭玉梅梁蓉
肖从辉 谭玉梅 梁蓉
摘要 耒阳市常年甘薯种植面积0.35万hm2,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本文总结了耒阳市多年甘薯栽培经验,从科学选地、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拔芽早插、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收获及储藏等方面介绍了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湖南耒阳
中图分类号 S53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03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耒阳市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而甘薯是耒阳市第一大旱粮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过去曾有“一届甘薯半年粮”的说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薯种植面积最高达0.8万hm2,曾经是人们的主要口粮。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杂交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甘薯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薯作为健康保健食品,重新被挖掘开发利用,深受市民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1]。集成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科学选地与深耕施肥
甘薯属块根类植物,种植甘薯的土地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作为甘薯田。冬季深耕耙,早春耕耙后起垄,垄高25~30 cm、垄宽1.1~1.2 m、垄距90~100 cm,腰沟和垄沟通畅,严防积水。起垄后施足底肥,底肥一般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施加土杂粪45 m3/hm2左右,同时添加氮磷钾复合肥450~750 kg/hm2。
2 品种选择
甘薯薯块的营养成分以淀粉为主,不管是加工还是食用,有效利用部分都是淀粉。不同品种间淀粉含量差异巨大,在选用甘薯品种时,既要考虑鲜薯产量,还要考虑其淀粉产量或薯干产量,且要选择抗病性好、抗旱性强、栽插后前期生长快、结薯要早的品种,以达到提高种植甘薯经济效益的目的[2]。根据实践经验,适合耒阳市种植的高淀粉型甘薯品种有湘薯976、湘辐一号、美国SL—9、86—21、湘薯20、金叶等。
3 培育壮苗
3.1 育苗床選择
育苗是甘薯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土质肥沃、方便管理、至少2年未种过甘薯或没有甘薯病源的地块作为苗床。苗床宽1.5 m,长度随地形而定,一般不超过20 m,否则影响通风换气[3]。育苗田的占比一般为甘薯种植面积的1%,通常在3月中上旬选择大棚加膜育苗,育苗时间为35~40 d。
3.2 种薯处理与排薯
种薯要经过严格挑选,选择无病虫、无损伤、皮色鲜亮光滑,薯块较整齐均匀,重量为150~200 g、大小适中的秋薯或夏薯作为种薯。排薯量控制在500~750 kg/hm2之间,将消毒晾干的种薯按大小分类排放,采用薯种头压薯种尾方式排放整齐,薯种排好后用细土填满种薯间的空隙,并浇足底水,确保种薯和土壤表面能够完全润湿,最后盖膜保温。
3.3 苗床管理
甘薯虽适应性强,但要获得高产优质,必须加强苗床管理和全生育期田间管理。苗床管理要做到: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4]。种薯排放前,将苗床加温预热至30 ℃,在完成排薯后迅速将苗床升温到35 ℃,并维持3~4 d,随后将温度控制在32~35 ℃之间[5],有利于甘薯生根发芽。7 d后种薯逐渐生根,15 d后发芽出土,当晴天并且气温在20 ℃以上时,及时打开薄膜两端通风降温,避免高温烧苗。苗床过干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并用1%尿素水溶液追肥。待薯苗长至20 cm时进行低温炼苗,将苗床温度降到接近大气温度。在剪苗前3~5 d揭开薄膜进行晾晒,苗高22~25 cm时即可剪苗插植。
4 拔芽早插
拔芽插植是薯农在多年种植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即拔薯种发出来的长10 cm左右的芽进行插植)。适时早插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延长甘薯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是甘薯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芽插较传统的剪苗插具有提早插植时间、节约种薯用量的优势。根据对比试验结果可知,芽插较剪藤插可提早14~41 d栽插,可以节约种薯用量23.2%,增加产量11 970 kg/hm2,增幅31.6%。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气温稳定在16 ℃(土温10 ℃时)时即可拔芽栽插,芽插大田需种薯量约225 kg/hm2,较剪苗插大田可减少种薯用量150 kg/hm2左右。第1批芽插后,间隔5~7 d可拔第2批,共可拔芽4批。芽插到5月初截止,插后防止高温晒死嫩芽幼苗,插植4 d后进行查苗补缺,确保薯苗齐全。
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增加产量,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条件、栽插时间合理密植。一般原则是肥力高、早插薯、长蔓品种应稀植,肥力低、晚插薯、短蔓品种应密植[5]。耒阳市甘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垄双行插植产量最高、效益最好。高垄双行较平作插植土层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表面积增加,白天接收日照面广,垄体吸收热能多,夜晚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薯块干物质积累。一般春薯栽插4.5万~5.7万株/hm2,夏薯插5.4万~6.6万株/hm2,秋薯插6.75万~8.25万株/hm2,每垄交错栽苗2行,株距25~30 cm,呈“品”字形结构。
6 科学施肥
根据耒阳市不同施肥方式对比试验总结可知,甘薯施肥采取双行条施方式效益最好。甘薯是耐肥性作物,生长期较长,对肥的需求量较大,应做到重施基肥、早施提苗肥、及时施壮苗肥,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重施钾肥”的原则[6]。做到前期肥效快,苗早发;中期肥效稳,壮而不旺;后期肥效长,不早衰。值得注意的是,甘薯是喜钾忌氯作物,在栽前施用复混肥的基础上增施火土灰、猪粪、鸡粪、土杂肥等,效果明显,既增产又增效,对甘薯品质、表皮光泽度也有提高作用。
根据甘薯需肥特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户用肥习惯,耒阳市为甘薯生产设计了专用配方肥,专用配方肥总含量为45%,其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3∶10∶22,此配方肥根据甘薯需钾量高的特点,调高了钾元素的含量,且采用硫酸钾来配制配方肥,确保了甘薯生长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2014年在小水镇的甘薯示范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试验,即大田施有机肥22.5~30.0 t/hm2、45%复混肥600~7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作基肥,结果表明,施用甘薯专用配方肥栽培的湘辐一号品种产量45 270 kg/hm2,较习惯施肥(40 575 kg/hm2)增产4 695 kg/hm2,增幅11.6%,增产效果明显。
7 前期查苗补缺
插植3~5 d内,要逐行查苗补缺,以保证苗正齐全。对弱苗、小苗重点施肥浇水,如发现死苗、缺苗,立即补插,补插浇足底水,确保补插成活。对补插的苗要“偏心”管理,以赶上前苗,方便后期统一管理。隔10~15 d中耕1次,以松土、提温、消灭杂草,促进植株迅速生长和块根形成。
8 中期控蔓
薯藤长满、封垄后停止中耕,对于徒长苗,可采取提蔓、摘心、掐蔓尖、增加土壤透气性、喷施多效唑等措施,防止无效营养生长,避免养分消耗。过去很多农民有雨后翻蔓的习惯,其实甘薯翻蔓既费工又减产,主要是翻蔓后茎叶损伤严重,打破了叶片分布,降低了叶片制造养分的能力。据试验表明,甘薯翻蔓使光合强度降低30%,呼吸强度增加了19%,减产10%~20%。因此,应把翻蔓改为提蔓,即将甘薯的藤蔓轻轻提起,拉断不定根,然后将藤蔓放回原处即可。
9 后期防早衰
甘薯进入生长后期,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使茎叶制造的养分尽快输送到薯块,防止后期早衰[7]。可用尿素11.25 kg/hm2兑水1 125 kg/hm2加入适量硫酸钾混合喷施叶面。生育后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如雨水充足,造成渍水,则应及时排涝,以免造成土壤缺氧,影响块根膨大,甚至造成薯块腐烂。
10 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物多样性保育为关键,以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危害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浸虫灯、性诱剂等“一浸二诱”高效新技术。甘薯在湘南地区的主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茎线虫病、薯瘟病、根腐病等,具体防治措施为培育无病壮苗,加强农田的合理轮作,选择抗病品种,或采用敌克松1 000倍液淋蔸。主要虫害有甘薯天蛾、象甲、蚧螬、甘薯叶甲、斜纹夜蛾等,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毒死蜱、菊酯类杀虫剂等农药进行防治,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及晴天17:00以后喷药。结薯后利用自然天敌、人力捕杀等方式科学灭鼠。
11 机械收获及储藏
甘薯的收挖时间由气温决定,一般在气温10 ℃以上或地温在12 ℃以上时收获完毕。收获过早会降低产量,采挖过迟则气温低,薯块会通过糖化反应消耗淀粉,使淀粉含量下降,且受低温冷害而影响储藏。机械收获工效高、成本低、薯块破损率低,可选择晴天上午采用机械收获。除留种外,甘薯采挖后应尽快加工或储藏,防止甘薯糖化反应而减少出淀粉率。尽量做到当天收、当天消毒、当天入窖,入窖时要严格选择薯块,剔除伤块、病块、虫块。应稳定好窖温,将窖温控制为12~14 ℃,晴天及时通风透气,阴雨天注意采取保温措施[8]。
12 参考文献
[1] 谷云松,唐红丽,贺才明.耒阳市甘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6):104-106.
[2] 袁天泽,张菡,邹祥明.重庆市甘薯栽培技术实践集成[J].南方农业,2014,9(4):31-32.
[3] 李丽娟.浅谈提高红薯高产高效益的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8(7):39.
[4] 谷云松,曹国华,谢家政,等.高淀粉甘薯湘辐一号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4(11):22-23.
[5] 肖占伟.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8-99.
[6] 陳辉,张治良,霍礼欢.甘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4):272-273.
[7] 苏国修,法丹丹,牛欢,等.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农技服务,2013,30(10):1046-1047.
[8] 刘明霞,韩丽,张海良,等.如何正确贮藏甘薯[J].现代农村科技,20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