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短视频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9-12-25司文
司文
摘 要:网络空间短视频治理困境表现为短视频内容质量难把控、审核难度大等问题,受网络空间非理性传播和商业利益驱动加剧了短视频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文章指出,为净化网络空间,应鼓励广大用户和平台发布优质短视频内容,压缩低俗短视频的空间;应加强对短视频内容及发布流程的审核,发挥法律制度等的规范作用,形成内外监督的合力,加大对不良短视频发布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打击力度。
关键词:网络空间;短视频;制度规范;行业自觉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短视频作为一种集合趣味性、亲民性特征的新型网络信息传播形式备受人们欢迎。短视频产业经历了不断发展逐渐步入调控期,现阶段短视频治理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如何助力短视频朝专业化、成熟化方向发展仍然是一项重要课题。
1 网络空间短视频治理存在困境
信息技术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和措施,在治理过程中乱象频发,由此形成了诸多问题:
(1)著作权益保护问题。短视频主要由个人拍摄,一些优质的短视频需要付出创作者大量心血。从著作权保护层面来看,短视频属于个人作品,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现行法律并未将短视频纳入其中,著作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加之人们的著作权意识不强,屡屡出现侵权问题。(2)短视频内容质量难以把控。受商业利益等因素的驱使,一些短视频为了博人眼球,不惜降低内容门槛,在网络空间中大肆传播低俗内容。由于低质的短视频拍摄方法比较简单,且网络平台对于发布者的限制较少,容易被发布和扩散。(3)短视频审核不严。当短视频以爆炸式的增长充斥在网络空间时,内容筛选的难度加大,尤其是一些低俗、黄色新闻等会给人们的价值观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审查机构工作人员则承担着较大的责任。现实中,由于审核人员工作的失职或疏忽,也会导致低质短视频在网络中快速传播。
2 网络空间短视频治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2.1 网络空间短视频治理内容、方法、制度等存在欠缺
短视频乱象的治理先要从平台入手,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现阶段,短视频治理更多的是对视频内容的治理,缺乏对平台的全面监管和治理,同时,由于短视频平台兼具公共性和商业性的性质,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成为短视频治理的重大问题。短视频治理多采用事后治理方法,事前的规约明显不足,也是当前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一方面,短视频的发布等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相关规定比较宏观,缺乏细致的规范,导致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主要沿用传统媒介的理论和方法,缺乏对网络空间病毒式传播等特性的深刻分析,传统治理模式的不足及短视频治理的滞后性削弱了治理效果。
2.2 网络空间非理性传播和信息操控,不利于监管和规范
网络空间短视频乱象主要源于网络空间非理性传播和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信息操控,从外部看源于监管和规范的不足。网络空间的非理性传播是指由于网络空间具有隐蔽性,减少了人们信息传播的责任成本,加剧了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且网络成了网民抒发情感以及在现实世界无法表达的内容的主要渠道,也为一些对现实不满等非理性行为的集聚提供了平台[1]。近年来,网络空间中充斥的网络暴力现象,实际上就是网络非理性传播的结果,网民为宣泄情绪找到了出口,非理性的传播方式极易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也会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消极影响。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高点击率,发布虚假新闻、色情信息、炒作信息、负面报道等,不仅毫无营养,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精神健康。除了短视频平台,近年兴起的网络公关公司等,在短视频制作和发布、水军等网络造势方面已经达到专业化的程度,通过策划热门事件获取暴利。短视频乱象的治理离不开外部的监管,然而目前相关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由于法律法规更新滞后,短视频平台和网络运营商等偷换概念以逃脱法律制裁。另外,网络空间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及互相推诿的现象造成了监管宽松的局面,不利于网络法治空间的建设和短视频乱象的治理。
3 网络空间短视频乱象的治理与消减策略
3.1 构建短视频优质内容生态圈
为降低不良短视频对网民的危害,同时也为了促进短视频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构建优质内容生态圈。为此,可從两方面切入:(1)增强自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媒体素养,避免盲目跟风,发挥对短视频的监督作用。(2)完善短视频发布与管理制度规范,采取惩罚和激励措施引导舆论风向,压缩不良短视频的空间。
首先,不断提升公众自身的媒介素养。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是短视频治理的重要任务,更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中之重,短视频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其用户素质关系着短视频传播生态和短视频未来的发展走向。基于此,广大网民要认识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和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并监督短视频网络空间秩序。其次,短视频管理制度既要发挥规范和约束功能,也要发挥其激励功能,对广大民众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导向。具体而言,建议推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提高网络空间的透明度,降低网络行为示范的概率,将随意发布低俗短视频的用户拉入黑名单,禁止其破坏短视频网络空间秩序。与此同时,赏罚并行,鼓励人们制作优质的短视频,可设立相应的奖项,鼓励人们参与短视频制作评选,鼓励人们创新出更好的作品,举办各类赛事,整体提高短视频质量和水平。网络短视频中的不法内容,一时间很难侦查,因而还需要集合大众的力量,强化广大网民的监督者角色,赋予网民对于短视频内容监督举报的权利,搭建举报平台,形成短视频内容监管的长效机制。此外,还可通过建立行业组织的方式构建短视频治理多元主体框架,发挥行业自律对市场机制的监督和调节作用,促进短视频平台的正规化发展。
3.2 强化短视频平台的社会责任
短视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以短视频平台为主体,构建良好的短视频市场机制,在有序竞争的前提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贡献积极力量。针对当前短视频治理中面临的诸多困境,短视频平台应负有主要责任,平台对于短视频发布者准入宽松和管理宽松是导致不良信息在網络中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应进一步强化短视频平台的社会责任。
首先,应尽快出台专门的短视频治理措施,明确短视频发布者、发布平台应承担的责任,奖惩机制等细则,对发布不良信息者要严厉处罚,对于发布优质信息者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短视频治理不能仅依靠制度规范,还应依靠技术手段,通过搜索引擎、关键词过滤、防火墙等拦截不良信息,让其无所遁形。再次,加强短视频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相关企业要明确短视频具有公共性,除了严格遵守制度规范以外,还应主动承担媒介宣传和引导的责任,形成行业合力,发布积极向上的言论,以净化网络空间为己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最后,建立科学的网络运营商、短视频行业企业的评价机制。对短视频相关企业进行定期的考评,并将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对网络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的贡献等指标纳入其中,形成对短视频平台的良好导向。
3.3 健全自媒体平台管控和处理机制
网络空间短视频治理乱象的消减:(1)要做好防范工作。(2)要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
首先,预防应与惩治并行,发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作用,针对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的现状,应切实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从法律层面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从短视频平台和用户两大主体出发,严格遏制网络中存在的为恶意诽谤、网络暴力、恶意操控等行为,使网络中的不法行为得到有效制裁[2]。加强对短视频发布流程的审核,为根除网络空间中的低俗文化,需调整当前短视频的审核流程,利用网络地址封锁等技术严加管控。其次,当低俗短视频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时,应快速反应,如接到受众举报后,要先下架短视频,再进行严格审查的程序,避免短视频在网络中迅速扩散,给网民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既要追究视频发布者的源头,也要追究平台审核不严的失职行为,由于现有的惩罚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平台和用户的良好约束作用,为此,建议加大惩罚力度,严肃处理不良短视频传播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工作人员要增强对网络空间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严厉遏制网络生态中的“破坏分子”,为净化网络空间、治理短视频乱象贡献积极力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短视频乱象的治理具有复杂性,单依靠一方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为消减短视频乱象,要坚持内部自觉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坚持制度建设与技术发展相结合,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具体实践过程中,应以加强短视频内容审核为重点,增强广大网民的媒介素养和短视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短视频平台管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遏制不良短视频的发布与传播,全面净化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