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晚年农民思想研究

2019-12-25杜一萌殷旭辉

关键词:恩格斯

杜一萌 殷旭辉

摘 要:《法德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经典著作。其中恩格斯以建立工农联盟、推进无产阶级革命为出发点,依据不同阶层农民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则,提出对小农争取、改造的路径和策略。其中对农民问题认识和改造的深刻洞见、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至今仍极富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晚年;农民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1-0048-03

恩格斯晚年写作的《法德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经典著作。著作立足维护无产阶级和小农利益,从歷史唯物主义规律和实践经验出发,系统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工农联盟、重视并区别对待农民阶级的不同阶层、促进小农成为无产者的策略等思想。这些思想是对马恩关于农民问题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明确了社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现在仍具极大价值。

一、建立工农联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恩格斯农民问题的出发点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农业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大批农民破产成为无产者,未破产农民也处于高利贷者、交易所、粮食投机商、高额赋税的残酷剥削下。农民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大土地占有是必然的,小农“是未来的无产者”。然而,在资产阶级的鼓吹下,农民无视自己的根本利益,反对自己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要求其从农民的伪保护者手中争取农民,将工业工人的消极敌人变成积极盟友。因此,“社会主义者突然到处都把农民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对于农民问题却缺乏清晰认识。1892年马赛代表大会上,法国工人党讨论了农民问题,然而提出了实质上是机会主义的纲领。在1894年9月,法国工人党在南特代表大会上对马赛纲领进行补充,提出了机会主义性质的取悦农民的《南特纲领》。德国社会民主党福尔马尔更进一步,提出了违背社会主义前提的农民政策,甚至歪曲说恩格斯同意《南特纲领》。针对这一状况,1894年11月,晚年恩格斯抱病写成《法德农民问题》,明确社会主义政党处理农民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联合农民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要求。首先,农民的冷漠态度是巴黎和罗马议会、俄国专制制度、容克贵族统治等腐朽的上层建筑的支柱,联合小农、改造小农是对猖獗反动力量的釜底抽薪;其次,小农无视自身根本利益,错误的将资产者和大土地占有者作为自身利益的代表,而“怀疑和憎恨”社会主义工人。最后,小农在1948年二月革命中投票反对“朦胧的社会主义激情”的现实,证明了农民阶级已经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因此,恩格斯得出“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的号召和结论。恩格斯结合革命现实情况,进一步对联合德国农民提出指导。由于容克政权的腐朽没落和对农民工人的残酷剥削,提出联合易北河以东地区的农村无产者,建立工农联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状况促使恩格斯对农民问题进行思考;联合农民阶级进行革命,其进行农民改造的落脚点也是建立工农联盟,推进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农民利益的漠视。“我们的小农,正如任何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1}农民是“未来的无产者。”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建立工农联盟进行无产积极革命成为农民的必然选择。因此,恩格斯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出发点是对农民根本利益的维护。

二、重视农民并对农民进行阶层分析是恩格斯解决农民问题的原则

在重视农民的基础上解决农民问题,首先就要对不同阶层农民进行阶层分析。恩格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分层的理论。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数百万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2}马克思将生活方式、利益、教育程度作为划分农民阶级的依据。《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农民进行分层,并要求对不同阶层采取不同策略。《法德农民问题》延续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将“包含有一些很不相同的组成部分”的农民分为小农、中农、大农三个阶层,并分析了每个阶层的历史命运、根本利益以及无产阶级对待他们的态度和策略。恩格斯划分社会阶层的首要依据是生产资料占有状况。恩格斯提出“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常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的家口的限度”。{3}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土地为标准为确定小农阶层就是肯定生产资料状况在阶层划分中的决定地位。其次,生产关系是其考察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恩格斯从小农作为封建农民、公社成员、家庭成员三种生产关系的变化出发,描述了小农形成发展的历史状况。再次,阶级态度是其阶级分析的重要内容。在对小农的经济基础分析后,恩格斯分析了小农的阶级态度:“他本来应当乐意倾听社会主义的宣传。但是他那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暂时还阻碍他这样做。”{4}再次,阶层间的关系结构是恩格斯阶层分析的重要补充。“只要我们搞清楚了我们对小农应有的态度,我们便有了确定我们对农村居民其他组成部分的态度的一切立足点。”在恩格斯看来,阶级内部是存在阶层的,不同阶层之间是有联系和结构的。{5}最后,恩格斯指出小农阶级的历史命运:“个体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在我们的时代已经不在赋予这些生产者以真正的自由……靠自力耕种卫生的小农既非牢靠地占有自己的小块土地,也不自由。”{6}

恩格斯对农民阶层的分析以生产资料占有为依据、以生产关系为标准、以阶层态度为内容、以阶层关系结构为补充、以阶层历史命运为结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原有分层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第一,恩格斯对社会阶层的考察尽管从生产关系一个角度入手但并非片面化和绝对化地考察生产关系的作用,将马克思所说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差别整合深化;第二,恩格斯认为小农“每况愈下”的状况是由生产关系变化决定的。在多种生产关系中扮演角色,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社会遭遇等一系列社会状况都由生产关系决定,为社会分层理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见解。第三,尽管生产资料占有和生产关系在阶层分析中居于决定性地位,但我们也不应忽视阶级态度的重要性。事实上,恩格斯在后文中提出要让小农自己决定是否加入合作社的观点正是对阶级态度重要性的重新确证。

第四,对阶层的历史命运进行分析,实现了对西方社会家分层理论的超越:不是在维护现存社会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

三、在尊重农民利益基础上建立合作社是解决小农问题的可行策略

就解决“帮助农民(不是作为未来的无产者,而是作为现时的私有者农民来帮助)而不违背社会主义总的纲领的基本原则”的问题,恩格斯提出了对待小农的态度、改造小农的策略,为解决小农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首先,改造要尊重小农意愿。恩格斯认为,“违反小农意志,任何稳固的变革在法国都是不可能的”。{7}由此出发,要求改造小农的方向是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但是并不通过强制没收小农生产资料而人为加速其灭亡。第二,尊重并维护小农现实利益。不人为的强制改造小农,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将作为小农的消极和潜在的朋友存在,袖手旁观小农接受历史命运的无情审判,而是“竭力使他们的命运较为过得去一些”。{8}第三,在尊重小农的同时,恩格斯保持彻底的革命性和鲜明的阶级性,亮出了团结小农的底线:“我们永远也不能许诺小农给他保持个体经济和财产去反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优势力量。我们只能许诺他们说,我们不会违反他们的意志而用强力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9}恩格斯决不允许对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对具有革命和保守二重性的小农无原则的让步迎合,并尖锐批评了法德两党支持小土地私有制和剥削农业雇工两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第四,坚持要以维护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解决小农问题的原则。尽管恩格斯明确地知道,由于经济地位、教育水平和封闭孤立的状态使小农具有很强保守性和落后性;由于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占有者的鼓吹,小农充满了对自身利益的歪曲认识和对无产阶级的偏见,欺骗农民可以立即把他们吸引到无产阶级周围。但恩格斯更明确知道:资本主义大生产必然将过时的小生产碾碎,小土地所有制必然被历史淘汰。承诺满足小农的保留小土地所有制,反对资产阶级生产优势力量的短视的要求,根本无法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解放农民,而只能饮鸩止渴。因此,恩格斯的态度不仅在于历史客观规律和无产阶级立场下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更在于对农民根本利益的捍卫。总之,恩格斯解决小农问题的根本态度和立场是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维度,全面维护小农利益,在尊重小农意愿的基础上,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针对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恩格斯分别提出对小农的改造策略。在无产阶级革命阶段的改造策略是:第一,是不违背小农意志干涉其财产关系,第二,不反对小农被资本主义生产优势力量吞没的历史命运,而只是与其一同对抗资本主义的不公正手段、直接掠夺和欺诈,使其“命运过得去一些”。第三,按照小农的决定是否推进合作社。

在掌握政权阶段,恩格斯提出通过合作社完成改造小农的历史任务。“根本不能设想用强制的办法去剥夺小农(无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用强制的办法,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10}首先,实现小农的规模经营,将“使农民走向灭亡”的个人占有为条件的个体经济变为生产者公共占有。其次,解决土地上的过剩劳动力问题和由于解决过剩劳动力而产生的过剩劳动力;之后,在解决过剩劳动力过程中,或增加农田,扩大农业合作社规模;或通过资金和政策鼓励合作社农民向二三产业转换,完善产业体系。最后,通过更高级形式的合作社,“使得整个合作社及其个别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地位。”{11}至此,农民不再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而摆脱了被历史淘汰的悲惨命运和状况,加入了历史进程。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了推进合作社改造的动力:首先,由于农民经济地位改善带来的领导机构的必要威信;第二,国家的政策资金的支持;第三,“使农民明白地看到,我们要挽救和保全他们的房屋和土地,只有把它们变成合作社的占有和合作社才能做到。”{12}即通过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民的认识水平,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命运。

注 释:

{1}-{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3,566-567,512,513,512,517,523,526, 526,526,525,525.

参考文献:

〔1〕孙迪亮.《法德农民问题》中的农民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7,(03).

〔2〕孙迪亮.恩格斯晚年的农民利益思想研究——重读《法德农民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4).

〔3〕张一帆.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孙连成.林圃.《法德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J]贵州社会科學,1982,(0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The Farmer's Problem of France and Germany is a classic work of Marxism on the farmer's problem. Engels took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kers-peasants allianc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adopted by different classes of peasants, put forward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striving for and transforming small peasants. Among them, profound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form of peasant issues, basic standpoints and views on peasant issues are still of great value.

Keywords: Engels; Later years; Thoughts on Peasants

猜你喜欢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马克思恩格斯反腐败思想及其当代引领价值
恩格斯晚年宗教思想研究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普世伦理”观
恩格斯军事治学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武器装备思想探析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