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大学生的“扶智”与“扶志”
2019-12-25贺立秋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脫贫、改善经济条件。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贫困人口给予帮扶,给予贫困的大学生大量的学习、生活方面的物质补助,但是依然有大量的贫困大学生无法摆脱生活经济窘境。扶贫不是单纯的给予物质支持,而是要更多注重对能力、精神的培养“扶贫必扶智扶志”。 践行“扶智”与“扶志”扩大高校对贫困生的招生比例;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增加技能培训;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引导贫困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贫苦、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与贫苦做斗争,对于改善贫苦地区大学生的现状有着重大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扶志;扶智;大学生;精准扶贫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学习对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特别是针对家境贫困大学生而言,通过教育增强自身生活技能综合实力,改变一直窘迫的经济现状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贫困人口给予帮扶,给予贫困的大学生大量的学习、生活方面的物质补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单纯的给予物质补助不能完全的帮助大学生摆脱经济窘迫的局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完善、大学生学习观不科学等主客观因素,大学生整体学习与精神现状不容乐观。甚至还滋生出“寄生虫”,被资助者依赖贫困补助在精神上寻求安逸不思进取,在生存技能上无一物傍身,这大大偏离了我国大力扶贫的初衷与目标。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关于扶贫的讲话中提出“扶贫必扶智扶志”。如何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贫苦、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与贫苦做斗争,对于改善贫苦的现状有着重大的现实影响。
一、贫困地区大学生扶贫现状
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其中除了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还与学生的能力有关。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高考紧张而繁重的课业后进入到管制相对宽松的大学生阶段。目前大学生由于课业压力大幅减少,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被各种游戏、电影、漫画等娱乐休闲方式所占据,沉迷享乐安于现状意志力薄弱,以及缺少对于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从而荒废了学业。
特别是针对一些由网络资源、娱乐资源匮乏地区出来的贫困大学生,针对这些娱乐资源吸引缺乏对自我的约束,以及对于将来打拼艰辛的恐惧,沉迷各种网络游戏等陷入消极被动的境地。虽然我国针对贫困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他们可以在大学有较稳定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减少大学生活压力,但是,受周围松散的学习氛围影响以及各种虚拟现实游戏的吸引,这里面很多的贫困大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没有顽强拼搏斗志、意志力薄弱。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扶贫工作中也出现的贫困生认定中存在一定的虚假现象、贫困资助“助困”不“育人”、贫困生帮扶形式粗略、贫困生监督管理策略单一现象,这些都严重偏离了政府大力扶贫的初衷。
二、贫困地区大学生 “扶智”与“扶志”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大学生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容易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缺乏知识、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困的土壤。
“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所以,扶智与扶志两者均要兼顾,将贫困大学生的脱贫能力大幅提升,打破其脑中穷困难以改变的思想边界,增强贫困大学生通过自我能力改变穷困现状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一)“扶志”激发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内生动力
真正的使贫困的大学生脱离贫困需要依靠其内生的源动力,内在活力不行,缺少赚钱的技能拼搏的斗志,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很难使其脱离贫困,习近平主席讲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不能因为一点的小坎坷郁郁不得志,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扶贫更要扶志,培养其刻苦学习不断拼搏的斗志,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这在根本上才能催发一个人的想要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现状的内源动力。
(二)扶智给予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
给予贫困者这提供良好的教育援助一直是扶贫的重要任务,是阻碍贫困世代间传播的重要途径。古人云: “受人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大学生进行扶贫如果一味的给物质支持,而没有教会其赚钱的技能,那么对于大学生的扶贫就像是在抚养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味的等着别人来喂养,一旦断水断粮就无法正常的生活,这样恶性循环是很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生活及未来发展也背离了扶贫的初衷。
扶贫不单单只是富口袋,同时也需要富头脑,天上不会掉馅饼,好的生活都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扶智是为了贫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对未来的更好投资,脱贫致富需要依靠被资助这自己的辛苦劳动来实现。当前很大一部分人群处于贫困状况,和其知识文化水平低下、劳动技能偏低有着很大关系。因此,要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培养大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及将知识转化为有用的工具帮助其获得收入来源的能力。
三、如何落实“扶智”与“扶志”
(一)招生政策倾斜扩大高等院校贫困生招生比例
招生政策倾斜扩大高等院校贫困生招生比例让贫困生可以获得更多教育资源。近些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甚嚣尘上,虽然言论过于极端,但也是确实可以反映一定的问题。由于农村教学条件落后于乡村,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孩子,拉大了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现实差距,导致二元分化。由此可见,只要注重“扶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才能保证农村孩子受教育的公平机会,创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保障农村的未来发展。国家推出针对贫困学生的专项计划,给予了更多贫困大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觀激发主观能动性
改变贫困大学生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它不仅是当前反贫困斗争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当前反贫困斗争的一大难点。思想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改变,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实际的结果。为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主观能动性,需要努力消除贫困大学生思想能力贫困限制的天花板,大力开展文化扶贫,在无形之中改变贫困大学生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落后观念。
(三)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大学生素质
技能训练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脱贫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培训不能一锅端泛泛而谈,应该根据不同的人来做。在培训之前,我们应该进行寻访调研,充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需要。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本着对点培训,按需提供培训的理念,为贫困大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加强知识技能的培养,使贫困大学生在产业发展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
(四)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岗位就业机会
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岗位就业机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的通知》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及就业困难少数民族毕业生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制定专项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加强跟踪回访,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送岗位上门活动。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使有需要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 陶少华.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实践路径——基于重庆民族地区的调查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2886(38):61-65.
[2] 郭冬梅.以高校学生社团为平台促进”扶志扶智”的精准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
[3] 牛震.扶贫扶智更扶志滴水穿石去穷根——福建省福鼎市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5(17):25-2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7DB449。
作者简介:贺立秋(1979.10- ),女,辽宁昌图人,讲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