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2019-12-25邵雪芹
邵雪芹
摘 要:由于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网络行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消极网络行为对个体的影响较大,因此吸引了较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积极的网络行为,如网络利他行为。虽然我国学者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比较晚,但迄今为止,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结果。研究证实了利他者因素、环境因素等各种因素对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网络利他行为;大学生;影响因素
由于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多改变。很多地专家学者开始研究网络使用中的一些行为,更多学者关注的是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因为不良的网络使用行为对个体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导致猝死。但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网络使用中的积极行为,比如网络利他行为。到目前为止,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对于引导其积极合理地使用网路,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传承中华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
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更多地是参照利他行为的概念来界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在网络环境中;(2)无自私动机;(3)有利于他人。现在大多数学者认同郑显亮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界定,认为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来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但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关注利他者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利他者因素
(1)性别。研究发现,男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显著高于女生,也就是说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男生之所以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是因为一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另一方面,男生和女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风格不同,女生主要表现在情感安慰等方面,男生则会表现出更具体的行为。
(2)人格。研究发现具有乐观人格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较多,而神经质人格的网络利他行为则较少,乐观的人往往具有积极的情绪,对未来持有美好的期待,因此比较容易作出利他行为,在网络环境中喜欢与人交往,更易主动关心和联系他人,作出网络利他行为。但神经质人格的大学生则比较敏感,不善交往,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因此较少作出网络利他行为。自尊也是人格的一部分,研究发现,大学生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越高的大学生,出现网络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具有自尊心较强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上作出利他行为更能满足其自尊心。
(3)共情。共情能够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也就是说,共情能力高的大学生会表现出较多的网络利他行为。Baston提出的共情——利他主义假说可以解释这一现象,Baston认为人们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个体会产生共同的感受,感受越强做出地利他行为越多。在网络环境下也同样使用,利他者的共情能力越强,网络利他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越多。
(4)感戴。感戴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感戴不仅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直接作用,还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感戴是一种道德情绪,具有感戴情绪的人对于曾经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事情会牢记于心,会把这种接受别人帮助的感戴之情体现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5)道德认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大学生越是认可社会道德,越是会作出网络利他行为。这是因为,社会道德提倡个体作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社会表扬有善心的行为。互帮互助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人际信任。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做出利他行为,人际信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人际信任比较高的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人际信任水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二)环境因素
(1)现实环境。人时时刻刻都处于环境之中并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具有情感温暖、能够相互理解的家庭环境中,大学生更易做出网络利他行为。其次就是校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班级心理氛围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班级中真诚的氛围、互相帮助的榜样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2)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因为其本身的匿名性与快捷简便性更易于使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但网络环境变量中,网络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感知到的和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越多,其越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 Lawler 和Thye(1999)根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遵循“社会经济学”的原则,也就是说,个体均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能够获得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只有当个体在获得的好处多余损失是,才会更加愿意去给与别人帮助 。
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提高大學生网络利他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对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进一步证实个因素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但是对于各因素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也只局限在关系的研究和作用顺序的研究,缺乏实验性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多增加实验性研究,是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对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都采取的是横向研究,虽然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不能看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纵向发展,缺乏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性研究。
最后,缺乏对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性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控制各种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使其做出更多地网络利他行为,将是以后研究是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张梦影,郑洪冰.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利他行为:道德启动调节效应[J].教育教学论坛,2018(04):67-68.
[3] 郑显亮,顾海根.人格特质与网络利他行为: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2,2(02):69-75.
[4] 张敏,王乐乐,刘静.感戴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现实利他行为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04):65-70.
[5] 蒋怀滨,郑婉丽,马松,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03):132-138.
[6] 杨欣欣,刘勤学,周宗奎.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02):183-190.
[7] 赵倩.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道德与性别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6):1226-1229.
[8] 赵欢欢,张和云.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3,6(06):92-96.
[9] 蒋怀滨,林良章,马松,等.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的影响:感戴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3):106-110.
[10] 蒋怀滨,马松,王海霞,等.班级心理氛围与网络利他: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