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政工作中资助育人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9-12-25杨文静李娟刘鹏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民办高校功能

杨文静 李娟 刘鹏飞

摘 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新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对资助育人的功能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影响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因素。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和育人相结合[1]。民办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重任。2017 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资助育人成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尤其是为贫困学生解困、助其成为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承担的人发挥关键作用。

一、民办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分析

资助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学生资助工作不仅缓解了贫困生学习生活的经济压力,让其在求学期间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党、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同时通过从“扶困到扶志”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物质帮助功能

资助满足了贫困生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需求。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来讲,学校非财政支出,其运营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来支撑,所以相对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学费至少高出2倍。这就对考上民办类院校的贫困家庭学子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但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完善和多元化,已实现并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我国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贫困学生可以通过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等途径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二)精神激励功能

资助工作既要扶困也要扶志,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能够解决因经济压力造成上学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励贫困生更加努力向上的学习。首先,贫困学生对党和政府的物质帮助,要怀有感恩之心,要增强对党和国家的归属和认同感;其次,物质的激励成为自己努力学习成才的精神动力;第三,能够从受助人成为助他者,进一步激发自己早日完成自己的学业、努力工作并回馈社会,成为榜样的力量,让资助有传承。

(三)心理疏导功能

高校资助的工作过程还可以培养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面对物质诱惑充斥的世界,00后学子更容易在物质领域中相互攀比,而物质的贫困也极易引发大学生内心的嫉妒与自卑。所以,贫困生在得到外界资助政策外,还必须学会自助。“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改变自己的经济环境的技能才是最实质的解困之道。贫困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勤工俭学、团队实践等自助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贫困生能够找到与自己有同样身世的同伴相互交流,遇到心理压力也能找同伴倾诉,通过团队中的同辈教育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能力拓展功能

相比其他学生来讲,贫困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的同时,“不得不”要参加兼职、实践等自助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学生在实践、兼职的同时就会潜移默化的锻炼自己与人沟通能力、抗压抗挫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

二、影响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因素研究

(一)国家资助政策对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近几年,国家资助体系在资助范围和结构上不断做出了大的调整,现有资助范围覆盖了公办、民办学校和研究机构,全面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的全过程中落实资助,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指挥下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资助育人活动。

燕京理工学院坚持贯彻、强化资助育人理念,不断完善校内资助工作体系,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内涵。如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离校教育课堂,由资助管理中心老师深入课堂为学生全面介绍国家及学校扶贫资助政策及奖助学金申请、评审、发放等流程,落实“1222”资助政策宣传制度;录制“青听燕理”系列视频材料解读国家资助政策;开展“燕理青年大讲堂——国家奖学金专场”活动,树立先进榜样。

(二)资助管理者对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高校中资助管理者作为资助政策的实施者,是资助一线的工作人员,是直接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代表。资助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政策的把握与落实都与是否能及时惠及到受助学生息息相关。资助管理者应运用学生资助政策去营造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与高校学生管理者一同关注贫困生成长,以资助管理为契机,创设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和氛围,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着重培养贫困生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与感恩之心,真正使资助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起来。

(三)贫困生的自身原因对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却忽视了这一群体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物质生活上的差距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的心理问题。

基于此,2018年9月,文章以燕京理工学院333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心理情况测评。测评对象的总体情况共3336人,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试点测评,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SCREENING SCALE)(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研制)。测查结果显示,与全国常模比较,受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抑郁、网络成瘾和自卑三个症状较为突出。贫困生内心极易出现矛盾对立,主要体现在一是自我消沉与自立自强两级分化,对于大多数家庭困难学生来说,因知曉生活艰辛,在受到别人帮助时,都会心存感恩、努力向上、反哺社会。但仍有一部分贫困生过度卑微,即便得到他人帮助,也不能正确对待,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缺乏该有的自信,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二是自我封闭和渴望交流相互冲突。一方面,贫困生渴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另一方面在交往过程中他们又常会出现害怕别人不尊重自己、孤立自己进而沉默的心理状态。三是自卑与自尊相互交织,这种心理状态在贫困生中极易出现,因物质条件的缺乏使得自己无法融入同学圈,有时因无法“比吃、比穿、必玩”找不到聊天话题,进而对事、对人冷漠消极。但在自我保护意识下,习惯于用强烈的自尊心来掩盖极度的自卑感,表现出爱面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情绪。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资助管理者应该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家庭状况,为个人定制属于他们自己的资助模式,重视个性教育,在学生资助的申请、认定、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注重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使资助工作“润物细无声”。

(四)资助环境对资助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

(1)社会环境。国家资助政策的广泛宣传、社会舆论的引导,使广大人民深刻理解资助不仅是扶贫更是育人。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择优录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校也在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和扶助。“精准施策、强化育人”是目前学生资助工作的工作指南,社会舆论要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创新机制,创新宣传点,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国家资助工作的开展。

(2)学校环境。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和认真负责的资助管理者,可以教育贫困生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自己的现状,正视生活上的困难和逆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良好的学校环境也是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状况各异,必然导致学生中容易出现贫富差距、消费差距与心理差距。这些差距使贫困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产生消极的思想,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对贫困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积极探索实施弱化差距感的措施,实现“环境化贫”,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3)家庭环境。个体的成长中家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者必须关注被教育者的家庭环境。新时代的社会转型变迁中,家庭成员间的格局、态度及处事方式都有较大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差异性最早来源于原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精准扶贫,去深入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家庭环境,为他们量身打造资助计划,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燕京理工学院在资助育人工作當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展“两信两回执”资助宣传活动及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育人的教育形式。利用大学生家庭的影响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其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助人”进而“铸人”。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充分发挥好资助育人的功能,走进贫困生内心世界,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配合,真正的提高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2017-02-04.

[2] 李欣欣.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问题与机制研究[J].发展研究,2018(11).

[3] 赵鸽.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南方论刊,2018(10).

[4] 于群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及资助方式选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

[5] 朱宇希,郭万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作者简介:杨文静(1985.12- ),女,河北邢台人,燕京理工学院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李娟(1985.12- ),女,甘肃天水人,燕京理工学院,讲师,党政办公室宣传部长,硕士,研究方向:民办高等教育、高校宣传;刘鹏飞(1982.06- ),男,陕西宝鸡人,燕京理工学院,讲师,党委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研究思政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民办高校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