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探索如何激发中职学生课堂教学活力的研究
2019-12-25王萍张岩常焕英贾梅英
王萍 张岩 常焕英 贾梅英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治”自古至今都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礼仪教学中,不能舍本逐末,必须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真正达到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到教学目标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学内容上思政与礼仪相结合;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以《现代礼仪》课程为例,浅谈中职学校礼仪课程如何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来激发学生课堂教学活力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思政教育;礼仪课程;结合;教学活力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治”自古至今都是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变迁,礼仪文化已经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而思政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但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学习观念淡漠,作为思政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课亦是如此,很多学生认为礼仪课不重要,是为那些专门从事接待工作的人员准备的,其他人无所谓。所以我们如何结合新时代新理念,把礼仪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礼仪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关系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自古以来,在人类的道德行为上,“礼”是最高的准则。从礼仪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礼仪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礼仪是道德思想的外化,就是将内在的道德通过外在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实施礼仪教育,可以建立起和谐的校园关系,净化校园空气,杜绝校园中的不文明、不守礼的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德育目标。
二、礼仪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与礼仪实践活动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注重思想观念的灌输,将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解,从知识层面加以解释,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思政知识的真正内涵,更不好做到“内化于心 外显于行”,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如果将礼仪课程中的行为规范引入其中,学生通过践行可以使枯燥的思政理论课程更加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的教化,并通过感性的认识来不断丰富。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怎样让新时期思政教育与礼仪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的目的。
1.课堂演练:把理论知识尽可能转化成可做可练的内容,让学生们动起来。比如,在讲仪态规范时,在教师的导语鼓舞下,学生们按照坐、立、行等基本操作标准进行模拟实训。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坐、立、行等基本操作标准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互相之间可以录视频方便回看、也可以通过自评和他评,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这种模拟训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评价与监督,学生们通过经常性的肢体语言模拟训练之后,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情景课堂模拟:在礼仪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情景将礼仪教学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讲餐饮礼仪时,可以创设一个餐厅的情景,在进行模拟前由老师分别将迎宾员服务礼仪、引位员服务礼仪以及走菜员服务礼仪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向学生阐述清楚,然后让学生置身就餐情景中,体会座位的讲究、敬酒的学问、上菜的顺序、用餐的礼仪等,模拟出一个完整的就餐过程。情景模拟中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原来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变成具体、易掌握的知识,帮助他们突破难点、重点。
3.角色扮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定位成导演,充分彰显学生主体的主角地位。根据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出各个角色,而且还交代角色任务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比如在讲授求职礼仪时教师将应聘事项一一加以说明,然后安排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从仪容仪表规范、到敲门、鞠躬、握手、递简历、自我介绍、与考官沟通、表达求职意向等,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现场运用。应聘者要力争在面试中有最佳的表现,而考官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所学礼仪知识作为考核要点来决定应聘者的去留,其他的同学则认真观看、并根据老师提供的评价表对应聘同学进行打分等。在角色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评价进行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整体提升。
礼仪教育更贴近实际,与抽象的理论相比较,礼仪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可以通过课堂演练、创设情景课堂模拟、角色扮演等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实现在行动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将礼仪规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外在气质,也可以培养内在的思想政治修养,以實现自身的价值,当一名学生的精神素养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
(三)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他们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树人,先正己,要想培养综合实力过硬的新一代接班人,教师就要率先垂范,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生活和工作中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主动创新教学思维、开拓理论视野,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让礼仪课堂走入生活,变“教室小课堂”为“生活大课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笃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最终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所以《现代礼仪》课程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还在校园里、家庭里、社会中,“生活处处是课堂,一言一行皆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礼仪知识生活化 激活礼仪大课堂”:
分组监督机制。班内学生分为几个组,组内成员每天互相监督、提醒,日常生活中大家的站、坐、蹲、行姿势是否符合礼仪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团结协作,相互提高。而各组之间展开监督竞争,发现其他组成员有问题及时提醒并记录下来,每周把记录结果统计上报,作为考核成绩。
家校合作机制。例如我们把餐桌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等的相关要求发布在家长群,让家长配合学校监督提醒学生“礼仪知识生活化”。
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强化实践。 利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强化学生礼仪实践,如运动会、成人礼、联欢会、文化节、迎新典礼、毕业典礼等,对学生的社交礼仪进行实践检测。
以社团形式使礼仪训练常态化。 学校专门成立“礼仪社”,礼仪社团的成员定期在学校进行“礼仪展演”和“礼仪知识讲座”,使礼仪规范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达到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对礼仪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文化,具有社会的历史继承性,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推进了礼仪文化教育。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礼仪在思政教育中的桥梁作用,在引导学生重视礼仪课的前提下,大胆改革礼仪课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力,积极探索学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为思政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于丽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3).
[2] 林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引入礼仪文化教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1).
[3] 杜鹃.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德育负载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 李正军,文春风.教师礼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政研会2019年立项课题(编号:HBSZKT-2019355)。
作者简介:王萍(1980.10- ),女,汉族,本科,经济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礼仪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