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思政看高校外语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

2019-12-25陈虔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提升途径

陈虔

摘 要:“立德樹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了将外语类人才培养成“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性人才,思政进入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而培养人才的外语教师则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培养高校外语教师的政治素养,才能走好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路。

关键词:政治素养培养;提升途径;四个自信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用好课堂教学这个育人主渠道,积极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在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讲究的是与其他科目能够有机融合,从而使得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标,是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初心与使命的价值回归和生动实践。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是政治素养,底层逻辑是心理资本。

一、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人格定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身成长的科学认识与实践经验,内心中往往交织着种种矛盾,需要及时得到正确导引,以便更好的成长。如何让外语专业大学生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深谙中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外语教学中必须探索的新命题。鉴于此,思政进入专业课堂是高校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对高校外语教师个人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影响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思想因素

高校外语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语言对象国文化和价值观要有更多的了解和接纳,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而外语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军型人才,成长道路上会不断经历利己与利他、为公与为私的考验,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上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然而,目前高校外语课堂课程思政较难融入的很大原因在于授课的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不高,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学与思政的有机结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二)教师个人心理状态难以承担思政重任

在高校外语教师的核心素养中,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它是高校外语教师政治素养得以完善提高的关键。高校外语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下,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着新技术,新知识,新要求的巨大挑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高校外语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倦怠和身体亚健康状态两个方面。

越来越多的高校外语教师因为长时间遭受心理困扰的折磨,出现体虚、失眠、困乏、适应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程度偏高、自我调适能力差等症状,这些压力造成的不良反应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长久以往会形成一个悲观的大脑,对任何人和事都容易负面关注,很难承担课程思政的时代重任。

二、高校外语教师提升政治素养的途径

政治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核心,四个自信是高校外语教师政治素养培养的核心要义,教师需要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思政与专业课堂融合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让道路自信成为个人未来实现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高校外语教师建立道路自信首先需要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感召力、社会凝聚力、价值导向力和国际影响力。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能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仁人志士的历史夙愿,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我国目前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免费义务教育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等,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整体,具有时代引领作用。这条道路同样也是和平发展之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符合人类的愿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响应。高校外语教师个人充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力量,有助于教师将个人人生目标纳入国家发展的道路方向中。有方向引领就能更好看到个人未来,以此在教师个人内心当中建立起对国家、对个人未来的信心。

(二)让理论自信做好个人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理论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其中有作为思想精髓,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根本出发点和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反思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后,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有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提出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有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远目标。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同中华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体现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又包含了社会主义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目标的追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外语教师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将理论应用到个人的实际教学生活中。可以从每日一思开始,从个人想法改变开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让习得的理论成为个人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学会积累理论指导给个人生活带来的点滴幸福,是理论自信被建立的开始。

(三)从制度自信发现人生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治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经济优势;具有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优势;具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优势。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现在,看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取得的瞩目成就,能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份优越性是国家对民生的坚实保障。高校教师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能够在个人内心当中建立起安全屏障,从而在内心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这将成为思政入专业课堂的无形力量源泉。

(四)以文化自信滋养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是主心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鉴于此,高校外语教师当充分感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个人生活扎根于中国先进文化,让其成为个人精神世界的养分,滋养内心的力量。教师拥有力量就能在一教一学的过程中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学生。

(五)塑造个人人格魅力,提升教师心理资本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是作为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走上讲台的。”在学生眼中,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指引着青年一代的人生方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轨迹,教师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高度,教师的人格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人格,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外语教师积极发展个人人格魅力,提升个人特色,不仅有利于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引导与培养,还有利于个人心理资本的积累,提升个人自信心,与学生人格塑造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语

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之下,高校外语教师个人必须要在深入内化“四个自信”内涵的基础上,培养个人的政治素养能力,才能走好课程思政的路。

参考文献

[1] 刘静.思政理念观照下的高校外语类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英语广场,2019(07).

[2] 边宇琪.外语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J].文教资料,2018(18):212-213.

[3] 马婷婷.高校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科教论坛,2018(12).

[4] 田鸿芬,付宏.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人才,2018(04).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提升途径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提升高校教学秘书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