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5代红
摘 要:《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要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又较为缺乏竞争力的背景下,势有必要对其就业服务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就业率、改善就业质量和增强其就业稳定性。
关键词:协同治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对策研究
根据2019年我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人。在各大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急剧增加,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比本科生差,如他们的知识水平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思考分析归纳能力不强。这使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因此容易被淘汰。随着当前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其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明显无法有效满足高職学生就业需求的背景下,势有必要对其就业服务质量进行研究,而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NGO、学生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实现。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大学生选择的就业创业地点通常是一线及新一线等大城市,然而,虽然在大城市给予了较多的就业创业机遇,但是其相应的成本、竞争也较大。同时,11%的大学生偏向于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就职,47%大学生偏向于选择福利待遇好的大型企业,他们认为这些单位给的平台较好、起点较高、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他们认为在小微企业没有多大前途,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这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意识较为薄弱
由实地调研数据可知,大约有39%的学生对创业知识不了解,自然也没有创业意识。究其原因,是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宣传不到位,同时,由于专职人数较少,导致开展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较低、效果也不太理想。提供实践基地,加强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意识。
(二)创业环境不佳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并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政策支持,但是,有些家长对创业不太认可、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也较为有限,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政策都无法真正落实,导致取得的效果也不太理想。 这让大学生在创业时面临资金匮乏,造成了创业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创业初期的大学生,由于创业资金的匮乏,只能止步于此。
(三)综合素质欠缺
由调研数据显示,有47%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导致意向单位认可度低,认为其欠缺相应的实习经验和动手能力;有超过33%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在求职时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面试不顺利;有25%的大学生认为求职、面试技巧的欠缺也是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从毕业院校层面看,有73%的毕业生认为招聘单位对毕业院校很重视,高职院校在就业求职中不占优势,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大型国企,最基本的学历要求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要,这无形中把大量毕业生拒之门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一是,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三,选用的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指导,缺乏技能与实践的指导,老师上课时也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训练,不太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未能满足学生需求。首先,每个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不同,然而就当前高职院校整体师资较为匮乏的情况而言,无法做到覆盖全体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仍然处于茫然状态。其次,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即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不够专业,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取得的效果不佳。最后,高职院校提供的就业与创业实践基地少,未能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竭力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实习基地,然而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同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众多,而创业基地有限,因此,并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
(二)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第一,大学生对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缺乏了解。近些年,中央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政策,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政策基本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创业政策。
第二,就业与创业信息匮乏。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而获取商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在此过程中面临项目选择不好,即为可能失败的风险,导致大学创业激情较为缺乏。
第三,创业扶持力度较弱。当前,主要是以小额贷款扶持为主,然而在税费减免政策、创业补贴政策及项目信息等政策上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因而,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融资渠道单一,大学生大多选择风险较低、启动资金少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对于一些较大项目,由于受到资金制约,因而不受大学生青睐。
(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转变不到位
大学生在创业时办理的相关程序较为繁琐,面临较多较杂的行政审批手续,从而消磨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同时,虽然各级政府设立了各种就业创业培训机构,开展了一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内容, 但是这些机构的服务工作只是简单走个形式,开展的培训内容较少、时间较短,造成大学生无法真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应有的技能技巧。
(四)企业招聘机制不合理
目前,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对学历较为重视,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要求最低学历为全日制本科,这无疑于把高职学生拒之于门外。同时,有一些企业把高职学生招聘进去后,对他们不够重视,也较为苛责。用人单位认为他们跟本科毕业生相比而言,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工作不善于思考、分析和总结,缺乏相应的创新、进取意识;又把他们和农民工相比,认为他们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样的情况下,跳槽成了一些高职学生的常态。
三、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首先,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以及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高职院校提供的服务满足学生实际需要,除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外,各系部可以成立领导小组,专职从事该项工作的开展与统筹,实现供需对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更满意的服务。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高职院校应该扩大专职从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工作队伍,并且选择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老师从事此项工作,这是确保就业创业服务质量的关键。同时,可以邀请企业里一些资历较深的HR担当学校就业指导员,并可以邀请一些优秀企业家到学校分享他们创业成功的宝贵经验,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后,优化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应该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并把其作为必须课,即从入校时就引起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让他们及早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不至于在毕业时就面临失业。同时,选用的指导教材应该是内容丰富的,即不仅包括理论知识,以及对创业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内容,还包括创业实训的内容,从而对他们进行就业与创业的技能拓展训练,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就业创业信心。在校内除了举办创业大赛,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演练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与热情。当然,在指导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专业方向与拟从事行业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首先,中央及各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政府要真正担当起宏观调控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的机会。
其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进校园大力宣传就业与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带去更多更新的就业创业政策,让他们对最新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在融资贷款方面、在经济上、创业补贴上加大扶持力度,并且简化相应的办事流程,这样,可以拓宽其就业与创业空间,提高其热情。
(三)改善企业用人机制
企业应该认识、明确并敢于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以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为优秀人才作为办企理念,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的机会,从而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其实践技能,以便大学生为毕业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应该摒除唯学历论的落后观念,在选拔人才时更加注重与岗位所需技能的匹配性。
(四)鼓励NGO积极投身于就业创业服务
只有创新其供给的方式,才能满足大学生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时,要积极引导民间机构,特别是NGO,参与其中,发挥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凭借其灵活性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要借助民间智慧力量,使公共就业服务和志愿服务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与有机融合。例如,大力发展职介红娘志愿者服务机构,鼓励她们积极投身于就业创业服务中,从而为大学生获取就业创业信息提供多样化的渠道与个性化的服务。
(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提高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大学生应该从入学之初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不断学习、积累理论知识,考取相关证书,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筑梦计划项目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中,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增加社会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其次,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大学生应该大胆突破保守的心理,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在校期间应该积极主动了解并熟悉政府部门和学校对创业的扶持政策,多向创业成功人士学习经验,积极参加创业演练、创业大赛,提高自身创业能力,为自主创业奠定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最后,转变就业观念。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大部分学生就业定位目标较高,在毕业时都期待能找个待遇高、福利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作,从而忽视了自身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导致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应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该先就业,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后,再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可以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以缓解当前在大城市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现象。同时,不要好高骛远,树立在民营企业也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理念,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四、结语
目前,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学生每年毕业人数日渐增加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不深、社会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思考分析能力较弱,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资金不足,创业项目的选择较难等窘境,这些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就业创业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变得尤为重要。这需要高职院校、政府、企业、NGO和学生自身方面共同努力,从而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務体系,改善其服务质量,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刘德成.政府购买机制与大学生就业服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4(10):82-85.
[2] 李莉.人才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3] 史忠震.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7(01):109-111.
[4] 施倩.学生需求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研究[J].科教导刊,2018,23(08):185-186.
[5] 肖亚华,黄迪希,张尤波.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研究[J].中国市场,2018(35):180-181.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科技平台(创新创业研究中心)课题的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KC206。
作者简介:代红(1991- ),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