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

2019-12-25鞠慧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危机预警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开始呈现出逐步发展的趋势,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类型、成因以及心理危机的预防对象、预警机制的研究等。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重新梳理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管理的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心理危机,并陆续有学者引进国外心理危机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在“马加爵案件”、“非典事件”和汶川等重大公共事件发生以后,国内对于心理危机和干预的研究才变得越来越重视。同时,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也拓展地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危机中的应急处理,而且还包括危机前的预防等,同时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都启动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心理危机预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从2001年到2019年共有文献有4312篇,其中从2010年开始,研究数量开始呈上升的趋势。国内学者诸如樊富珉、马湘培、段鑫星、卢楠等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成因、心理危机预防的对象、预警指标等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内容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段鑫星从应激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赵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认为人生价值观混乱、人际适应不良、自控能力差、教育和社会支持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卢楠认为压力源和个体易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朱彤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策略研究》中认为外部因素、主体因素(人格因素和精神因素)、生活事件因素(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人际压力)是构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分别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外部因素主要来源自社会的变迁带来的影响,而微观外部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樊富珉认为影响个体危机反应的因素有个体的人格、个体对危机事件的认知、个体周边的社会支持。

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外部因素可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突发事件等;内部因素则与个体本身的特质有关,如个性特质、社会支持、应对和归因方式等。

二、对于心理危机预防对象的确立

李荔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研究》认为重点关注高危人群为:有自杀史或倾向的学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学生、情绪认知等出席不良应激反应的学生。赵鑫认为要重点关注新生入学、学生毕业、考试等时期,关注对象为贫困生群体、独生子女群体、新生群体、毕业生群体、学业困难群体以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王定福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来探讨危机预防对象,群体指具有共性问题如情感、适应、就业等一类人群,而个体是指受到个体性格、家庭环境等影响造成心理危机的个人。

对于心理危机预防对象的确定方面,国内学者根据影响心理危机的成因,将危机预防对象根据重点时段进行划分、根据危机种类进行划分等。但整体而言,心理危机预防对象范围较广,划分标准不一,给实际操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心理危机预警指标的建立

蒋志勇提出了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指标,中国地质大学的郭兰、袭育的《重视危机预防危机超越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和运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背景,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并建构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运行结构模式”;王定福将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分为应激源(交往、前程、异性、前程、自主、家庭、重大)、应激反应(知、情、意、生理、行为)、危机易感因素(个体背景和特征,特此包括人格、应对、归因、支持、自我)三个方面。周琳琳在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分析,建立了基于“sem”潜变量交互效应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的,探索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各因子之间的交互关系。马广水在《基于动力系统学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技术研究》中借助于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基于EAP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黄中海在《数据挖掘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应用》中提出通过三种数据挖掘方法(综合CART决策树、BP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构建心理危机预防系统模型。

在心理危机预警指标的建立方面,国内学者开始从定性的指标体系研究逐渐向定量的指标体系研究过渡,研究者的专业类型也更加丰富,一些有应用计算机与数学背景的学者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研究,为高校进行心理危机预警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持。

四、心理危机预防网络系统

许志红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认为预防系统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社会为辅助,以医疗机构为保证的系统;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认为要建立学校—学院—宿舍三级网络体系,通过宿舍、班级、系部、咨询中心收集信息。由学校、外界专家、家长和社会机构构成应急处理系统;符丹构建了”三层六级预防体系”作为心理危机快速反应网络,具体是一级为宿舍-宿舍长,二级为班级-心理保健员,三级为年级-学生会,四级为系部-心理辅导员,五级为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六级为学院-学院危机领导小组。王定福提出的心理危机预防信息监测系统是从学校内部和外部两个系统来阐述,学校内部系统是以”宿舍-班级-院系-学生”的模式来开展监测,而学校外部系统是通过学生家庭和社会医疗机构共同构成。

国内学者在心理危机预防网络系统上基本达成共识,从校内建立以公寓宿舍为基础的一级网络,再逐步辐射到班级、年级、系部、院级、学校;在校外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共同联动机制,但在具体联动的形式和方法上只停留在理论设想階段,尤其是关于校外的联动机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在近些年开始被关注起来,但是研究内容相对零散化,研究重复和雷同的地方较多,系统性不够,有些是对国外心理危机相关理论的再加工和完善,结合中国国情本土化并且具有创新的内容不多。其次,对于心理危机预防的理论探索研究较多,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虽然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及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实证结合定性与定量、数据平台,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等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始起步,但是内容相对晦涩难懂,研究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价值有待商榷。总之,国内的心理危机预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也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5.

[2] 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科学出版社: 2006,20-25 .

[3] 赵鑫.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2,37.

[4] 李荔.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预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42-44.

[5] 蒋志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3-44.

[6] 郭兰,溝育.重视危机预防危机超越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和运行[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75-177.

[7] 王定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19-20.

[8] 许志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7(12):117-119.

[9] 马建青.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42.

[10] 符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24.

基金项目:【课题】2016年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基于树理论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课题编号:RJZ201603)。

作者简介:鞠慧(1983- ),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危机预警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危机”中的自信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