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
2019-12-25彭延英朱钰岑爱华杜家会郭银萍贺礼红
彭延英 朱钰 岑爱华 杜家会 郭银萍 贺礼红
摘 要: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将“技能”“创新”“创业”等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理念。力图通过专业化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出大批可用人才,可创新人才。但创新与创业这一理念往往因内外各种原因而无法落地生根。这其中,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学生及其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文章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学生为例,就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相应的“双创”团队建设加以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团队建设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下简称“双创”)。基于时代背景,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职业院校茶叶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養,以及“双创”团队建设的内涵、各种影响因素,实施渠道等进行有益的尝试和分析。
一、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双创”的挑战
从目前看,职业院校教育离不开“双创”这一基础教育理念。从传统上来看,我国的职业的教育沿袭着基础教育特色,即:过度依赖课本教学,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在这种传统下,授课教师与校外专业群体间的联系也相对较弱,且这种“学院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双创”能力的培养。 “学院风”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脱节,导致学生在职业素养与“双创”技能方面存在短板。从众多职业院校来看,“双创”教育缺乏理论支撑,更无法谈及实践指导。突出表现为:部分高职院校以功利作为价值取向,如:单纯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权衡教学水准的标尺,缺乏必要的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考核标准等。
二、构建“双创”教育模式
结合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基本特征,我们需从始至终贯穿人才培养这一主旨。以人才培养规格、目标为蓝本,就整个人才培养目标、手段、方法等加以细化。确保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目标的一致性
要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才培养。强调“双创”教育中职业、技能、道德等几方面的同步实施。保证这几点与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达到殊途同归、目标一致的教学要求。
(二)过程的协同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之间是同步协同发展的。“双创”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且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育过程的契合点。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离不开有效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主战场”,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职业技能,这也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和基础。
(三)主体的互动性
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联动,需要学校、学生、社会、企业及至学生家长等多个因素的协同联动。基于“双创”这一教育目的,众多育人主体协同联动,确保政策、专业、技术等多个链条在同一框架内有机的联动起来,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并保证主体间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互动,最终实现价值与理念的终极目标。
(四)教学的连续性
在职业教育中实现“双创”教学目标是专业教育持续延伸与拓展的过程。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双创”教育,需要在良性的轨道上实现动态的完善,通过可行的目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各个育人主体有效协作,才能在时间和空间等层面上达到前后连贯,互相衔接。此外,“双创”应脱离校园这一单一的培养场所,我们需不断寻求与专业相符的实践场景,通过相应的体验和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双创”能力。
三、“双创”能力培养的联动发展路径分析
(一)国外实现路径分析
谈及职业与创业联动,必须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简要分析。与欧洲其他国家基本一致,德国的职业教育从课程方面就有详细的规定,在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下,各职业学校侧重于包括创业在内的多种就业形势的课程教育,如:自我雇佣及职业生涯等众多课程。此外,欧盟就业政策中,创业观念不仅局限于个人开办企业,还包括工作中的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两个维度。
(二)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实现路径分析
黔西南民族职业学院茶叶专业简介
本学院已为黔西南州和周边地区培养了技能型与技术性人才。依托于黔西南地区特点设置了茶叶专业,该专业属于国内为数不多的职业类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植物生长与环境》《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艺》《市场营销》《茶馆的经营与管理》等主干课程,并设置相应的实操训练,培养的主要目标为:让学生具备与茶叶相关的食品科学知识、农业生物知识、市场营销理念、茶叶种植与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产品的开发、管理、推广、经营、茶艺及茶文化的传播等多方面技能。就业领域主要包括:茶叶生产领域、茶叶加工领域、茶叶贸易(实体经营、电子商务)、广告等茶叶相关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三)地域产业特色
黔西南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中段,属于亚热带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平均海拔1100m,最高海拔2207m)昼夜温差大,湿度大、雾多无霾,地理、气候等各方面环境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更为重要的是黔西南州工矿企业少,茶区土壤、空气、水质洁净,茶叶生产安全性高,符合无公害、绿色茶叶生产要求。黔西南州春茶的采收要较全省乃至全国早20-30天,能抢先供应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18年底,全州已已有50万亩茶园,茶叶总产量达到1.6万吨。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科学家发现了茶籽化石,证明当地野生茶树的久远历史。
上述因素为黔西南职院茶叶专业的实践、“双创”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是以此为基础,学院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双创”实践活动与团队建设。
四、“双创”联动教育及团队建设的实践分析
(一)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由于本专业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学生入学后,根据各自爱好和特长为自己谋划出基本的就业方向,如: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等,部分学生生长在茶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他们的学习就更具针对性。学院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中,强调了“茶叶”这一核心内容,并就“双创”教育进行清晰定位,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基础加工开始就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理念、业务操作、创新精神,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二)激发学生的“双创”潜能
由于茶叶行业涉及到众多分支性的产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创立企业)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可实施性创业实践,比如:我院大学科技园每年都举行大学生创业大赛,对获奖团队以“优先提供门面、零租金,零水电”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学院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让学生在科技园创业孵化,并以“双创”技能提升和销售业绩对其创业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作为相关课程成绩。让学生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又如:结合当地资源,鼓励学生开“网店”,通过网络形式销售茶叶,通过这种尝试,为他们毕业后直接从事网络销售打下基础。茶叶专业学生创业,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创新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方案,不断研发新的创业模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三)建设“双创”团队
孤木不成林,任何创新都不是单个个体能实现的。本着培养一批优秀学生,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创”教育团队,本校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双创”实践活动与团队建设。成立“双创”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由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企業人员组成,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将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听雨茶阁”茶室,指导学生模拟市场运作,对学生“双创”活动进行指导,在指导学生进行“双创”实践的同时,项目组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定期总结,并逐渐形成带有浓厚“专业+商业”色彩的“双创”教学模式。
(四)成果与展望
经过对学生进行“双创”的教学与实践,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大程度的激励了低年级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他们将在若干年后成为引领当地茶叶产业的领军人物。
五、结语
本文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为例,就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就“双创”团队建设进行简要阐述,供各兄弟职业院校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雯.关于“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6).
[2] 吴永琢.基于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9(07).
基金项目: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计划项目(2018-08)。
作者简介:彭延英(1970- ),女,贵州普安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园艺、茶叶、中草药、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