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2019-12-25侯向艳
侯向艳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感受颇深。初高中衔接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初高中衔接问题处理好,会对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实例,从而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B-0062-02
近些年来,数学新课程改革在中学教育中全面展开,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初高中衔接问题日益明显,给当前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
因此很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也在积极地寻找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教学的实际提出一些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 造成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就教材而言,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在内容上有了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广度大大提高,高一数学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经常用到,从集合开始就和初中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初中阶段介绍了它们的简单知识,高中阶段则要求熟练掌握和应用。初中数学把韦达定理、十字相乘法都删除了,而在高中阶段却经常出现。初中数学没有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而高中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就涉及了不等式的解法。初中数学没有介绍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而在高中数学中经常涉及。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感到这些知识特别的陌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导致很多老师不得不对这些知识进行补习,占用了很多的课上时间。
就教法而言,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需要教师讲得细、讲得多;而高中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堂教学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判断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较少的典型题目的教学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就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而言,初中生注重套用模式,较机械、死板,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和把握不够,而高中生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培养,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知识的由来,考查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方法
(一)紧扣教材,实现平稳过渡
大多数初中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付中考,导致对很多与高中有联系但是中考不考的数学知识一带而过,如十字相乘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仅有部分学生会用,有的学生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就无从下手,而有的同学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知识点,虽然也可以用配方法、公式法来解答,但是对于有些题目十字相乘法有其独有的优点。
实例1.已知集合,集合,求,。
解:
Θ6x2-11x-30<0
∴(2x+3)(3x-10)<0
∴
∴
同理
Θ7x2-13x-60 =(x-4)(7x-16)<0
∴
∴
综上,,
。
在教学此题时,很多的学生用公式法来解答,然而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显然上述解答过程中十字相乘法很简洁明了。
实例2. 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x1+x2=, x1·x2 = 。
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中有道题目,已知tanα,tan是方程2x2+3x-7=0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值。
解:由韦达定理tanα+tan=-,tanα·tan=-
所以,tan(α+)==-。
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中同样有这样一道题目,在△ABC中,已知tanA,tanB是x的方程x2+ρ(x+1)+1=0的两个实根,求∠C。
解:由韦达定理tanA+tanB=-ρ,tanA·tanB=1,
所以,tan(A+B)==-,即tan(A+B)不存在,A+B=90°,
所以∠C=90°。
这两个题目都是简单的题目,利用两角和的正切以及韦达定理很容易就解决了。
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展开两角和的正切值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实例3. 已知函数f (x)=x2-2x-3,
(1)x∈[-2,0];(2)x∈[2,4];(3)x∈[,];(4)x∈[-,];求f (x)的值域。
解:画出函数各个定义域内的图像,如下图。
只要画出函数图象,此题迎刃而解。但是很多的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作图不熟练,数形结合法的应用也薄弱。
高中需要的必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初中学习的薄弱部分。
例如:(1)绝对值不等式以及绝对值方程。
(2)立方差立方和公式在高中数学的使用。
(3)因式分解,初中数学重点学习了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式的分解,而高中数学要用到系数不为1,以及高次多项式的分解。
(4)二次根式的分子、分母有理化问题。
(5)一元二次函数的应用,如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最值问题是高中阶段的必备知识。
(6)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初中数学要求不高,而高中数学却频繁出现。
(7)图像的平移变换,以及对称性问题。
(8)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题。
(9)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五心(内心,外心,重心,旁心,垂心),以及平行线段分线段成比例,等比定理,相交弦定理,射影定理。
類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知识在初中都已经淡化甚至是删除,而高中教学中还会经常用到。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一新生刚刚入学时就应该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这样会有益于整个高中三年,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如,作业反馈,试卷分析,与学生定期、不定期地交流,同学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举办一些活动如学习方法讲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预习效率,高中数学的特点难度大,内容多,通过提前预习可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的学习效率,从而解决目前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的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及时地归纳总结,细化到每节课、每次作业、每次考试。
(三)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不要随意调整和增加内容,如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有很多教师把第一章和第三章调整到一起教学。第一章已经有很多公式,再加上第三章的公式,学生记忆困难,学习困难。与此同时,《三角恒等变换》这章的第一个公式cos(α-)=cosαcos+sinαsin)的证明用到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识,导致知识不连贯。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比较灵活,很多老师补充很多的公式增加了学生记忆负担,從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在学生信心满满地跨入高中校园时,他们都对高中数学充满兴趣、充满信心,然而他们往往要经历各种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帮助学生正确地克服和面对困难,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的教学,提高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平,赵学焜.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中数理化(高一版),2006,(5).
[2]黄鹭芳.积极应对,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郑玲薇.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0).
[4]娄爱林.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减少掉队人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5]王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6]郝娟.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 陕西师范大学,2010.
[7]马晓丹.浅谈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育问题[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
[8]钟伟连.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过渡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9]刘桥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
[10]秦红霞.初、高中数学过渡期的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6,(2).
[11]李博.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