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2019-12-25周佳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2期
关键词:网红经济网络营销青少年

周佳莹

摘 要:经济水平提高促进符号消费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从以满足物质需求为目的,到追求商品的符号意义,即通过感性选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立场。青少年则突出表现了对符号消费的极大追求。同时,也掀起了一阵阵网红消费的风潮。文章基于符号消费的视角,以网红奶茶消费现象为例,分析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青少年消费的心理机制与商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已具有独立的思想,在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时,渴望通过时尚、潮流、个性等元素来表达自己,一些商家抓住机遇,推出迎合符号消費心理的产品,从而产生了时下的“网红经济”。

关键词:符号消费;青少年;网络营销;网红经济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逐渐从物质消费转移到体验消费和符号消费。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150名青年中,买东西时看重品牌的占77.8%。(刘俊彦,2005)2017年6月苏州第一家喜茶开业,创造了“排队两小时,每人限购三杯”的盛况。在2016年中国人的餐饮消费比例中,现制饮品的金额贡献约占总数的45%, 渗 透 率 高达 66%, 即 2/3 的 人在 2016 年至少购买过一次现制饮品,其中奶茶占据的比例较大。上数据显示,青少年成为了符号消费的忠实追随者。是什么驱动了青少年进行符号消费?通过这一行为,可以获得怎样的心理认同感?商家应怎样抓住这一机遇?文章以网红奶茶消费为例,分析现代社会下的符号消费现象,浅析青少年与符号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及商家如何应对这一消费潮流。

一、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最早提出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他在 《消费社会》 一书中强调“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人们对这些“符号”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商品本身,例如,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人们购买一杯星巴克咖啡更注重体验咖啡店里的气氛与格调,购买品牌衣服,更注重“买”这个环节的体验感。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于1899年最早在 《有闲阶级论》 一书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1],即通过消费,获取尊重,名誉等。在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后,布迪厄进一步将其内涵扩大。还有一些学者都对商品的符号价值和符号消费进行了研究,这都体现了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消费时的心灵依附性,希望通过符号消费,实现对商品其他内涵的追求,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物质需求。

(二)以往研究

美国人类学者麦克可瑞肯(G·M cCracken)认为, 消费者使用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消费商品能够表示不同类别的文化、培养一定的生活价值理念 、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建构自我概念, 并见证和标记社会变迁。[2]的确,消费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只顾饱”慢慢转向“还要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们便对物质层面有了更多的需求,一下子涌出了大量具有符号意义的消费品:“BB机”成为众多人心中梦寐以求的产品;九十年代的电影里,“大哥大”成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记  。二十一世纪,中国互联网技术逐渐进步,为符号消费的发展更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催生下,海外代购和购物网站日益兴起,更是为消费者追求符号意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回顾历史四十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如今中国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消费格局也呈现出多元化,年轻化的崭新面貌。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中,从两个方面揭示了符号价值消费的本质: “1.作为建立在一个密码基础之上的明确意义和交流过程,实际消费行为能够在其中得以实现并具有相应意义。”[3] “2. 作为社会分类和区分过程,物和符号在这里不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之中,而且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于社会等级。”[4]总的来说,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消费旨在推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符号,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通过商品的价值凸显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符号消费的现实意义,本文则以网红奶茶消费为例,着重讨论符号消费与青少年的关系,并研究在符号消费热潮下,我们应如何应对的问题。

近年来,奶茶成为朋友圈里的“明星”,“去xx奶茶店里打卡”成为一种时尚。奶茶不再被认为是独属女生的饮品,而是一种年轻人交流的媒介。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微博上的大v博主的“强烈安利!”配图是各式各样的奶茶,评论区是清一色的“波霸三分甜去冰”“四季青茶+半糖”奶茶攻略。苏州第一家喜茶开业更是创出了“排队两小时,只为一杯茶”的纪录,到场排队的大多是青少年。奶茶为何如此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呢?

第一,价格平价,一杯奶茶的价格大致为15到30元钱,这个价格在日常开销中是在可支配范围内的。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大多数青少年花的都是父母的钱,难以支撑起昂贵的奢侈品消费,平价而又凸显个性的商品就成为了他们的宠儿。

第二,心理驱动。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存在一种身份认同危机,包括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从个人角度讲,青少年正处在角色转变时期,他们自身想要从稚嫩走向成熟,从而对一些新的方式感到不安。西方很多研究将这一转变过程称为转变仪式,对人生中这一重要仪式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转变仪式既是一种个人经历,也是一种社会经历,因为其中的一部分转变需要通过物质来实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青少年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强大的自我认同感推动下,消费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从群体角度来讲,德国社会学家 G·齐美尔(Simmel Georg)指出,“时尚消费是‘示同和‘示异的结合,所谓‘示同,就是凭借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5]青少年作为社会中较为稚嫩的群体,迫切想要融入到社会集体中去,让自己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得到归属感。这一归属感,就是通过不同产品在身上的堆积,人为塑造出来的。

第三,互联网的推动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关于《2015 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 25周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已达 2.87 亿,占全国青少年总人口数的 85.3%。在互联网覆盖率如此高的背景下,青少年对于网络有了新需求:不再简单地把它当做学习或生活的工具,而是轉为一个相互间交流,表达新观念,分享生活的平台。互联网逐渐生活化、大众化,相应而来的消费形式多元化,为符号经济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

其中,网红经济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小红书,抖音等APP就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对符号价值的追求,达到了刺激消费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获得了心理认同,商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但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曾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符号消费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青少年对符号意义表现出源源不断的追求欲望,通过符号消费获得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但物极必反,如果青少年一味的追求符号消费带来的外在包装,而忽视自己的内在塑造,那么,将无法成为真正被社会认同的人。同时,一些商家会抓住青少年的盲目消费心理夸大商品的符号意义,过度包装物非所值的商品,出现炫耀型消费。在一定的阈值内,炫耀性消费有利于启动市场,促进生产,拉动消费,并增加国家税收,达到平衡收入差距的效果。但是在这一环节中,适度原则却常常被忽视。笔者认为,想要把握好这一尺度,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就青少年来说,他们多数观念新潮,迫切地想要展示自我,但又对商品符号下掩藏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判断,极易陷入消费误区,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如“跟风消费”“盲目消费”不懂得“量入为出”等。而在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用知识塑造人生,养成良好三观的好时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消费观念的教育至关重要。青少年应培养起理性消费观念,不盲目跟风,少去考虑商品的符号意义,领悟其背后的真正价值,让消费恢复它本来的样子。并且,青少年还应有自我判断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这样一个高速更新的时代,各种新奇的事物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眼球,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时,就需要青少年进行思考:“我这样做对吗?”“我买了这个有什么用呢?”,从而在消费之前,就在大脑中过滤一遍,再用理性的观念指导消费。总的来讲,青少年应该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辩证对待符号消费。

就商家来说,在推出一个产品时,一定要将它的使用价值放到第一位,其次再去追求它的符号意义。不可否认,品牌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商家要想创造出具有特色文化内核的品牌,还需要做到将二者统一起来。以往许多商家热衷于模仿国外的品牌,迎合部分国人对国货的“不相信”“不支持”,却对欧美大牌狂热追捧的心理,这无非就只顾追求国际大牌下的符号意义,而沉溺于大牌所带来的优越感和认同感之中的行为。但是,李宁在2018年纽约秋冬时装周上,以“悟道”为主题,不去追求浮夸风,踏踏实实做产品,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大街上“中国李宁”的标志随处可见,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市场,重新燃起国人对国产产品的热情。这便是正确对待商品实际意义和符号价值的成功典范。

本文以网红奶茶消费为例,研究了青少年的符号消费与网络营销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上述数据发现,青少年在具备消费能力和符号意义的认知能力后,会通过符号消费来完善自我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精神上的驱动和互联网提供的经济平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符号消费也带动了更多的网红潮流,如网红奶茶,娱乐短视频等。而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尚未完全清晰,在追求符号意义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跟风、消费攀比、个性丧失等问题。这就需要青少年自身加强个性意识,不被潮流所控制;商家则需要坚持适度原则,使商品既华丽又实用。另外,对于青少年符号消费与商家推出的网红营销模式之间,如何达到平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 蔡受百.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65-66.

[2] 陈坤宏.消费文化理论[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3] 芒福德,宋俊岭等译.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周素戎,朱虹.身份认同与青少年符号消费——以鞋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3(12):68-75.

[5] [德]G·齐美尔,费勇等译.时尚的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72-73.

猜你喜欢

网红经济网络营销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三只松鼠”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红经济”的阴影
“网红经济”是种社会病
汽车行业如何“玩转”网络营销——以宝马MINI PEACEMAN为例
网络营销也玩“田忌赛马”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