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竞争力赶超美国,凭什么

2019-12-25文丨刘雯文

遵义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新加坡人李光耀新加坡

文丨■ 刘雯文

得益于先进的科技基础建设、熟练的技术劳动力储备、优惠的移民条例以及高效的创业模式,新加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这些优势背后,正是新加坡强大稳定的制度,自由开放、良好的教育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企业和人才。

日前,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以84.8的得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

报告说,美国“仍是全球创新强国”和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之一,今年排名跌至第二位缘于多重不利因素。

得益于先进的科技基础建设、熟练的技术劳动力储备、优惠的移民条例以及高效的创业模式,新加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据悉,这是新加坡时隔9年再登该榜单榜首。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随后在社交媒体脸书发文称,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新加坡目前虽然领先,但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强大。新加坡必须开拓更多市场,保持开放,并帮助企业壮大规模和实力。

这些优势背后,正是新加坡强大稳定的制度,自由开放、亲商的政策和环境,全球C位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企业和人才。

多年来,新加坡是各国公司建立国际总部,特别是美国、欧洲与日本公司设立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

此前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DB)统计,7000多家跨国公司入驻新加坡,其中共有4200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远超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占据财富500强公司的三分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又有超过3000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注册,都把新加坡作为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一个跳板。

李光耀开启了“光耀时代”

今年是新加坡开埠200周年,从一开始的人少地狭,穷困潦倒到后来独立成城邦,成了外人眼中令人艳羡的宜居繁荣。于今而言,新加坡在世界的舞台上,已经可以完美地演绎一个小国崛起的神话,让人不明觉厉——

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狠劲儿,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光鲜摩登的新加坡?

将新加坡的经济的成功归于地理位置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新加坡坐落于马六甲海峡东端,世界上1/4的贸易和能源从这里经过,是“东方十字路口”。就凭这个,资源贫乏的新加坡成了东南亚的经济中心。

李光耀执政的31年,把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送入发达国家之列。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曾在1960-1984年间创造过年均GDP增长9%的经济神话,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也没有受到太大打击,不管用那种算法,新加坡的人均GDP都比美国还高。

这样的高速发展是以李光耀的“柔性独裁主义”为基础的。媒体不敢随意批评政府,“裙带政治”与李光耀相关的少数人占用新加坡的大多数权力。高效率、低成本的“专制”下,李光耀在经济上创造了“新加坡模式”。

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独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的新加坡如同被上天抛弃的孩童,不仅受困于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等内在因素,还要面对强敌环伺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发展道路成为新加坡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当时全世界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之下,新加坡无疑也要面对到底是采用“苏联模式”还是“西方模式”的选择题。对于这个看上去是二选一的问题,新加坡年轻的掌舵人李光耀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即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加坡模式”。

要三言两语地概括“新加坡模式”显然是困难的,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主要特点。首先是实用主义或称功利主义的执政方针。这也是李光耀执政的最大特点。在意识形态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李光耀不拘泥于某一种思想或理论,而是关注“管理刚独立的新加坡,照顾200万新加坡人的生计”。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使得他能在建国后专注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不像很多新近独立的国家一样,陷入民主的乱局。其次是富有远见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中美建交之初,新加坡敏锐地意识到此事的重大意义,迅速以“亲美知华”的优势,扮演了中美交往桥梁和平台的角色,借助美国的强大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而获得快速发展。再次是善于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建国之初向以色列学习全民兵役制度,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向日本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都使得新加坡能够少走弯路,迅速腾飞。最后是引进外资,发展转港贸易和石油集散中心以及进行来料加工。

新加坡模式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也不同于被西方世界奉为圭臬的自由民主体制。这在当时曾饱受非议,但后来事实证明,李光耀所开创的“新加坡模式”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进步,给新加坡人民带来了福祉。

新加坡人的“认同感”

有人说,新加坡独立崛起的背后,其实背后是南洋华人崛起的书写。

早期新加坡华侨领袖林义顺等人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当时的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就设在晚晴园。

当67岁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用一口流利的国语在国庆会上发表演讲时,他用儒雅又智慧的气质,讲述新加坡华人先辈如何通过自己的拼搏换来繁荣的盛世,其中有一句话让在场的人们印象很深——

华人先辈在新加坡,就是在演绎如何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

尤其是早期的华族移民,他们从小就在传统的儒家社会里长大。虽然与祖籍地相隔好几代了,有时候在外人看来,却比国人更执着,或者小心翼翼地保留着祖先们古老的风俗习惯。

在面子上,某些商圈里的年轻人越摩登西化,新加坡的里子,就跟新加坡华人所信奉的某些文化和价值观一样,格外传统。

你会发现这里很多宗乡会馆,还有不少像茶渊读书会、中秋庆典、中元节等等传统中国节日,他们各组屋区的氛围比我们这更隆重。

虽然他们像西方发达的文明思潮看齐,比如通用英语交流,但依旧夹杂着本土的口音味道,以至于出现了一个专门用来形容新加坡式英语的词叫“Singlish”。

走在新加坡的街头,有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是用英语的语法和逻辑来讲华语。总之你听一个新加坡人讲英语,会听出混合了普通话、福建话、粤语、马来语等等味道。

尽管存在种族和宗教的多样性,但新加坡人属于同一个共同体,有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各行各业的人都能相容生存。

世人津津乐道这样一个放眼世界的新加坡。“新加坡没有腹地,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腹地。”

李光耀曾将新加坡比拟拼搏在大海里的小虾——“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小虾不仅要生存,而且还要有本领不被大鱼吃掉。”

不过,对于新加坡国民来说,争当上流早已经是种下的国民根性——“我们没有选择,我们不能放弃,因为保持竞争力是我们唯一的资源。没有水源,没有食物,没有土地——只有争当第一,我们才能幸存下去。”

深深根植于新加坡人心中的信念是:只有成为最棒的,你和你的国家才能幸存与繁荣。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人均GDP名列世界第五,但在全球乐观积极心态排行榜,新加坡是最后一名。

他们倒也不至于到世界上的悲惨都市的地步,但这一人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争相积极向上,打造一尘不染、完美无瑕的优秀岛国,他们并非幸福感不高。

相反,他们的幸福感更具有东方传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居安思危,刻苦拼搏而来的幸福,才是实在的。

猜你喜欢

新加坡人李光耀新加坡
新加坡人不爱做饭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李光耀留遗嘱身后拆除故居
李光耀冷幽默
李光耀生病住院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