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思考
——基于会宁县实践分析

2019-12-25薛俊武

甘肃农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会宁县农民培训

薛俊武

甘肃会宁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会宁 7307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的十九大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的交汇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做好“三农”工作。而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建设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的基础。

2012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并明确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显示了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外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农民身份的职业化转换已经普遍实行,并以此来衡量其农业现代化水平[1]。英国于1982年和1987年分别颁布和修订了《农业培训局法》,成立16个地区培训中心,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2]。法国在培训农民职业培训中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职业培训深入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农民家庭[3]。总之国外农业现代化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定了农民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和措施。

自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以来,我国进行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4]、职业精神[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6]等方面的研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体系建设、培训方式、政策需求等正在探索阶段。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会宁县为例,通过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实践,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特征、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型农民的贡献,为半干旱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参考。

一、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现状

2014年-2018年,全县先后举办合作社骨干、家族农场主、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31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 300人。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到2018年已达到800人(图1)。

(一)职业培训类型

针对会宁县实际情况,培训类型主要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种。其中以生产经营型最多,占培训总人数的55.25%;其次是专业服务型,占29.0%;专业技能型最少,占15.75%(图2)。可以看出,生产经营型职业培训多年来一直保持较稳定的状态,而专业技能型职业培训呈现稳中有升趋势,表示全年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和需求逐步上升。如2018年安排的培训103班次,培训农民4 132人次;其他短期培训176班次,培训农民9 320人次;手机技能培训16班次,培训农民800人次;现场咨询指导2万多人次;参训教师162人,发放培训资料2.2万份,共培训农民4万人(次)。

图1 2014-2017年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

图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类型比例

(二)培训机构类型

全县形成5个固定培训机构和2个示范培训中心,其中固定培训机构中3个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点、1个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点、1个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点。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点分别组织以从事肉牛的专业、肉羊专业、蔬菜产业及相关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职业的培训。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进行农机知识培训。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动物防疫职业培训。2个示范分别为厅包抓督导队示范培训和国家分行业示范培训。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的类型可分为公立培训机构(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种子管理站)、私立培训机构(某某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培训机构(农业机械化学校)。全县培训机构以公立机构为主、私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培训为辅的模式。因此,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府投资是培训的主要投资主体。农民培训资金多来自于上级分配。第二,注重互动交流。以专题讲座为主,穿插互动交流,由培训教师系统地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并在讲授结束后学员进行互动交流,提出一些问题,培训教师根据学员提问进行解答,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第三,注重学员间的交流。在集中讲授的同时,由培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员对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互相交流、启发,以提高学员知识和能力。学员之间也可相互交流讨论,互相交流先进经验,探讨解决有关问题。第四,注重拓展学员的视野。有意识地在政策、销售等方面选择一些内容授课,拓宽学员的知识面。组织带领学员去外地观摩学习和交流,开宽眼界、提升观念。第五,注重现场指导。在实训基地上,让学员实地学习其生产技术、管理手段,这种选择的优点是新品种、新技术及成效一目了然,实例鲜活,学习直观,可以直接说给学员听、做给学员看、带着学员干。

(三)培训课程的设置

针对肉牛、羊产业和蔬菜产业实际,指定了符合产业现状、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教学课程。通过拉入农业特色产业的养殖企业和合作社作为教学实训基地,形成了“家门口授课+基地实习”“实践操作培训+生产指导”的教学模式。围绕蔬菜、生猪、肉牛及肉驴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按照15天的学习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其中: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安排6天时间,重点讲授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基地实训4天时间,把一些能够代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体现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作为实训基地,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外出考察学习安排4天时间,重点选择到邻近市县蔬菜基地、企业、合作社及示范园区进行考察学习。

(四)培训监管规范的指定

制定了《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管理制度》《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管理制度》《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主任工作职责》《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服务制度》等各种培育规章制度。各培训机构建立相应的课堂纪律和作息时间。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三农”工作,要求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使农村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方法,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掌握一定技术的学员提升成为教师,全面提高“三农”工作的队伍建设。

三、会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思考

(一)建立多元化的培训内容

除肉牛、肉羊、蔬菜为主的产业培训以外,根据半干旱区农业特色,增加特色产业培训内容。如围绕旱作玉米、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从生产产品质量安全、防灾减灾、农作物期货市场知识及储藏窖建造技术、特色农业生产的环境和施肥知识等方面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此外,需要增加产业链多元化,增加特色农产品加工环节,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增加除涉农职业培训之外的其他行业培训内容,增加工业、手工业、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培训,引入相关技能人才。

(二)私立培训机构成分较少

增加私立企业在培训中的比重,引入一批具有高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强、农业技能多元化的企业加入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扩展培训机构类型,突破农产业行业,发展红色旅游、特色工业及手工业加工的培训机构,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企业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师资队伍

培训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高,但实践操作能力弱,授课内容不能和生产实际、农民培训需求相结合,培训师资的专业技术服务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地发挥。通过县农业科技人才和聘请涉农大中专院校专家及技术能人结合的方式,全面吸纳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与大中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吸引科研项目带入培训。从而建立层次多样、专业齐全、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

(四) 加大资金投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从培训硬件设施设备得以提升,而且软件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均需要资金投入。在保证政府分配资金的同时,要开阔思路、开发思想与实力雄厚企业合作,吸引资金项目入驻,形成“项目+培训”结合的方式。企业既能获得利润,又参与了农民的培训。

四、结语

会宁县属于半干旱农业区,水资源少,光照充分,形成了特色农业。在传统农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更应该开放思想,多方位扩宽思路,从农产品加工、涉农手工业、涉农企业及农业环境领域进行突破,采用线上、线下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保证资金,切实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会宁县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更正启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母乳喂养及产科护理干预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