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12-25史煜娟邢丽娟
史煜娟,张 蓉,邢丽娟*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持续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等方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1]。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显现。
央视2016年对祁连山的连续报道反映出当地超负荷放牧、梯级水电站大量建设、开山挖矿屡禁不止、废气污水排放等严重问题,祁连山区域冰川加速退缩、冻土不断消融、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总降雨量的减少等生态失衡现象发生,究其原因在于祁连山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贫困问题异常严峻,祁连山区域居民的生存需求、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因此,祁连山区域必须找到环境保护与绿色开发的平衡点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动当地农村经济是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祁连山区域发展绿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祁连山区域自然资源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
1.土壤资源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严重,祁连山西部地区出现严重土地沙化等问题,这些地区海拔高、坡度大,地表主要为戈壁荒漠,水资源缺乏导致植被覆盖率低,反之又因植被稀少,水源涵养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祁连山西北部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导致地表水平面提高,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祁连山区域的土地承载力严重下降[2],对当地发展绿色农业存在严重制约。
2.水资源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曾经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使得下泄生态用水量不足,导致下游森林植被减少、土地严重沙化;祁连山保护区周边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不足,缺乏污染治理设施,严重污染水源。水生态破坏极易,修复起来困难重重,这是当地绿色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
(二)祁连山区域社会环境资源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
1.绿色农业发展资金缺乏。以祁连山区域中河西地区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为例,由于戈壁滩、沙漠的非耕地化程度非常高,所需基础配套设施投资大,水电路输送距离长,总体投入高,而祁连山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有限,资金缺乏,绿色农业发展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绿色农业发展需求。
第一,财政支农资金增幅偏低。甘肃省农业资金的投入力度虽然在不断增加,但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不增反降(见图1),由此推算,祁连山区域各市县的农业资金投入比重偏低。
第二,金融支持资金供给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以“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为经营原则,其市场定位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调整,银行“撤离”农村情况普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非农化”不断加重[3],其后果是金融机构对祁连山发展绿色农业无法提供充足资金。
第三,农户自身投入资金有限。近年来,祁连山区域农民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而选择以农业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村家庭整体收入偏低,导致农户自身对农业投入也非常有限,农业内生性资金供应不足[4]。
第四,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由于财政、金融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社会资金的信心和积极性,不仅外部社会资金流入不足,甚至大量农村社会资金外流,进一步加大了绿色农业的资金困境[4]。
2.科技水平落后。绿色农业既要求应用绿色安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保证生态环境安全;又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和装备设施,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利化,推进农业向现代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5]。这对于受科学技术水平制约,资源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的祁连山区域是巨大的挑战。
图1 甘肃省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2008-2017)
3.绿色农业的专业人才不足。农村人力资本作为发展绿色农业和农村绿色经济的直接投入要素,参与生产过程。但祁连山区域自然环境铸造的天然屏障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当地人均受教育程度低[5],人力资本结构不优,缺乏农村绿色农业科技专业人才,严重阻碍了当地绿色农业科技的推广发展 。
4.绿色农业推广方式死板。祁连山区域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和体系滞后,对“互联网+”农业了解程度不够,高效推介祁连山区域绿色农产品力度广度有限,品牌效应难以实现。
三、祁连山区域发展绿色农业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一)自然资源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1.土地资源。第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建立合理的全面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包括实施土地质量保护专项补贴制度,对土地征用进行补偿[7];对自愿休耕、调整结构或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的农民,给予补贴[8]。第二,发展规模经营方式。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村委会集体、龙头企业、家庭联合制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实行套作、轮作、间作、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等种植模式,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8]。
2.水资源。第一,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全面开展水资源管理的地方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强化祁连山区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制保障,保证祁连山区域水资源水生态的健康恢复。第二,科学利用节水技术。加强节水灌溉的研究工作,开发经济、可靠、耐用的先进实用节水技术,建设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完善节水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9],在保持农产品产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蒸散量,或者在相同散蒸量前提下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
(二)社会资源制约因素的解决对策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戈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财政、金融、社会“三位一体”的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第一,加大绿色农业财政投入。2017年开始,财政部会同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开展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工作[10],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应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祁连山区域予以财政资金的重点支持。第二,创新金融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涉农贷款额度;通过政策性金融扶持对绿色农业生产企业和涉农贷款机构给予税收减免或专项补贴;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股票、提供金融贷款、抵押、担保等多种金融创新方式,给予绿色农业发展相应的优惠政策[11]。第三,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农业项目[12];运用众筹方式,将社会上拥有闲置资金的社会公众转变为绿色农业资金供给者[13]。
2.依靠科技力量。研发绿色农业集约化生产所需的大中型农机具,提高绿色农业生产力;采用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进行大量科技试验,促进水土保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稳定;研发优良品种,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品质;提高绿色农业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农业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
3.提高干群整体素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组建当地高水平科研人才和管理技术人才队伍;通过科研成果奖励,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当地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强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绿色农业效益。
4.更新市场营销网络。利用微商和电商加大对绿色农业宣传和绿色农产品销售;建立覆盖面广、影响度高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服务。
四、结论
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节约耕种用地,实现生态恢复与绿色农业发展同步推进,能够保存与维护祁连山区域的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还能够恢复、改良、重建和培育已退化的生态系统;通过发展绿色农业节约水资源,采取先进的灌溉制度、灌溉技术发展立体多层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人工种植区域的林业结构,减少植被对河流水源负面影响[14];绿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需求价格较高且稳定,消费者比例逐年递增,祁连山区域居民积极参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可以成倍提高当地农户收入[15]。祁连山区域发展绿色农业可以全面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6],是祁连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