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以崇信县为例

2019-12-25梁春燕

甘肃农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崇信景区融合

梁春燕

中共崇信县委党校,甘肃 崇信 74420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有着天然的基因关联。文化和旅游的“牵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和潮流,也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本文以崇信县为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崇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崇信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明显、基础坚实、前景广阔。

(一)文化旅游资源富集

崇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多处文化遗址。三千多年前,周朝的先祖公刘带领周族部落一路迁徙,最终栖息在芮鞠,也就是现在的崇信,创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公元788年,唐代名将李元谅筑崇信城抗击吐蕃,取“尊崇诚信”之意,崇信之名始见于史册。目前,崇信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泉寺,省级风景名胜区五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唐帽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康王庙,还有3 200年的华夏古槐王、奇特罕见的三异柏、佛教圣树娑罗树等古树名木。千百年来,公刘农耕文化、唐代军旅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古树名木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在这片土地鼓荡交融,为崇信县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养分。

(二)产业基础相对较好

近年来,崇信县坚持把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来打造,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先后实施了文化“三馆”、龙泉寺景区扩容提质、华夏古槐王景区保护性开发、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等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了梁坡、西刘、樊洼等旅游专业示范村,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57.9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26%。

(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人类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正在演变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有近50亿人次的旅游市场,人均出游达到3.7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4万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超过了10%。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国家和省、市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些都为崇信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政策利好。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崇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次和水平较低,综合效益不够明显。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

(一)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虽然崇信境内有比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不足,景区景点规模小、层次低,文化旅游产品不够丰富,精品旅游路线较少,特别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公刘农耕、唐代军旅、民间民俗等文化资源挖掘宣传推介不够,缺乏景区、景点等物质载体,文化底蕴没有真正展现出来,影响力不大。

(二)管理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从全国各地的经验来看,凡是发展好的景区,市场化经营机制都比较健全,都有一流的企业和人才来经营管理。崇信县文化旅游产业目前主要还靠政府投入,没有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投资运营,导致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匮乏,发展步伐缓慢。

(三)宣传营销方式不够灵活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离不开宣传推介和策划营销。尽管近两年崇信县在文化旅游产业宣传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崇信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大,品牌效应还不够明显,“养在深闺人不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同时,策划营销的理念和方式还比较落后,缺乏创意卖点和奇思妙想,加之“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开发不够,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

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崇信县作为甘肃省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要继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筹、全要素提升、全社会参与”的运筹模式,持续扩容提质,加强宣传推介,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把崇信打造成为最美黄土高原乡村“大公园”。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规划是龙头、是基础。只有抓好规划编制这个顶层设计,才能保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富有成效。当前,崇信县已确定了打造“一心、四廊、三个引擎项目、六大特色小镇、N个特色村”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下一步,要在执行好总体规划的同时,立足全县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人文背景等实际,进一步树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不断健全完善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关配套规划。同时,将旅游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结合,使各个规划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景区。

(二)持续扩容提质,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内涵

文化旅游产业要能吸引人、打动人,必须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避免同质化问题。在这一点上,崇信县可以利用华夏古槐王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资源,把国槐所彰显的“五福”文化和举办“古槐之恋”婚俗文化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宣传推介方式,把“古槐之恋”这一婚俗文化品牌推向全国。同时,诚信文化也大有文章可作,可以深度挖掘公刘教耕、李元谅筑城、保至善烈士等不同历史时期彰显“尊崇诚信”的传统诚信文化,通过举办诚信文化节会,开发诚信文化旅游产品,建设诚信文化主题公园、诚信文化街,努力打造诚信文化旅游品牌。

(三)创新运作机制,着力增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

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机制,比如,凤凰古城将整个景区经营权租赁50年,引进高水平的企业进行品牌策划和宣传营销,建立了配套的旅游饭店、旅行社、解说员等一系列运行机制,带动湘西一大批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前,崇信的旅游产业发展也需要这样的运行机制。比如,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开发建设运营景区,实现效益最大化。积极融入平凉市“关山大景区”建设,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推进周边区域整合发展,促进客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区域流动,形成区域特色上互补、经济上互惠、经营上互助的文旅产业群。

(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全价值链的组合。必须跳出单一的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等格局,坚持全要素开发。比如,崇信县龙泉寺景区可以开发建设自驾车露营地、水上娱乐等参与性旅游项目,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农业休闲、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也可以围绕华夏古槐王的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通过制作邮票、银行卡、古槐盆景等方式来运作景区建设。还可以通过保护开发武康王庙、改造提升三五九旅宿营地、红二十五军战斗等遗址等,开发文化寻根、红色研学、情景体验等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

(五)加强策划营销,着力打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品牌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关键在于策划。没有创意卖点、没有奇思妙想,产业就很难做大。就崇信而言,可以通过策划一个好广告、拍摄一部宣传片、制作一套美食谱、开发一批旅游产品等,讲好崇信故事,展示崇信形象,做大旅游品牌。同时,要持续强化宣传推介,认真总结推广“魅力中国城”《古道崇信》《书记说文旅》在央视播出的成功经验,积极参加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崆峒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持续办好“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崇旅游观光。

猜你喜欢

崇信景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