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研究
2019-12-25沈丹萍
沈丹萍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苏州 215200)
0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摄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图像,相对于文本,图像可以包含更加丰富的信息。不同用户不仅不同的图像感兴趣,而且对同一个图像不同区域感感兴趣,即目标区域不一样,这样需要将目标区域从背景区域分割出来,从而产生图像分割技术,如何设计高精度、快速的图像分割算法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1-3]。
针对图像分割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专家、高校以及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出现许多有效的图像分割算法[4]。当前图像分割算法根据分割的原理不同,可以划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算法,因为不同区域的边缘信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如:灰度级别不一样,因此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边界,主要有: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基于均值聚类分析算法的,该类算法图像分割效率相当高,但是图像分割的误差也比较大,无法得到理想的图像分割结果[5-7]。另一类为: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算法,通过区域的增长实现图像分割,主要有:基于波变换的图像分割算法、基于形态滤波器的图像分割算法,对于简单的图像,它们的图像分割精度高,但是对于复杂图像,它们经常出现“过分割”、“欠分割”以及边缘信息丢失严重等不足,实际应用范围受限[8]。近几年了,出现基于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分割算法,其将图像分割问题看作是轮廓曲线演化过程,对通过求解能量函数最小值实现图像分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如活动轮廓模型,但是活动轮廓模型对噪声敏感,抗噪能力比较大,图像分割的速度慢[9-11]。
为了解决当前图像分割算法存在的一些缺陷,设计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并与当前其它的图像分割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提高了图像进行高精度的分割,减少了分割时间大幅度减少,提升了图像分割结果的抗噪能力,验证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优越性。
1 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
1.1 本文图像分割算法的基本工作思路
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的工作思路:首先采集待分割的图像,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待分割的图像进行分解,得到不同小波系数,将噪声分量的小波系数设置为零,重构得到没有噪声的图像,最后采用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对去噪后图像进行分割操作,拟合图像中不同区域的轮廓曲线演化过程,从而实现不同区域的分割。
1.2 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
对于函数f(t)∈L1(R),连续傅里叶变换为式(1)。
(1)
傅里叶逆变换为式(2)。
(2)
傅里叶变换仅对信号的频域进行处理,不能进行时域处理,为了解决傅里叶变换不足,出现了小波变换,基本小波为式(3)。
(3)
(4)
根据伸缩因子(a)和平移因子(b)对Ψ(t)进行处理,得到式(5)。
(5)
小波变换和小波逆变换分别表示如式(6)、式(7)。
(6)
(7)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步骤为
Step1:对含噪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多个小波系数;
Step2:采用阈值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
Step3:采用小波逆变换对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得到重构图像。
1.3 活动轮廓模型
设去噪后的图像为I(x,y),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能量函数计算公式为式(8)。
E(C)=u·Length(C)+v·Area(inside(C))+
(8)
式中,Length(C)表示轮廓曲线C的长度,inside(C)和outside(C)表示为轮廓曲线的内外区域,其具体为式(9)~式(12)。
(9)
轮廓曲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10)
式中,φ表示水平集函数,且有
(11)
能量函数E(φ,c1,c2)为
(12)
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中要对c1,c2求导操作,则有式(13)。
(13)
那么可以得到式(14)。
(14)
引入Heaviside函数Hε和一阶导数δε,则有式(15)。
(15)
采用梯度下降法算法建立图像分割轮廓线的演化方程如式(16)所示,然后根据演化结果得到图像的分割结果如式(16)。
(16)
3 图像分割的仿真测试
3.1 测试环境
为了分析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效果,选择一些图像作为测试对象,它们分别如图1所示。
(a) 原始Lena图像 (b) 含噪Lena图像
(c) 细胞图像 (d) 医学图像
为了使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结果具有可比性,选择阈值法的图像分割方法和文献[10]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图像分割对照实验。测试环境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测试环境参数设置
3.2 图像分割结果的主观评价
采用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阈值法和文献[10]的图像分割方法对图2的图像进行分割,如图2所示。
分割结果如图3所示。
其中第一列为阈值法的分割结果,第2列为文献[10]方法的分割结果,第3列为本文方法的图像分割结果,对图3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阈值法的图像分割效果最差,出现严重的“过分割”和“欠分割”现象,分割后图像的边缘不连续,图像分割结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要求,实际应用价值低。
(2)文献[10]的图像分割效果要优于阈值法的图像分割效果,但是其同样存在不足,如对噪声图像分割的效果差,分割后图像的边缘信息丢失比较多。
(3)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结果要明显优对阈值法和文献[10]的方法,图像边缘连续、过渡十分自然,而且抗噪能力强,获得了理想的图像分割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3.3 图像分割效率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分割效率直接影响图像的实际应用范围,因此有一些领域对图像分割速度有一定的要求,采用分割时间(秒,s)作为分割效率的评价指标,3种方法的图像分割时间(如图3)。对图3图像分割时间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时间显著少于对阈值法和文献[10]的方法的分割时间,改善了图像分割的效率。
(a) 原始Lena图像
(b) 含噪Lena图像
(c) 细胞图像
(d) 医学图像
图3 不同方法的图像分割时间
3.4 图像分割结果的客观评价
为了更好的对图像分割算法性能进行分析,选择区域重叠率(AOM)、欠分割度量(AUM)过分割度量(AVM)对图像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它们具体为式(17)~式(19)。
(17)
(18)
(19)
3种方法的AOM、AUM、AVM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相对于阈值法和文献[10]的方法,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结果的AOM更大,表明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分割结果与专家分割结果更加接过,而AUM、AVM均得到了不同程度减少,这表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更高,能够有效降低图像分割的误差。
4 总结
图像分割一直是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分割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图像目标识别的优劣,为了获得理想的图像分割结果,设计了基于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表2 图像的综合性能对对比
(1)引入小波变换对待分割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根据阈值去掉图像中的噪声,提高了图像分割的抗噪声干扰能力,有利于改善后续的图像分割结果。
(2)采用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对不同区域的轮廓曲线演化过程进行拟合和跟踪,获得了高精度的图像分割结果。
(3)相对于对比算法,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效率也得到改善,能够满足一些图像在线分割的应用领域,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提高。
梯度向量流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过程中,一些参数值的设置会影响图像分割的结果,这是下一步有待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