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一颗禅心
2019-12-24吴昌兰
决策探索 2019年23期
吴昌兰
梁实秋是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20世纪,他一个人用38年翻译了整部《莎士比亚全集》,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不朽著作。
晚年的梁实秋在师范学校任教,主要教授英文诗歌和莎士比亚。他为人幽默风趣,晚年时儿女不在身边,平日里,总有一些好心朋友和学生登门看望他,有时他也和大家玩玩牌、聊聊天。唯一例外的是,每周四晚上,梁实秋先生都会拒绝一切来访客人。原因是第二天他要给学生们上课,他需要静心备课。
一次,一位朋友出于好奇,问梁实秋:“你花了38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又教了这么多年的英文詩歌和莎士比亚,上课已经是信手拈来的事情,难道还要备课?”梁实秋笑着回答:“这么多年,我上课前一晚都做准备,有时靠在椅子上,让自己安静一会儿,有时静静回顾一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了解、新的发现。”
梁实秋先生在教学上坚持这个习惯一直到最后。在他看来,教育需要宁静的心态和宁静的环境。生活的娱乐和应酬活动都应该适可而止,不能带着疲惫和浮躁之气走上讲台。教育还需要有敬畏之心,容不得马虎,更容不得应付。
与其说梁实秋先生是在坚持备课的习惯,不如说他是以一颗禅心来对待教育。教育的禅心里需要静,静能生慧,静能去杂,还原教育的本心。教育的禅心里需要敬,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敬畏课堂才能尊重学生,敬仰生命,追求更高层次的“教书育人”的境界。
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需要这样一颗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