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的干支纪年

2019-12-24王全营

决策探索 2019年23期
关键词:辛丑天干干支

王全营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个重大事件,例如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11年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为什么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来命名?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甲午战争”:因为1894年是农历(有的词典用“旧历”)甲午年,所以称“甲午战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变法”等。现在人们都知道公元纪年,例如今年是2019年,农历或者旧历纪年是怎么回事?有人知道但是不甚了了。“农历”“旧历”纪年,是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纪年法。司马贞为《史记·律书》“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条索隐引《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十天干十二地支合称天干地支。

干支,原来叫“幹枝”。《广雅·释天》解释“幹枝”云:“甲乙为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意思是说天干是树干、地支是树枝;“幹者日之神”——日为阳,阳为天,所以甲乙丙丁等十干为“天干”;“枝者月之灵”——月为阴,阴为地,所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为“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各按1、2、3、4……顺序相配,如第一个天干“甲”配第一个地支“子”组成“甲子”、第二个天干“乙”配第二个地支“丑”组成“乙丑”、第三个天干“丙”配第三个地支“寅”组成“丙寅”、第四个天干“丁”配第四个地支“卯”组成“丁卯”等,共组成60组,用以纪年,称干支记年。例如1984年是“甲子年”,1985年就是“乙丑年”,1986年就是“丙寅年”,1987年就是“丁卯年”。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的是公元纪年,同时保留使用农历。2019年5月1日劳动节、10月1日国庆节等,是公元纪年(月、日);己亥年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等,是干支记年(月、日)。这种干支纪年方法创始于夏代,因此称夏历;夏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月亮为阴,因此又称“阴历”。由于阴历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少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叫“十九年七闰”,这样就与太阳年一致了。古人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用于农业生产,故称农历。也就是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农历、阴历、旧历、夏历是一回事,书面语言叫“干支记年”。

为什么说干支记年是“科学”的呢?这里涉及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中国历史上有多种纪年方法,一是以天子、皇帝的谥号纪年,如西周时期的武王元年、成王元年,西汉时期的高帝五年、惠帝五年等。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都是以本国的王公年次纪年,如秦昭王十二年、齐湣王六年、燕昭王十七年、楚顷襄王四年、赵惠文王四年、韩釐王二十三年、魏昭王十九年。这些年代对应历史上的哪一年?如果没有干支纪年根本无法理清。其实上面所举这七个诸侯国的纪年是同一年,即丙寅年(公元前295年)。历史上还有一种纪年法,叫谥号纪年。谥号都是在死后议定的,如武王、成王、秦昭王、齐湣王等,他们在位的时候是不能这样称呼的。比如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庙号是“高祖”、谥号是“高帝”,刘邦在位的时候,只能说“汉王五年”,绝不会说“高祖五年”或者“高帝五年”,这样当时记事就不方便,于是有了年号。如唐太宗(“太宗”是庙号)贞观元年,“贞观”就是年号,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贞观五年”“贞观二十年”等,当时记事很方便。只是年号纪年也有弊病,如果年号在第二年变更还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一旦皇帝高兴了,一年内就会换年号,如晋惠帝司马衷在甲子年(304年)一年就用了三个年号:“永安”“建武”“永兴”。武则天壬辰年(692年)也是一年使用三个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另外在乙未年(695年)、丙申年(696年)、辛丑年(701年)等,都是一年两个年号。一年内频繁更换年号,岂不是乱套了。于是古人想出来一个办法:年号纪年附以干支记年。例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文末注明立碑时间是“熙宁三年岁次庚戌”,“熙宁”是宋神宗年号,熙宁三年干支记年是庚戌年,即1070年。再如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的《祭高阳公文》,开篇即点明时间为“维崇祯十二年岁次己卯”,崇祯十二年干支记年是己卯年,即1639年。正是有了干支记年,中国数千年历史才不致紊乱。

干支记年是怎么组成的呢?前文说过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其方法是:天干“甲丙戊庚壬”和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天干“乙丁己辛癸”和地支“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成60组,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从上述干、支的相配可以看出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现列表于下:

干支表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从“甲子”到“癸亥”,60一循环,即癸亥接下来从头开始:61甲子、62乙丑、63丙寅、64丁卯……循環往复以至无穷。如1864年是甲子年,再过60年即1924年也是甲子年,以此类推可知1984年、2044年、2104年都是甲子年。因为这60组的第一组是“甲子”,所以称“六十甲子”,亦称“六十花甲子”。如唐赵牧《对酒》诗:“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人还有以“甲子”指代年龄的用法,如唐白居易《新岁赠梦得》:“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梦得”是刘禹锡的字,两人都是772年生,干支记年是“壬子年”;陆游《赠童道人盖与予同甲子》:“吾侪之生乙巳年,达者寥寥穷比肩。”陆游生于1125年,干支记年是“乙巳年”。他们都不是“甲子年”生,两处“同甲子”都是说和另一位是同龄。

古代为了便于记住出生年月,创造了以十二支配十二种动物的“十二生肖”,也叫“十二属相”“十二相属”。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两个人相互询问年龄都是问:“你是属啥的?”“属虎的。”“我属龙,你比我大两岁。”属虎就是寅年生,属龙就是辰年生。大约1980年以后就不这样问了,而是“你是哪一年生?” 以十二支配十二种动物,最迟在东汉已全部定型。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酉鸡也,卯兔也……申猴也。”这里已经有了11种;同书《言毒篇》云:“辰为龙,巳为蛇。”十二生肖就齐了,而且这一记载与现代使用的十二生肖完全相同。

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载:“十二辰各有所属,其说始于《论衡》,《物势篇》言其十一,所缺惟龙,而《言毒篇》有‘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二语,合之今说,已无参差,而统谓之曰禽。”明代杨慎也有同样论述。杨慎、梁章钜都是学富五车的著名学者,其说是可信的。以生肖联系出生年,笔者目前能查到的资料,最早见于《北史·宇文护传》中宇文护的母亲给他的书信,曰:“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第二属兔,汝身属蛇。”这一段话系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最晚在1400多年前,人们就使用十二生肖代表出生年及年龄了。

干支记年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是有的。笔者在长期编校历史文章时,凡是遇到历史纪年注公元纪年,为了保证无误都要核对历史纪年表,时间长了,发现了规律:公元元年是辛酉年,101年是辛丑年,201年是辛巳年;再往后301年是辛酉年,401年是辛丑年,501年是辛巳年。笔者由此得出结论:干支记年300年是一个周期,从一世纪起,每个世纪的第一年分别是辛酉、辛丑、辛巳、辛酉、辛丑、辛巳……周而复始延续无穷。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单记地支就是“酉、丑、巳、酉、丑、巳……”,由此可知19世纪初年即1801年地支一定是酉,1901年地支肯定是丑,2001年地支自然是巳了。具体到某一年怎么计算?也有规律,每一年代的第一年用“丑、亥、酉、未、巳、卯”无限循环。仍然以20世纪为例:已知1901年地支是丑,那么按照上面的顺序1911年地支是亥、1921年地支是酉、1931地支年是未、1941年地支是巳、1951年地支是卯、1961年地支是丑、1971年地支是亥、1981年地支是酉、1991年地支是未。知道了每个年代的第一年地支是什么,其余的年份按照地支顺序就知道了。以20世纪70年代为例。1971年地支是亥,1972—1980年的地支就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那么天干呢?同样有规律,而且更加好记,因为天干是10个字,一个年代是十年,公元1年是辛酉年、101年是辛丑年、201年是辛巳年,可知每个年代的第一年天干是“辛”,如“辛丑条约”就发生在1901年、“辛亥革命” 发生在1911年。以20世纪70年代为例,1971年辛亥,1972—1980年的天干分別是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这十年的天干、地支相配,1971—1980年的干支记年分别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掌握了这个方法,知道公元纪年就可以推算出干支记年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辛丑天干干支
维护“门户开放”:柔克义与《辛丑条约》外交谈判
冬季天干物燥,小心“皮肤瘙痒症”
辛丑,牛的世界
腊梅香·辛丑小雪随吟
干支梅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中国风
天干物燥,如何帮皮肤锁住水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