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和公益的结合不再是慈善拍卖

2019-12-24孔冰欣

新民周刊 2019年48期
关键词:独龙族当代艺术公益

孔冰欣

独龙族织女龙江英穿着传统服饰手持改良后的新毯。

人們对艺术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或许是卢浮宫里那幅笼罩了太多光环的微笑,语焉不详,悠悠荡荡。数百年来,无数好奇的目光仿佛长出触手,无形中放肆地刨光磨平了一份原初的神秘美感。也或许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茂林激湍、一觞一咏,神清骨秀、冠绝天下的行书背后,是与风雅写意的集会气质迥异、貌是情非的时政迷局。

人们对公益的第一印象又是什么?

“热腾腾地播撒,蓝天下的至爱。人世间最美丽,是生命的光彩。亲切切地汇聚,蓝天下的至爱;宇宙中最宽广,是好人的情怀。”慈善晚宴、温暖拍卖、扶贫帮困……总之,炽热丹心誓将所有冰雪融化,但,做公益,和艺术似乎扯不上多大关系,似乎是两块完全不搭的领域。

如今,这个认知将被打破。近期,第四届腾云峰会上的“人类的情感连接——基于社群的艺术公益”研讨会,明确了“艺术公益”的概念,进一步填补了“公益无非捐钱捐物”简单联想里的空白:所谓艺术公益,指用文化艺术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努力,它包含了跨界合作的意蕴,是艺术和公益二者交融后的有机产物。

事实上,在新的世代,公益的范畴早已变得越来越广:组成上,举全社会之力;形式上,愈发多元化;面向上,不再仅仅针对特定弱势群体,而是普惠的。作为“公益2.0版本”里重要的一节,艺术公益事业的不断推进,亦可被视为某种“1+1>2”的双赢尝试。

艺术公益怎么做?这是“慢慢来”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从而勾勒出一个精细的最终轮廓。

要边走边看,方渐入佳境

定义有了,艺术公益怎么做?这是“慢慢来”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从而勾勒出一个精细的最终轮廓。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胡斐,“人类的情感连接——基于社群的艺术公益”研讨会承办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的秘书长,向记者袒露了基金会关于艺术公益工作的心路历程:“理事长崔峤女士一直希望,让资助文化艺术类项目成为基金会的主要目的。目前,我们可以说是中国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必须承认,现在国内对文化艺术类项目的资助依旧是比较少的,艺术公益是新生事物;那我们需要自己发起行动,自己一步步摸索艺术的公益、公益的艺术。基金会已邀请业内专家和相关人士做了一些讨论,我们觉得,艺术公益的性质其实分两层。一是有的艺术,本身具备公益感,比如公立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帮助参观者拓宽认识世界的视野。二是从公益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用文化艺术的手段,惠及公共利益,它的目标受众是更广泛的。”

琥珀系列(丛鸣作品)。

理想固然美好,尚须实战演练。如果前文一长串的铺垫仍让你“半头雾水”,那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几个大项目,能够更为清晰地解释艺术公益于普罗大众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5年至今,独龙族手工艺帮扶项目,因独龙族纯手工编织的“独龙毯”色艳如虹,故项目意在重塑“彩虹织女”的当代意义,潮流服装ZUCZUG/(素然)旗下的新品牌klee klee以企业公益的方式加入,设计团队巧妙构思,使“独龙毯”成为更符合都市人审美、更富质感的高档产品;今年,在清华工艺美院等机构的鼎力支持下,独龙族织物编织大赛亦顺利举办——创新可持续经济,增强文化自信,项目促进了独龙江乡的发展和独龙族民族文化的传承。

2016年至今,夏布复兴计划,杂糅传统和前瞻的现代意识,与手工面料品牌“夏木”合作,支持浏阳夏布这种中国传统织物的延续。2016年,“艺护成长”儿童就医环境改善计划,将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作为首个改造试点,对儿科门诊大厅的色彩、墙绘、地面导引、儿童游乐区、医护人员服装以及门诊座椅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改造,辅助健康、安全和快乐就医,建设舒适、友好的人性化空间。

2017年,中国公益影像发展计划,通过发掘和支持优秀人文公益主题影像的创作、推广和交流,推动现代公益文化理念的传播——跟随无国界医生来到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第一线,观众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深入大芬村画匠的内心世界,观众一同面对着现实、梦想的多重选择;体会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家庭生活,观众主动思考自身的位置,一种共识和向心力,或转化为启示及倡导……

夏布风筝和配件在纽约新美术馆展出。

胡斐表示,2015年起,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结合社会实情认真调研,定下了新民艺、青年人才支持、呵护教育儿童三个大的公益方向。新民艺,即手工艺新模式,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让群体发家致富,主要仍依赖旅游业整体的带动,但手工艺系当地妇女最突出的劳动技能,并且,做新民艺类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以挽救一些传统艺术。青年人才支持方面,“破壳计划”已取得初步成果,该计划为40周岁以下、没出版过纸质书的优秀创作新人敞开一扇大门。活动受到极大关注,共征集到700多部书稿,大抵在明年1月,“理想国”会帮助出版入选四大类别优秀作品里的四本“第一名”。此外,基金会还对若干有趣的独立刊物给予出版支持,如叶甫纳的《迷妹》。

“年轻人,缺乏社会资源,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才能获取点成就。如果在前期及时肯定他们,提供资助,那么就能让他们的价值再往前走一步,真正发挥出来。最后再说说呵护教育儿童类。除了儿童就医环境改善,我们现在也在做免费的儿童艺术课程,比如《二十四节气中的书法》,老师会通过生动的讲解、积极的互动,降低对小朋友来说较难接受的传统文化的门槛,使之更易懂、贴近。”胡斐告诉记者。

艺术公益,行者无疆,要边走边看,方渐入佳境。胡斐承认:“有时候,开展一个项目,会感觉它的类型挺模糊的。所以,我们渴望更多同盟站在一起,群策群力,做大、做强、做精。”基于此,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艺术公益系列论坛》,就艺术公益的含义、方法等议题进行案例分享与深度探查,扩大同心圆半径,推进艺术与公益的融汇。“开了研讨会之后,我们发现艺术界和公益界原先的确较小关联,彼此互不认识。但大家现在有了跨界的交集,相信未来携手共进,可以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云南这个“坝子”盖起院落、热热闹闹搞“凤羽”文化的前《新周刊》总编封新城,想在中国实现大地艺术,建一座中国最大的露天美术馆。于是,他和当地的乡村艺术家合作推出了用钢筋拗造型的立体作品“白驹过隙”,从天马山脚下踏水而来,凝聚了空间与时间碰撞的通感之美。希冀回归自然节奏、感应四时风物的klee klee,遵循“慢一点、慢一点”的引导,在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一同将目光投注独龙族之余,还参加了Home Sweet Home 项目。Home Sweet Home 是一个社区加工工厂,专门招纳特殊人群“入职”,比如残障和孤寡老人——项目不负其名,对工厂里这些不同寻常的工人而言,此间氛围,正是“家,甜蜜的家”。

看来,这世界既不单调,亦不薄情。

艺术公益,不是空中楼阁

虽然艺术公益前景可期,但如何保证它在执行上建构“百年工程”,落实“无用之用”的况味,而非异变成逐渐拔离泥土、自娱自乐,满足中产趣味的空中楼阁?

对此,胡斐认为,艺术公益是大势所趋,在保证其调性、韧性的同时,当然亦须留意民生之温度。

“从全球来看,调查数据显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公益性投入明显偏低,所以,我们以后肯定要在这上面发力。经济起来了,许多基础性的福利项目,国家已经全面覆盖,无须个人或团体力量过多介入。那再然后呢?再然后,是不是应该关心国民精神上的一些事情?因此,我们眼下做的一些小型的艺术公益的试点,也是在为将来的趋势打基础。它的受益群体的确不像‘公益界四大头部流量(扶贫、教育、大病、大灾)那么多,但我们就围绕某个小的群体做做好,也是蛮O.K.的,获得感尤其显著。比如回到独龙族手工艺帮扶项目,整个社群现在约摸有40多个‘织彩虹的女人,我们的本意是帮助提高她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做了4年,真的发觉女人们的地位有提高了。起初让她们来上海培训,她们的老公还会纠结犹豫,如今都没有问题。越来越多的独龙族织女,愿意信赖‘大城市来的老师,愿意跟随klee klee到上海接受培训,再返回家乡管理生产。第一年参与这个项目的妇女,其中的佼佼者,可被当成技术骨干来培养,做的时间长了,收入也比较可观。经济效益增长,个人价值实现,决定了项目能够坚持下去。”

协和医院儿科门诊改造项目。

胡斐也不忘指出,现在做艺术公益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做不大”,“不可能像那种很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出了一个成功案例,立马复制、推广、辐射到很多其它地方”。不过,天道酬勤也酬善,独龙族项目的成绩已经被政府扶贫机构看到,商量是否能在新疆和田同样搞个试点,把好办法用上去,接力造福一方。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始终在线。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艺术公益行动的背后,即站着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这位坚定的长期盟友。而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的陈一丹,顶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基金会发起人等头衔,曾对艺术公益做过一番不俗的注解:人类的进步,体现在从单纯追求物质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丰裕。作为通往精神宇宙的两股力量,艺术是心智资源,公益是生活方式,一经得当的排列组装,终将擦出明亮的火花。陈一丹基金会秘书长饶瑞瑞则认为,艺术家们纷纷投身公益,实际上已超越了往昔人们对公益边界的全部想象,更多的善念、点子,是能够被不断激发出来的。

陈一丹显得颇为热衷中国传统文化,他声明看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所承载的信仰。所以,冠上这个男人名字的陈一丹基金会,宗旨就是“弘扬、复兴、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听上去意旨恢弘、志趣远大。基金会主要打造了“一片丹心”和“一树丹枫”两大公益品牌,前者涉及教育项目支持,重点关切传统文化教育;后者内容包括中国文化项目支持,重点关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而无论是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还是陈一丹基金会,又或者是其它志同道合的“正能量联盟”,诸般事宜、种种作为,让我们不得不前所未有地注意到,在艺术公益的体系里,纯粹资金流动式的施舍,顯然陈旧、落伍、不合时宜。跨界捐赠智慧、劳动力等,用“艺术+公益”的组合拳击中人类的情感脉络,成为一条连接的纽带,并改变、塑造固有的社区和社群,甚至再创一个原生的文艺社群与社区,才是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在实践的过程里,也许稚拙生涩,也许迷惘困惑,也许跑偏犯错。

至少我们试过。在对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导致社会原子化的隐隐忧虑里,内心深处,我们总希冀能有某种破冰送暖的社会公器,能有某道陶冶性灵的启蒙之光,来帮助挣脱可能面临的,不被接纳、缺乏希望、孤独无匹的宿命。当我们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我们总希冀,有一些根在下却形而上的东西,是属于我们的某一面军旗。

猜你喜欢

独龙族当代艺术公益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公益
公益
公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公益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