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父母教养方法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索

2019-12-24柴菁菁

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关系心理健康

摘 要:父母教养方法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综合体现。家庭教育方法是近年来经常提及的名词,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度。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论述中职学生父母教养方法,提出提升中職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父母教养方法;心理健康;关系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中职学生是指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级中学、技工学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正在念书的或者毕业的学生。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由于受到多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包含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使得其身心发展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是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效度。个人的生理问题会对学生成长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与压力。生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遗传因素,即学生外貌、体态的形成都与遗传因素相关;另一方面,是学生心理机能的影响,这是后天发展所形成的,包含能力、气质、修养等方面。从遗传学视角分析,学生气质、能力、修养的形成与遗传学具有直接性、间接性的关联。而学生外貌、气质等发展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女学生。例如,女学生会因为自己比他人胖而形成自卑心理;男学生会因为自身身材矮小,形成自卑心理。

二是环境因素。素质教育理念下,环境育人效度被提上日程。事实正如此,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消极的影响。学生在步入新的校园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会对学生心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父母自身文化水平高度、家庭成员关系、父母教养方法、行为举止形成的环境因素,会对学生心理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此外,校风、班风不良以及教师教育方法不当都会对学生形成心理影响,使学生紧张焦虑、自暴自弃等。

三是心理压力。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师生问题、同学关系、学业问题、学业问题、亲子问题及就业问题等会为学生发展带来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情绪紧张,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排解,会使学生形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中职学生父母教养方法分析

(一)家庭经济对父母教养方法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家庭经济状况对父母教养方法具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家长,其承受的生活压力较大,价值观、生活方式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有所不同。同时,彼此父母教养方法与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父母,其在子女教育方面常常采取负面的态度,如惩罚、控制、低关怀等形式。这种教养方法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尤其是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思想严重,针对父母教养方法,常常不服从,使家庭生活氛围变得紧张,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为人乐观,对生活有思进取,对学生教育方面,提倡爱的教育。而父母积极生活态度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效度。

(二)婚姻情况对父母教养方法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单亲家庭成长的子女较多,而父母婚姻状况对父母教养方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形成包含两方面:一是父母离异所致;二是丧偶所致。不同家庭结构形式,父母教养方法有所差异性。针对双亲家庭生长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现民主制家庭生活形式。针对单亲家庭生长的孩子,凡事都要依靠单亲应对,在此过程中单亲性格向独断方向发展,尤其对于子女的教育形式,大都以管教形式为主,这对子女成长形成一定的压力。

(三)性别角色对父母教养方法的影响

性别角色从字面意思来看,“性别”是指个体是男性别还是女性别;“角色”是个体身处于男性别、还是女性别中,在家庭结构上扮演的角色。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性别角色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子女是否是长子女决定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并且所享用的家庭资源以及与家庭成员交流形式,对学生情感、人际关系形成直接的影响。性别角色对于女性学生形成的心理健康压力较大,通常情况下,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男学生要多,尤其是16-18岁的中职学生。

三、提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中职学校肩负教育学生重则,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教育意义。观念支配行动,只有观念得以转变,才能够在意识、行动上进行转变。首先,中职学校应知晓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授学生排除心理困惑的方法,给学生针对性的引领,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健康发展。针对专业课程教育方面,不仅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以往只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模式。例如,中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知识中,使学生不仅学习专业课程知识,更知晓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以知识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其次,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应践行党中央、学校政策方针,根据学校的引领,转变自身教育思维、观念、形式,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观察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大班授课形式,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将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采取一对一辅导模式,针对个别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增强学生思想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挥教育引领效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引领人们生活、社会经济的有力动力。因此,中职教育应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发挥教育引领效度,不仅运用教育引领学生,更要引领学生家长,提升学生家长认知度,促进其教养方法的变革。我国教育领域发展速度较快,从父母教养层面来看,即使父母文化水平再高,如果不与时俱进,也难免在教养方面存在缺失,影响到学生成长。基于此,学校教育要发挥引领效度,积极与父母构建良好的关系,并且向父母传递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方法,调整父母教养形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首先,在中职教育引领中,根据学生家长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不同的教育引领工作。其次,定期加强与学生家长交流,并且将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与家长互通学生在家庭、学校表现情况。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提供平台。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通过视频、语音等形式,掌握家长教养方式,并根据家长教养方式,向家长分享一些好的教育资源,提升家长认知度。最后,在学生教育引领方面,重视环境效度的影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营造明亮、宽敞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思想上进行引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程的开展,以针對性、科学化、合理性、完整性的课程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中,重视课程内容的构建,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中,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加强引领式、导入式、案例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以此更好地教育学生。同时,中职学校可借助互联网教育优势,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聘请专业化教师,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基于部分学生腼腆,不喜向他人吐露心声,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匿名形式,教师帮助学生排解忧愁,较为符合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四)改善父母教养方法

父母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在学生成长、教育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方法,帮助子女更好的学习与成长。首先,提升父母认知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情况。父母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改变以往管教模式,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次,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父母应隐藏自己的情绪,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积极向上,培养学生自信、活泼的品质。最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改善自身教养方法,多鼓励、多支持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效度。而中职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引领中,需要中职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育引领效度,以知识教育学生,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将学生引向积极、快乐、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玲娜,朱慧,刘晓宇,等.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及其与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8).

[2]石贵莹,闫坤伦,陈炜.高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

[3]陈婧.中职生父亲教养方式、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4]钱锦彬.中职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0).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项目编号:ZJB19021)。

作者简介:柴菁菁(199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本科,中教二级,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