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困境与策略
2019-12-24陈晓阳
陈晓阳
摘 要: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开启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建设的“新浪潮”。思政教育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一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却存在不小的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亟需创新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
一、关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
关于“学习指导”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的学者暂未形成通用的定义。国外的学者们有的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方面,有的认为学习指导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也有的更看重学生的主体和发展方面的特性,在指导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目标,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地发展。虽然国内学者关于“学习指导”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大学生学习指导”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实践,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学习,在各种资源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地方高校开设“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的目标和动机
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大学新生,强调知识和技能学习。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也有着迫切的学习需求,如学习更好地适应环境、对自己学业生涯进行规划等。设立“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就业及全面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一)帮助新生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近年来,大学新生由“90后”“95后”逐渐转变为了“00后”,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学习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调整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差,由此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心理障碍、人际关系不好、留级、退学等和连锁反应。“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从大学生的學习生活切入,使大学新生完成从身份到能力上的真正转变,在学习中快速解决大学生学习压力大、进入学习状态慢、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专业课兴趣不大等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创造性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直接关系,通过“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促进。大学的课程类型众多、内容全面,课堂上知识信息量大,对熟悉了填鸭式教育的新生而言,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充满困难。而经过“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的学习,激发新生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科学合理地掌控时间,形成学习自主性,把学习动力从外到内进行转变,同时也能启发学习创造性。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中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设立了诸多实践环节,例如社会实习、生产实习等,怎样把握适合自已的学习技巧,快速有效地吸收与掌握知识变得十分重要。“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怎样运用大学的学习资源、怎样正确地使用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技巧。使学生慢慢形成上课前预习、上课后温习旧知识、科学分配时间、利用有利条件来强化自身的学习习惯。
三、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大学生学习指导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一)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能够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部分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专业没选好,也有学生归结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不好,教师没有传授更专业的技能。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不知所从。通过举例分析人生观及深度探究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更好地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扶持正向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产生和思想关系密切。近年来,我国受国外文化思想影响严重,导致一些学生形成了只顾享受、依靠别人的不良习惯,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地方本科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的思想为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布置小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勤奋吃苦、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使其在将来的就业中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三)了解社会动态
地方本科院校应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分析社会和行业发展动向,关注就业动态。根据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等,指引学生掌握所学职业动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经过课堂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研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需求,引导学生对新兴科技进行学习和研究。
四、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的融合
(一)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的开展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新生依然延续高中时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法,盲从教师的安排,进入大学之后突然有了很多可支配时间也让他们不适应,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对课外学习感到茫然,沉浸在焦虑之中。对此,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计划中设立入学教育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我;开展专业就业导论讲座,以便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介绍学习策略与方法;开展文献及电子资源的指导活动;开展指导学生进行章节及课程学习总结活动;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交流。另外,部分高校也采用了线上课程、微课等当下热门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力图将“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困境
现如今,大学生时常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足、自我管控差、材料整理和运用观念不充分等问题。上述难题存在的关键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无法科学管理时间、未能运用学习技巧等。加之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学业和就业方向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但由于教学理念滞后,与就业市场的实时信息相差较远,从而使思政教育与学业和就业指导的融合不足。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策略
1.转变思想认识,强调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转变思想认识,强调大学生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是地方本科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基础。地方本科院校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学生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对融合效果的好坏,在教师考核、教师激励约束机制方面体现,从而推动大学生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
2.丰富思政内容,加强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的内容构成
丰富思政内容,加强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的內容构成,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核心。地方本科院校既要丰富就业信息分析,还应提升就业信息分析的时效性、精准性、可靠性,真正为学生就业提供及时、有效指导,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行业发展态势,提高敏锐度,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择业或者创业。
3.强化师资配备,完善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
强化师资配备,完善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融合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采取师资多元化配备的原则,配备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教师,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培训方面,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培训,提高素质,提升技巧,优化方法,推动大学生学习指导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德超.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和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
[2]张高鹏.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9(20).
[3]李丽芬.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分析[J].才智,2019(10).
[4]蒋龙,邓云.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弱化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8).
[5]林宏,吴小苹.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层次与类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
[6]蒋君毅,王亚敏,王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实现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8(6).
[7]吴亚慧,王宇波.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问题与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7).
[8]郑秀英,王陶冶,刘景超.“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的内容与特色[J].北京教育:高教,2018(2).
[9]陈健.试论慕课时代的大学生学习指导[J].高教学刊,2017(17).
[10]郭鑫.大学生学业指导基本要素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