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为金融学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
2019-12-24张婧茹
张婧茹
摘 要:本文以CNKI数据库2000-2018年C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通CiteSpaceⅢ对我国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文献主题集中在行为金融理论综述及在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进程为成长期、爆发期和平稳期三阶段;研究热点为行为金融的核心理论综述、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理及投资策略、股市异常现场及股市反应。
关键词:行为金融;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可视化知识图谱
一、引言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意义重大。系统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析其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对构建金融学科发展的新体系,构建健康均衡、稳定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和建立优良的公司治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以“行为金融”为主题,文献来源设为期刊,文献检索年限设为2000-2018年,检索条件为精确,来源类别为CSSCI,检索共获得有效文献329篇。
本文對我国行为金融学的高被引文献分析采用的是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即对文献数量及高被引文献内容进行分析,而对研究进程及热点则采用共词分析法。本文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Ⅲ软件,绘制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聚类图谱进行分析。
三、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现状
从载文数量来看,2000-2003年载文数量逐渐升高,至2004年达到最高;2004-2009总体较高,之后便有所下降,但总体变动幅度较小。高被引文献方面,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01-2007年。最高被引次数为811,发表于2001年。研究主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行为金融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包括不完全理性、投资者情绪、过度反应及有效市场假设等;二是行为金融理论下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资产定价,包括惯性策略、翻转策略,中国股市价格动量的盈利性研究,证券市场回报率过度反应、股民过度交易的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等。
四、我国行为金融研究进程与热点
(一)行为金融研究的3个阶段
根据表1中的载文数量变动,我国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程分为3个阶段:成长阶段(2000-2003);爆发阶段(2004-2009);平稳阶段(2010-2018)。关键词词频高低和在共词网络里中心度大小可以反应行为金融学的热点及趋势。将Node Type设为Keywords,阈值范围定为30,绘制出三阶段的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即图1、图2及图3。节点圆环越大,关键词的频率越高。
首先,研究的成长阶段。高频关键词主要有行为金融(28)、期望理论(4)、过度反应(2)、认知心理(2)、异常现象(2)及投资策略(2)等。该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及用行为金融学解释金融市场中的技术异象(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例如,邹小芃通过沪市1993-2001年的交易数据,检验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过度反应[1]。
其次,研究的爆发阶段。该阶段的关键词变化不大,增加了有效市场假说(7)、过度自信(7)、机构投资者(5)及资本结构(4)等,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更加系统、深入。蔡玉和蒋云明综述了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最新进展,包括行为金融与资本结构理论的结合[2]。
最后,研究的稳定阶段。新增的关键词有投资者情绪(8)、股票市场(8)、政府行为(2)及动量效应(2)。研究开始倾向于行为金融学在股票市场的应用,且涉及政府行为。例如,陈蓉等研究发现“锚定偏误”和“处置效应”是导致我国股市动量效应的重要原因[3]。
(二)我国行为金融研究热点
高频关键词能够对文章主题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将CiteSpaceⅢ中timeslicing设为2000-2018,years perslice设为1,按年进行时间切片,Node type设为Keywords,结果显示前2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行为金融(221)、投资者情绪(10)、过度自信(10)、有效市场假说(9)、资产定价(9)、投资者(8)、行为金融理论(8)、股票市场(8)、机构投资者(5)、投资策略(4)、期望理论(4)、资本结构(4)、前景理论(4)、风险管理(2)、市场时机(2)、动量效应(2)、反应不足(2)、认知偏差(2)、金融发展(2)及非理性(2)。
结合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各阶段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和高频关键词等信息,可以将2000-2018年间我国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题概括总结为如下三方面。
一是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概述及其与传统金融学的比较。包含的关键词有行为金融、金融发展。行为金融学是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决策科学等与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相融合所形成的学科。回顾其发展历史分析与传统金融学的异同,如黄少军对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概述,发现行为金融学可以解释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或金融行为[4]。
二是行为金融学核心理论研究。关键词有行为金融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资产定价、期望理论、资本结构及市场时机。核心理论的研究包括综述与实证两方面,其中有效市场假说及市场资产定价理论研究较多。例如,李佳等用方差比检验方法分析得出中国股票市场短期有效[5];童勇论述了市场时机对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的影响[6]。
三是行为金融学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主要侧重于股票市场,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行为偏差的实证研究。关键词有投资者情绪、股票市场、投资策略、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及非理性。大量文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存在各种心理和行为偏差。例如,裴平等通过问卷统计分析法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股市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7]。另一方面是股市异象。相关关键词有动量效应、反应不足。例如,陈蓉等通过构建相对股价动量组合,得出“锚定偏误”和“处置效应”是导致我国股市动量效应的重要原因[3]。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0-2018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CSSCI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得出:我国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程分为成长期、爆发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概述、核心理论研究及与传统金融学的比较分析及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与实证研究三方面。目前,我国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仍处于学习探索阶段,构建我国金融学科发展新体系任重道远。结合本文分析,对我国行为金融的发展提出如下3点建议。
一是加强理论创新,完善体系架构。我国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尚缺乏自主创新理论。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动态学科,其理论伴随经济发展将会不断更新,因此需要紧跟理论前沿,结合本国金融市场概况创新出“本土化”理论。二是拓宽研究视角,拓展应用领域。目前,我国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而债券、期货等其他金融市场涉及较少,未来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从多角度多领域对行为金融学进行研究分析。三是注重对数理工具的开发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与应用离不开有效的数理分析工具,只有使用好分析工具这把钥匙,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更加精确有效,从而解锁更多金融行为学的奥秘。
参考文献:
[1]邹小芃.我国证券市场回报率过度反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4).
[2]蔡玉,蒋云明.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7(12).
[3]陈蓉,陈焕华,郑振龙.动量效应的行为金融学解释[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
[4]黄少军.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沿发展[J].经济评论,2003(1).
[5]李佳,王晓.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方差比的检验方法[J].经济经纬,2010(1).
[6]童勇.行为金融与市场时机选择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9(10).
[7]裴平,张谊浩.中国股票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