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2019-12-24衣晓秋
摘 要:关于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分析,是教育体系协调性把握的主导趋向。为此,本文结合思政教育、德育教育的相关理论,着重通过融合视角、融合方法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结合策略进行研究,以达到明晰职业教育要点,提升输出人才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德育融合
一、引言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它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创新动力,还满足了社会开发资源长效性探究的实践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趋向和教育要点的定位,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做好高校教学中思政和德育之间的融合,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引導性作用。
二、思政教育、德育教育
(一)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师结合国家经济、文化、政治三方面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认知上的引导,以保障高校人才输出的方向与社会建设需求之间保持相互协调。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都是思政教育内容之一。
(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德育教育是与德、智、体、美、劳五部分相互关联的教育实践部分[1]。一般来说,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应该从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思想、以及道德行为四个大方面进行把握。例如,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等,都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
(三)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
从两者的共同点层面而言,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均属于学校工作中的主导部分,它们在学生发展、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均注重从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上加以把握,然后再具体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来,其探究过程目标明确,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清晰、明了的探究思路。此外,无论是德育教育还是思政教育,它们的实践成效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步骤、长期性的进行把握。
从两者的差异点层面而言,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五个方面,而思政教育主要是指思想和政治教育两个分支,前者的教育实践范围较广且实践的内容核心也比较多,后者相对来说范围更狭隘。同时,思政教育更注重通过创建外部环境影响主体,是被动的认知高度提升方式,而德育教育除了继承了思政教育中被动的引导外,还善于将其转换为学生的主动实践,即虽然它们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实践的具体方式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形成兼容性教学认知思路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除了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进行目标性教学,也必须要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之间的关键点,继而实现职业院校人才的全面性发展,即形成兼容性教育认知思路[2]。
某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首先从如何形成两者兼容的实践思路上进行探究。高校管理人员所采取的策略具体如下。一是结合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进行梳理。将两者的共同点进行整合,将其中的差异点进行对比分析。二是职业院校具体工作开展时,管理人员要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借助德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工作的安排。三是学校管理层与基层教师在日常工作探究期间,也要相互结合的对高职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
从职业院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入手,科学合理的进行两者结合点的把握,并逐步在日常工作期间,进行德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分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的深入性开展提供良好的趋向引导。
(二)把握思政与德育教育的相同点
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管理者准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将其有机串联起来。简单来说,它主要分为思想认知高度的把握和实践计划、目标的定位。思想认知高度分析时,教师需要明确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开展均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而进行思想认知层次的定位;而实践计划、目标环节,则是要设定预期目标,并在具体工作探究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进行教育实践调整。
某职业院校在新一轮人才输出与培养工作实践期间,就主要进行了关于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结合点的探究。首先,对职业院校中所有学生进行具体情况分析,并按照中小学生德育评分标准,将其归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其次,优秀群体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课程实践比为1:1,良好、一般的实践比例为2:1,较差群体的实践比例为3:1;再次,实践教学工作要按照理论教育、实践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最后,分别按照思政趋向、德育教育分析双向探究的规则,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解读。
职业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期间,明确把握德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关系,将形成正确的思维导向作为基础,科学的在两者之间搭建期可以开发的桥梁,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同时,德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实践,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阶段性发展水平,进而在进行教学安排期间,科学合理的进行了教学探究方式的定位。
(三)针对差异性特征开展教学工作
职业院校进行德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分析过程中,结合教学实施的具体状态,针对其差异性特点开展有序的教学安排,也是不可疏忽的策略推进要点[3]。
某职业院校进行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实践期间,学校管理者就着重进行了如下差异性特征分析方式。首先,职业院校虽然将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但各自的教学实践目标依旧要保持清晰、独立,以实现教育工作内部各项管理条件的有序承接。其次,职业学院德育教育实践期间,教师主要是通过校园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教育引导,或者依据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个人认知高度、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目标式把握。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观看红色影视剧、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以及开展入党知识分子培养等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再次,职业院校还将德育评定和思政教育评定作为个人学业考核的主要内容,从日常不同的教育实践情况中,反馈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择业观等情况。最后,针对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育实践思路,也是其工作剖析期间不可缺少的环节。即职业院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以及当前社会的就业状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未来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全面实行德育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教学引导。
职业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首先从两者实践目标层面开始,在教学实践结合时明朗不同的教学目的,有助于保障思政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且不易出现混淆的问题。同时,职业院校在教育工作的安排上,能够巧妙地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点进行科学性安排,其职业人才培养方式,起到了“取长补短”的开展效果,有助于促进院校内学生的认知高度和行为工作的有序性推进。
(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人员能力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也需要将高校师资队伍作为其工作的支持点,以保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辅助性工作条件的优化配置。
某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期间,除了深入性把握专业技能的教学实践要点外,还有序的针对德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外部条件加以把握。此次高校尤为注意对参与一线工作的教师进行能力探究。首先,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前,管理层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思想教育,其过程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开展德育、思政教育与教学活动结合价值分析讨论大会,从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高度上,明确工作具体开展的价值。其次,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时,多元化思政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教学,并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会议,对于个人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教学实践难题、学生学习问题以及德育与思政结合缺失问题等方面加以反馈,进而为后续教师工作的深入推进、长效性探索提供更清晰的趋向。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是职业院校工作得以长效性、科学性推进的必然性保障,而对于实践引导者——教师的能力提升过程,不仅是直接进行人才培养高度的提升,也是对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完善方式。
此外,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期间,相应做好学生学习水平的讨论与分析,创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向相互协调的解析思路,也是其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四、结语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是国内教育体系实践中分析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形成兼容性教学认知思路、把握思政与德育教育的相同點、针对差异性特征开展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师资队伍人员能力四部分,明确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方式。
参考文献:
[1]丁潇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24).
[2]凌新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堂建设中的融合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
[3]高玲.“大思政”框架下“心育”“德育”融合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
作者简介:衣晓秋(1990—),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