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时代使命探讨

2019-12-24李曌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爱国精神五四运动

李曌

摘 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之一,这场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蕴含的五四精神启发了无数中国人,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不懈奋斗。在五四运动中衍生的五四精神,其内涵极其丰富,如爱国精神,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且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对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的今天,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五四运动中的爱国精神,结合新时代发展大背景,浅析新时代青年使命,对于弘扬五四精神,增强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爱国精神;青年;新时代;五四运动;五四精神

一、五四运动的产生背景

爆发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一场震惊中外的爱国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五四精神源于这场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原因、背景错综复杂。

20世纪初,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而在国内,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腐朽败落,他们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服务于封建军阀统治阶级,搜刮民财,肆意妄为,另一方面还加快投靠帝国主义的步伐,人民经济负担日益沉重,民众生活苦不堪言。而由此带来的必然结果则是: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反封情绪日渐高涨,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势在必行。1919年的巴黎和会,名义上虽是“和平会议”,实则是资本主义帝国再次划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个会议使中国人认清了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作为导火索,也引爆了酝酿许久、蓄势待发的五四运动。

二、五四精神中爱国精神的内涵

五四运动虽已远去百年,当代人们对五四运动全过程不完全了解,但强大的五四精神却始终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所传承发扬,其中,“爱国”这一精神品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成为铸就中华民族魄力之魂。

爱国,即忠于国家、热爱人民,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是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毅然选择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思想自觉性。在五四运动期间,爱国者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革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付诸于革命。革命战士决不向资本主义势力、帝国主义势力妥协的态度,和坚持革命决不放弃的精神,是所有革命者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坚实精神支柱。

当时的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建了一些爱国团体,在革命前线和后方默默奉獻,我们能看到的是全国人民已经将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牢牢地捆绑在一块,展现了中华儿女爱国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国人无比高尚的家国情怀。

三、当代青年应正确树立爱国意识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等的迅速发展,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个人发展的机会也充分涌流,当代青年拥有更多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机会。同时,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青年在构建三观时,极易受质量参差不齐的媒体的影响、同化,甚至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干扰和侵蚀。因此,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则容易导致青年人思想偏离社会主义主旋律,容易造成思想脱轨。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和公民思想道德层面的首要要求,是公民必要的道德操守。树立爱国意识是青年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身”意识,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基础。但是,青年怀揣爱国情怀并付诸行动时,应做到理性爱国、依法爱国,做守法的良好公民,切忌侵犯他人合法权利。例如,打着“爱国”的旗号打砸日产车、打着“爱国”的幌子,但凭一腔热血和鲁莽,在网络平台发表不正当言论,充当“键盘侠”,诸如此类,都是伪“爱国”。

不做悲天悯人的“愤青”,而要立志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奋青”。不一味狂妄自大,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事实,客观认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上的发展差距;提高辨别优秀文化和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不被西方腐朽资本主义侵蚀;坚定政治立场,要自觉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同时也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信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把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加强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青年普遍具有思维有活力、接受新鲜思想能力强、创造能力强,以及智商、记忆力等处于高峰时期等特点,体现了在此时期加快形成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小到企业发展依靠人力资源推动,大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卓越人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加强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于促进青年思想健康发展

科技的进步、全球化发展的日益迅猛、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等使得青年接受信息的方式、渠道多样化,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也通过网络不断扩散,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没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意识作为思想基础,青年很有可能在思想上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因此,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的成长之路加以引导,用爱国主义教育为青年人的思想成熟保驾护航。

(二)加强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于增加国家人才储备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才质量和水平不及发达国家,因此更应该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忠于国家忠于党,热爱人民和国家,使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力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其作为“中国梦”的坚定逐梦人和筑梦人,使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后备力量。只有从根本上加强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意识,牢固树立青年人的爱国思想基础,国家发展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三)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在经济落后、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艰难的的旧中国,正是那些心怀国家、心系民族、牵挂人民的青年志士,正是那些怀揣救国兴邦理想的青年们,开启了中国伟大的革命历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青年都在其中發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牢牢把握青年群体的思想状态,注重正确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保证青年的成长进步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从而真正起到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

五、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段体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当代青年的重视,体现了中国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青年人的重要时代使命和历史使命。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发表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这段话激励了新中国一代青年的奋进。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青年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更是青年一代的”,向新时代青年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的殷殷期待和谆谆嘱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成才建业的期盼,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对当代青年成才成长的热烈盼望。

(一)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主动锤炼过硬本领

青年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是成才和进步的阶梯,面对新时代对青年人的声声强烈召唤,青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思想品德素养,同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发展特点。

(二)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引道路的明灯,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青年人追求个人发展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匮乏,人生就会失去灵魂。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青年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青年时期树立的人生理想,选择的奋斗目标,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当时代发展的弄潮儿,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青年要牢记时代使命,砥砺前行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担当,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生活在新时代下的青年应当牢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千万革命前辈、先锋勇士用生命换来的。每当谈到青年的时代使命,习近平同志都会表达对青年的殷切期望,通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表达了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重视和信任。

六、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的今天,青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忠于党和国家。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贡献青春和智慧,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人民期盼,不忘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在苏联的言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邸乘光.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7(10).

[4]马利.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N].河北日报,2017-10-25.

[5]周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爱国精神五四运动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