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高职商务专业群建设的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探讨
2019-12-24张世海
□ 张世海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把商品学课程列为商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对于各商务类专业来说其起到职业背景导入、职业知识介入、职业能力渗入的独特专业作用,在每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专业性、环境性职业影响力。不过由于受到商品学课程本身的研究对象的限制,其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商品质量及质量的维护这一核心,知识与技能主要运用在商品的储存养护业务当中,很少涉及到更为广泛的各种商务经营管理层面,加之课程的学科性依然很强,实用能力培养总显得不如人意,以致许多院校甚至在某些商务类专业中已经不再开设商品学课程了。因此,商品学课程的专业影响力不是增强了而是削弱了,专业应用的范围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专业原本的共享性不是突出了而是消失了。于是,如何解决商品学课程在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这一普遍性问题,就成为对相关职业从教者的挑战与考验。笔者认为,面对如此情况,不可等闲视之,而要积极作为。要着眼于商务类职业工作对商品知识与技能的普遍需要,抓住商务专业群特色建设的契机,以商务专业群共享需求为切点,遵循普遍适用基本原则,突出商品知识内容核心,强化商品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创新开发建设一门“商品知识与应用”专业共享课程。以这门新开发建设的共享课程代替原来老的商品学课程,真正发挥出商品对各种商务类专业职业背景导入、职业知识介入、职业能力渗入的独特专业作用,并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商务专业群普遍适用的共享课程。
2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的意义作用
所有商务类专业的工作客体是商品,商品成为各种商务专业职业工作的最大背景,离开这一背景,各种商务专业工作内容都是空洞的、没有着落的;同时,其职业工作就没有了内容载体和依托。所有商务类专业的能力培养都是从商品经营管理业务而延伸发展的,离开这一商品基础,各种商务职业能力或核心能力就会失去的它的本源和依据,而没有了能力发挥的作用点,能力表现也会变得空乏不实。因此,商品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对于各种商务专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开发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加深对商务类专业源于商品交换的共性本质的认识,促进掌握商务类专业知识技能的一般规律,提炼形成商务类专业普遍通用能力,有效彰显商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特色成果,促进商务专业群建设科学化、合理化、实用化、实质化等。
开发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造出鲜明的商务类专业职业背景环境,明确商务类专业工作的总体定位方向,抓住商务类专业工作内容的本源点,体现出商务类专业的实体性,突出商务类专业能力的基础点和发展点,促进各种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增强商品与商务的基本意识与思维培养,对各商务专业人才教育起到职业情感和职业偏好的普遍引导、感染、同化作用。
3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基本思路方法
3.1 基本思路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首先,明确开发需求,确认是否需要开发这门新的课程,认清开发的意义;其次,是确定开发的目标,要建立一门基于商务类专业共享需要的商品知识与应用课程。同时确定好开发的主体及其适用的商务专业种类;第三,以商务类职业工作岗位群环境条件为依据,以各类商务工作内容为重点,通过广泛的调研,掌握职业工作中有关商品的知识点、应用点,针对所适商务专业群选择确定知识与应用的重点;第四,按照课程建设的规律要求,设计出商品知识与应用课程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并进行体系优化;第五,组织专业力量编写课程教材,配套相关教学资源;第六,组织相关教师在各商务专业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观察教学效果,收集教学意见,完善课程内容;最后,全面评价课程开发成效,得出开发结论。
3.2 基本方法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受到该门课程特点的影响,其开发方法普遍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和很强的专业性。一方面,课程内容要基于实际商务工作的真实业务,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针对各个商务专业能力的普遍应用。所以,开发方法必须是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方法。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开发方法或方式。
①单校独立开发。
如果一个学校具备多个商务类专业,可以选择这种开发方法。这一方法容易执行与控制,能够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整体开发效率也比较高。
②多校联合开发。
如果一个学校所开设的商务类专业比较少,还没有形成专业群的时候,可以选择与别的学校联合开发。这一开发方法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开发的实际效果,扩大课程的社会应用面,提升课程的影响力。
③校企联合开发。
如果学校与企业具有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与形式,一定要选择这种开发方法。这种开发方法从根本上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与适用性,有利于课程开发的高质量,但是开发的效率可能不是特别的高,因为开发协调协作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④课程优化开发。
如果已经开设了商品学课程或商品经营课程,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则可以选择这种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课程资料和教学资料,关键是要对原有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出通用性、共享性、普遍性的特点。当然,这一方法也少不了对商务类职业岗位工作的调查研究。
⑤综合开发。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问题,在开发商品知识与应用课程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当使用单一开发方法难以达到目标时,可以选择这一开发方法。这一方法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平衡了各种不利的劣势,对于开发成功具有很好的作用。不过这一方法需要对开发过程和开发内容做出比较精细的计划安排,并且这种计划安排切实可行,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课程开发的进度与成效。
4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4.1 体系构建要求
一门新课程的形成不是随随便便的,需要有具体明确的课程目标,合乎逻辑的课程内容,切合业务的操作情景,显而易见的专业特点。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目标要求是:认识职业中常见的商品及其特征,掌握各种商务业务中对商品知识的实际应用,开启各种商务专业深化的职业入口,普遍培养学生商品和商务意识,形成学生专业职业性习惯与偏好。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内容体系要求是:以商品的特性特征为主要内容,结合各种商务业务实际操作需要,以商品知识学习掌握和商品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两个重点构建起从学习理解到操作应用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主要切合的业务操作情景是:识别、类品、监管、储存、保管、运输、陈列、网展、促销、分销、服务、调查、策划、谈判、合同、统计、报关、核算等。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专业特点是:突出各种情形商品的经营管理业务处理,既具有职业知识性又具有职业技术性,因而具有明显的专业性。
从总体上来把握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内容的风格是要求具有通用性、共享性、适用性、系统性。
4.2 内容体系构建
课程的内容体系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与关键的地方,它既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资源配套和教学方法设计的主要依据。一门课程能不能起到应有的培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体系。按照前面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的用意及课程体系的相关要求,本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商品知识、商品知识应用、各商务专业业务主要情境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体系简单设计如下。
①商品总体认识。
商品外观形态、商品内部结构、商品基本性质、商品基本功效、商品适用含义、商品类别品种、商品本质概念。
②商品质量表现。
商品质量构成、商品质量形式、商品质量要求、商品质量变化、商品质量概念。
③商品特性表现。
商品有形性、商品无形性、商品稳定性、商品变化性、商品危险性、商品实用性、商品艺术性、商品象征性。
④商品特征表现。
商品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原料、成分、功效、寿命、能耗、产地、标志、说明、外形、色彩、包装、价格等。
⑤商品市场监管。
商品市场类型、商品法律制度、商品经营法规、商品入市标准、商品市场监督。
⑥商品专门经营。
商品储存经营、商品保管经营、商品运输经营、商品配送经营、商品陈列经营、商品网络经营。
⑦商品专门管理。
商品国际分类管理、商品国家分类管理、商品经营分类管理、商品统计归类管理、商品报关选类管理、商标注册定类管理、商品核算分类管理(财务、医保、纳税)、商品零售品类管理、商品大数据管理。
⑧商品综合应用。
商品促销应用(包括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关)、商品分销应用、商品服务应用、商品调查应用、商品策划应用、商品谈判应用、商品合同应用、商品决策应用。
上面的第①至④项内容主要针对商品的有关知识信息展开,这种展开已经不是原来商品学的理论性表达了,而是充分根据各种商务业务实际需要的信息内容进行了重组,并且在概念表现上显示出其在职业中的应用性。这些商品知识信息是每个商务专业都应该熟悉掌握的内容。它形成了各种商务专业职业工作的大背景。
上面第⑤项内容主要是针对整个市场对商品管理的规范与需要,反映出商品经营管理必须遵守的市场秩序与大环境。
上面⑥至⑧项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在商品营销、服务、策划、管理等多个职业岗位业务对商品知识与应用的实际需要,从动手操作的角度将商品知识的应用归纳为不同特点的应用情境,从而把商品知识与应用同各种商务专业培养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这门课程的适用性和共享性,也体现出了对每个商务专业的职业引导性和能力素质的通用性。
上面的课程内容体系紧扣实际职业应用,任务目标性也非常突出,既便于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便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整个课程内容思路清楚、结构合理、目标明晰、知识技能适用。
5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教学实施评价思考
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成型后,要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验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组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全程评价指标的设计与信息收集,只有通过全面的信息收集才能有利于对课程开发成功与否进行客观的判断。从总体上说,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过程评价,二是教学过程后评价。
5.1 教学过程评价
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掌握课程开发的目标与要求,切实掌握课程内容体系与不同商务专业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点与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进行教学,不能随意变更。
教学管理部门要专门做出对课程教学实施的评价方案和安排专门评价人员,对整个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取证。
教学过程指标主要是反映现场的教学情况。教学现场指标可以通过课程内容职业关联性、知识能力的典型性、知识能力的展示性、学生学习兴趣性、课堂气氛活跃性、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性等来体现。
5.2 教学过程后评价
教学过程后包括每次教学活动之后和整个课程教学结束之后两个层面。每次教学活动之后是教学的一种近期的暂时的教学结果情况,整个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是课程教学全面完成之后的一种综合的教学结果情况。基于这两个层面,教学过程后指标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率、课程预习自学率、课程学习迁移率、课程能力提升率、课程教学好评率、所修专业认可率等来体现。
当然,还要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细致的量化设计,以便于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只要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综合达到70%以上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定商品知识与应用共享课程开发取得基本成功了。后续就只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丰富和完善,使其最终成型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