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9-12-24李宇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 李宇(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素质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给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田径教学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习体育技能的基础,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路径与素质教育进行深度结合,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体育观念的形成,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1、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意义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学生群体,让每位学生既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又可以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伴随社会改革与发展速度的加快,高校教育方法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也在持续性的发生变革。在改革实践当中,诸多模式都是大量专家学者长时间实践归纳的结果,凝结了体育教育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这些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结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既要关注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还需要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在具体的体育教育实践中,可考虑对学生实施有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而分组方法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来确定,便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提升教学有效性。这样的教学策略体现的是体育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对因材施教的具体应用。大学时代是学生整个学习与发展生涯当中非常重要与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在发生决定性变化,急需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也急需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在此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师主动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并把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策略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奠定学生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一些学生终生受用的好习惯。
2、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田径运动被称作体育运动之母,这种运动形式不单单拥有鲜明的竞技性特征,还可以发挥强身健体的积极作用,给学生锻炼身体素质提供有效载体。田径教学在体育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一直都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而存在,除了要教授学生田径竞技方面的方法与技巧之外,还指导学生锻炼和增强身体素质,提升体质能力,实现身心综合发展。但是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田径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整体把握,发现了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深刻影响着田径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田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考试或者是田径运动会当中获得良好的名次,利用名次高低来评估体育教学的实施成效,对待学生也不能一视同仁,只是关注田径成绩靠前的学生,忽略其他素质的培养,最终造成体育田径教学违背体育精神,而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平等局面加剧。在如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试教育弊端不断凸显如何有效改进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明确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并将素质教育和田径教学进行深度整合成为了重要的改革方向,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还可以赋予学生均等的学习发展机会,彰显体育精神,所以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强化田径理论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就目前而言,高校田径教学在教育目标和方向把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把学生田径运动项目成绩高低当作是评估他们学习水平的标准,还有一部分高校只抓技术和有限的几个体育尖子生,想要让他们在田径运动项目当中得到好名次。这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很少,甚至是完全无法获知和理解田径理论,只是机械性的投入田径课程训练,不知道应该怎样科学合理训练,怎样解释训练的科学原理。因为这一个情况的存在导致当前高校学生理论知识贫乏,参与田径学习的兴趣不高,在素质提升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在全面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田径教学需要把素质教育落实的第一个着眼点放在增加田径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在田径教学当中主动为学生传授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如田径训练原理方法、运动医学、田径训练竞赛规则、田径项目裁判理论等,启迪学生开放思路,调动学生田径学习兴趣,让高校田径教学系能够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又可以与终身体育教学接轨给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发展环境。
3.2、立足田径学科特征,优化教材与学时设置
从当前高校体育田径课程的设置方面看,田径课的教学项目种类繁多,内容多样,应该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配置,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相关技术,成为了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更好的将素质教育和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必须考虑到田径学科的特征,对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时数的安排进行全面优化,以便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面对重点田径项目,比如长跑、短跑、接力跑等需要尽可能的增加教学时数,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掌握相关技能,提升这些方面的体育素质和专业技能。而面对一般项目以及介绍新的体育项目,比如标枪、铁饼等,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减少课时。另外,无论是普修还是选修课程,无论项目是否是重点项目,都要尽可能的将各个项目的差异化技术进行说明和讲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可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来选取相应项目,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除此以外,理论以及技术方面的教学必须做到科学搭配以及统筹协调,激励学生主动运用体育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立足素质教育背景,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必须要能够体现田径技术与理论最新成果,结合实际要求增加多媒体计算机等类型的课程,彰显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提高对现代社会教育的适应能力。
3.3、延长田径教学年限,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从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年限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多大多数的高校体育课程只是持续1-2年的时间,有很少一部分高校会开设三年体育课程,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学生要在两年的短暂时间之内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以及技术技能,发展体育能力,充分适应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求。在这两年的时间当中,体育课程的课时数是有限的,对于田径课程的安排同样也有着很大的限制,这就给落实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和阻碍。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求,延长田径教学年限,将体育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案的整个时间过程,每年都安排体育课程,而不是把课程集中安排在前两年。在第一和第二年可以将体育田径教学的重点放在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方面注意将田径项目当中的中长跑短跑,田径基础理论课当作是基础教育内容,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让学生拥有健康身体来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而在第三和第四年,高校体育田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以及符合个人特长的项目。比如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部分学生在入学阶段成绩相对较低,但是在经历了两年锻炼之后,成绩获得了迅速提升,如果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能够持续锻炼的话,不仅可以提升成绩,还能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升除体育素质以外的其他素质,实现终身受益。
3.4、优化田径教学技巧,促进素质教育落实
要想在田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调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田径教学当中既要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方向,又要注意在实际教学当中归纳经验和吸取教训,促进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改革。第一,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要面向所有学生,落实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特别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素质基础与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要求恰当的调整教学方案,实施分班分组分类指导开展差异化教学,同时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要抓好重点与关键技术,增强学生的技术掌控能力,当学生在掌握了技术之后才可以拥有终身体育素质,进而达成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技术教学前先要完善备课工作,运用示范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方式做到精讲多练,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和突破难点。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3.5、改革田径考试制度,关注学生综合发展
过去在评估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选用的标准是非常单一和片面的,主要是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影响到对学生的正确判断,让不少学生丧失了体育学习热情。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尤其是素质教育的落实当中必须改变过去的考试制度以及教学评估方法,将促进学生能力进步当作是田径课程考核的一项关键内容,以便顺应素质教育落实的要求,给田径课程的发展指明方向。在田径课程的考核当中,必须综合包含以下几项重要内容:田径理论课程;专项技术达标水平;日常上课出勤以及学习表现;独立锻炼能力;身体素质。当然各个高校还可结合田径教学的具体需要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进行内容的调整并对各个部分所占比重进行调整,严禁将专项技术考核分数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以免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步入新世纪后,体育素质成为了关乎人才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本身就担当着重要的教育职责,需要改变过去忽视体育教育的片面思想,将发展学生体育素质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体育素质的最佳策略,高校对此应高度重视,积极寻求素质教育与田径教学深度整合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