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以《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为例
2019-12-24柳亚婷李亚玲
◆柳亚婷 李亚玲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211135)
1 建构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 建构式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
第一,建构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强调多样化学习和情境学习环境的设置。“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以综合职业素养作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包括解决问题的态度、遇到新问题时经验的总结、将老师讲授知识的内化的程度、课后自我提升的反馈。
3 结合《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际应用
本文以我院通信运行管理、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中开设的《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为例,结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当中的相关指导意见,围绕建构式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力求探索在高职院校课程的实践体系有所创新。
本文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切入,研究通过建构式教学模式实现二者的融合,结合深入的学情分析,根据网络专业、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讨更新现有教学模式,如何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从单一的技能培养向学习者自身创造性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的教学实施情况,本文探讨如何将建构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根据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特点,从三个角度把握学生在这门课中的掌握程度,如图1。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目标。首先,这门课的总体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中、小型企业网的基本结构,所需的基础服务架构(企业所需的各种网络服务);其次,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会安装、会操作、会配置、会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再次,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网络通信专业的学生日后主要从事的岗位主要有网络工程师、核心网络管理员、售后和售前工程师(服务器代理商)等。因此,重点探讨如何在建构式教学模式下实现这三个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实际教学场景的设计。本门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首先,每次课前老师选择一些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好与本课程相关、或与生活相关,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观点,把这门课当成团队交流、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乐于上课(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布置一些问题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给出意见,课堂上老师不全讲(激发学生自我知识更新能力训练);再次,教师组织课堂实验,以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教(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教学流程设计举例一:开场是吸引学生听课兴趣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寻找话题:大家都用的什么型号的笔记本?请学生发言,说说哪些指标影响笔记本的性能?
A组学生发表完意见,老师提出,B组学生对A 组提问,认同他们的哪些观点?哪些不认同?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教师总结:影响笔记本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以下三点:1、双核/四核处理器;2、家用内存4G,8G,越大速度越快;3、SSD固态硬盘比传统机械硬盘快。
教学流程设计举例二:采用一个大的案例贯穿始终,讲解案例情况,并用创客式思维引导学生创建设计自己的局域网。请学生发言,完成思维导图,组建局域网所涉及的元素。分组讨论案例的实现: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你听过局域网么?你知道如何组建局域网?教师总结: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网需要的步骤。
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不是你在教什么,而是学生想学什么,学到了多少,所以学生的问题很重要(鼓励学生问问题),以此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更新。
4 本文创新研究
本文研究将颠覆传统的教师灌输者的角色,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倡导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生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已有知识体系加以整合、修改或重新解释原有知识以使其与新知识相一致的过程,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