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审评 标准中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2019-12-23曹纯
曹纯
在标准中,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对于准确表达标准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标准的编写和编辑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标准中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做简单介绍。
一、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
在标准中,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如下:
1.准确、简明
应选择恰当的词句,客观准确地描述标准化对象的性质和特征。避免用词不当、语意不明、文理不通等情况。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文字清晰地表达出内容,避免重复、冗赘。在词汇方面要求:a)使用标准化名词术语;b)要求单义,排斥多义;c)不带有感情色彩;d)使用科学符号。在句式方面要求使用陈述句。
2.朴实、具体、不空泛
语言要朴实无华,不可对事物的表述作渲染。同时描述要具体,不可笼统抽象。
3.书面语
要求使用书面语,不可使用口语和方言,更不可滥用网络用语。
二、差错分析
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差错体现在名词和语法两方面。现归纳如下,并逐一举例分析和修改。
(一)名词差错
名词使用方面的差错可分为基本性差错和专业性差错。
1.基本性差錯
基本性差错主要表现为字词错用,名词使用混淆,随意简化名词,字母词使用不当等。
1) 字词错用
字词错用主要是对相关概念和知识掌握不够导致书写错别字,或是对词义理解不正确而运用错误。
示例1:《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粘度测定法》
分析:“胶粘剂”“粘度”应改为“胶黏剂”“黏度”。
示例2:本部分规定了白斑综合症病原的套式PCR检测方法所需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
分析:“白斑综合症”应为“白斑综合征”。
示例3:避免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核泄露。
分析:“泄露”通常指泄密,“泄漏”通常指液体、气体、放射性物质漏出。这里“泄露”应改为“泄漏”。
2) 名词使用混淆
名词使用混淆通常出现在专业词汇上,主要由对专业概念理解不够导致。
示例:乙酸乙烯合成触媒载体活性碳。
分析:“碳”主要用于涉及碳元素的名词、衍生词和派生词。这里“活性碳”应改为“活性炭”。
3) 随意简化名词
随意简化名词不仅会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不符合标准要求。
示例:急性高反是人群从低海拔区进入高海拔区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疾病。
分析:属于随意简化。“高反”应改为“高原反应”。
4) 字母词使用不当
字母词首次出现时应给出解释,在形式上要求完整性,不可随意拆分。
示例:通信协议应支持传输控制(TCP)协议。
分析: “传输控制(TCP)协议”应改为“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2.专业性差错
专业性差错主要表现为误用曾称,使用不当俗称,未根据学科、专业选用对应的名词,前后不一致等。
1) 误用曾称
采用规范写法,避免使用已被淘汰的曾称。
示例:细菌性感染的主要鉴别指标包括白血球数和分类值。
分析:“白血球”是“白细胞”的曾称。示例中“白血球”应改为“白细胞”。
2) 使用不当俗称
采用规范写法,在标准中不可使用俗称。
示例:船舶克令吊作为起货机的一种,主要由起升机构、变幅机构、旋转机构组成。
分析:“克令吊”的“克令”是英文crane的音译,规范名词为“起重机”。示例中“克令吊”应改为“起重机”。
3)未根据学科、专业选用对应的名词
有些名词概念虽然都存在,但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搭配上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示例:蓝宝石晶体X射线孪晶衍射摇摆曲线测量方法。
分析:“X射线孪晶衍射”应改为“X射线双晶衍射”。
4)前后不一致
在同一标准中,同一量的名称应一致。
示例: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分数。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分数单位为1。
分析:“摩尔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表示同一个量,应选择其一,使前后一致。
(二)语法差错
1.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的本质是体现为语法差错的逻辑错误。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几种情况。
示例1:驾驶座椅的振动通过调节弹簧的阻尼力而实现减振。
分析:误将主语的定语“振动”当作主语。应将“的振动”删除。
示例2:式(1)数值分析了传热系数对倾斜空腔内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
分析:“数值”是名词,不可做状语。可改为“式(1)对传热系数对倾斜空腔内自然对流传热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指句子缺少了某个必要的成分。成分残缺主要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定语、状语、补语残缺。
示例1:对于试验机,应根据GB/T 16825.1进行校验和校准,至少达到1级。
分析: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可改为“试验机应根据GB/T 16825.1进行校验和校准,至少达到1级。”
示例2: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的拉伸、弯曲、扭转、等温松弛、应力腐蚀、化学分析、几何尺寸测量和相对肋面积。
分析:宾语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试验方法”。
3.详略失当
详略失当指句子表达重复、多余或苟简。
示例1:弯曲试验应在10℃~35℃之间的温度下进行。
分析:重复。应删去“之间”。
示例2:纺织产品是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经纺、织、染等或再缝制、复合等而制成产品。
分析:该出现的词语未出现,属于苟简。可改为“纺织产品是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原料,经纺、织、染等加工工艺或再经缝制、复合等工艺而制成的产品。”
4.语序颠倒
语序颠倒主要表现在主谓语、定语、状语、关联词语和注释语几个部分次序有误。
示例1: 每个浓度进行试验时应测取多个数据。
分析:主谓语次序颠倒。可改为“进行试验时,对每个浓度应测取多个数据。”
示例2:纯棉纱线是以棉100%为原料纺制的纱线。
分析:定语次序颠倒。可改为“纯棉纱线是以100%棉为原料纺制的纱线。”
5.语句歧义
语句歧义指一句话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句义的准确表达。
示例:2个工艺厂区的企业,消防控制室可与主控制室、主操作室或调度室合用。
分析:可理解为“2个具有工艺厂区的企业”,也可理解为“具有2个工艺厂区的企业”。修改方案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添加“具有”的位置,排除歧义。
6.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表现为在一个句子中套用两种表达方式,将两种不同的句子糅在一起。主要类型有句式混杂和句式粘连。
示例1:三相异步电动机本着节能为原则的经济运行计算如下。
分析:句式混杂。将“本着”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 可改为“三相异步电动机以节能为原则的经济运行计算如下。”
示例2:最终变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轧制过程中进行,使钢材达到一种正火后的状态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数值。
分析:前一句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句尾作为下一句开头,将下一句粘连在前一句上。其实应该是两句话。可改为“最终变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轧制过程中进行,使钢材达到一种正火后的状态,以便即使正火后也可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