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都市变迁下的精神分析

2019-12-23宋旺旺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大都市

宋旺旺

摘  要:西美尔在《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一书中提到了要试图捕捉现代都市的流动性以及新颖性或者说是新的自由以及束缚。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柏林是日益繁盛的大都市,在工业生产、文化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美尔以视觉方式观察了都市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他来说都市人的个性得以建立的基础是感情生活的变化。本文将从心灵与精神层面入手,来分析大都市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大都市;心灵层面;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1

在西美尔看来,大都市人们的心理基础是神经系统下刺激的强化。西美尔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大都市的流动性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变化与刺激。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繁荣,日益宽敞的道路,高耸入云的楼宇,人们在其中变得越来越渺小。汽车的鸣笛声,商业街道的灯红酒绿无不彰显着都市的繁华。与恬静的乡村生活对比,城市居民个体之多,空间密度极高,他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人以及不断面对出现的新奇时间,大都市就像一个万花筒般的存在,把很多复杂的因素搅拌在一起,并呈现出许许多多复杂的表象,这些表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系统以及心理,造成了复杂又多变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像现在的大都市的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下,人们被各种信息等外界因素不断轰炸,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对都市中个人的巨大刺激,这種刺激的急剧增加让人感到“喘不过气”。

大都市与乡村强烈不同的对比,造成一些人的回归,向往田园生活,被一些人不断地提起与倡导。《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中提到:在都市生活框架里难以给一个人的个性找到一个确定的位置。的确,在繁荣的大都市里,人们如此的渺小,很难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与认同。最终导致令人感到奇怪的反复现象,导致都市中的人在放飞自我、循环往复、爱钻牛角尖等方面“能力显著”,他们做出这种行为不再是自我的表达,而是想要成为一种在都市中与众不同的人,来吸引他人的目光。就像现在的网红或者说在街上做出无法令人理解的行为的怪人一样,只有通过他人的注意才能获得满足感与存在感。对于他们来说,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保留自己的自尊,以及占有一席之地的感觉。

在西美尔看来,最主要最本质的原因是它造成了大都会强调个人努力生存寻求个性化方式——无论他是否一直正确或者总能成功。为了防止被外来世界物质与个体所“喘不过气”,众多不同的都市中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叫做“保护器官”的物质,即理智上结构化的应对机制,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外部环境的威胁。大都市中的人采取“剥离”和“形象化”这两种方式来应对大都市中不可预知的事件。大都市中的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分成碎片信息来一一分门别类;通过这些碎片化信息都市中的人们又把之中的个体形象化、对象化,来分别处理信息,方便自己的生活。

大都市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似乎在当代大都市并不怎么看好,住在一个楼里的邻居甚至还有的互相不认识。在我看来这种距离是当今社会特有的表象。它可能表现为社交恐惧等的极端形式,也可能表现为“孤独症”等自我封闭模式。所谓社交恐惧是指非常害怕靠近他人,或者他人靠近来交流所可能带来的痛苦。另外一种极端方式是指害怕他人过于接近、触碰自己的身体,每一次触碰就会感到疼痛,它是身体神经的反应。“这种症状不仅包括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而且还包含对社会中人的交流。这两种症状都是人们在当今高强度高压力下的反映。这种极端的心理表现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比如表现在校园、工作场所、餐厅酒店等公众地点,也能表现在家庭关系,越来越先进的防盗门窗以及精美并密不透风的窗帘之中。为什么现在的城市中的人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呢? 是因为在旧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交换是处于物与物的交换,大家必须面对面交换来交易。但是,到了当今社会,我们之间出现了货币交换甚至是网络交换,大家不必面对面去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直接用互联网就可以达成交易,导致大家的交际能力日益减退。这种倾向也导致了都市人的厌倦态度,所谓厌倦态度就是在对于事物之间的区别漠不关心。这种心理根源于货币经济纠缠在一起,这又导致了社会的另一种现象“拜金主义”,因为在他们看来金钱代替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并且都为他们明码标价来区别它们。

此外,书中所提到的都市精神的分析对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布局也有一定的启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发展借鉴了西方国家城市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北上广的大城市飞速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越来越多的乡村城镇规划的美轮美奂,城市中的人们在体验丰富物质的同时也越来越觉得在都市中的渺小,自己的定位也越来越模糊。从而导致自卑与不安的心理,复杂人情世故也导致当今时代的脆弱性。

我们对现代都市人们的精神生活预判与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建设经验——即我们的城市生活的发展并不会同步的与精神世界的发展,而我们的物质生活也不能与精神生活退化为代价。我们城市的物质建设一定要与精神文化建设所同步,一旦出现巨大的落差就会导致城市的退化,这种退化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就好比一个大都市的繁荣之下,文化建设与精神风貌不相匹配,就会导致大都市的退化与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我们要正视西美尔所描述的现代都市精神生活的各种出现的问题与想象,不断加强大都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预防和消除这些消极现象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积极关注都市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防微杜渐,使城市真正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大都市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第二届国际大都市竞赛(数学)
大都市
第一届国际大都市竞赛(数学)
漂泊中的追梦人
浅析中国文化工业时代的粉丝现象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