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2019-12-23董学义
董学义
摘 要:课堂改革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是新课改任务要求中的重点内容,在此任务要求下对课堂进行优化改进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工作。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改革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好奇的对数学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重点。通过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能够打破传统数学单一授课模式下的短板不足师生共同对数学知识点内容进行探索学习将明显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开展策略,为小学数学课堂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构建策略
兴趣课堂的提出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利用可以时间来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或学科实践应用,学生在兴趣课堂中不仅能够使学科能力得到提升锻炼,还能在兴趣课堂中的活动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发挥,并能在课堂活动中增进与同学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兴趣课堂开设的成功使许多教师将兴趣课堂中强调对学生思考探索能力培养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同样收获了众多有益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兴趣课堂的开设将极大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及知识点内容的深入思考,但数学学科所要求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为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广实行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教学方式,应首先对兴趣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明确兴趣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衔接点,从而提出真实可靠的数学兴趣课堂开展策略。
一、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来进行数学知识点内容的学习,这种模式下教师能够对准确的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同时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将覆盖到所有学生,随着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然而这种模式下由于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和专业水平差距使得学生数学水平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较大,同时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对所有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而兴趣课堂的优势则在于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知识点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对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带来的影响较小,同时兴趣课堂更加注重对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自由的课堂环境,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中表明自己的看法认识并由教师和同学一同来评判,这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锻炼,然而由于兴趣课堂强调讨论这会使得課堂极易失控,这种模式下教师将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无法确保学生都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
为了使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更加完善则需要找到兴趣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衔接点,综合兴趣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数学兴趣课堂可以从课堂氛围的营造出发,让数学课堂充满学术气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兴趣课堂之中。强调数学问题的应用性,师生在兴趣课堂中进行研究探索的数学问题应于实际的生活相关,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得到应用。此外还应强调数学兴趣课堂中的互动性使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开展策略
营造课堂氛围。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氛围营造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通过多媒体放映将课堂转化为一个学术交流的场所并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和视频功能来突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师生进行探索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索解答。数学兴趣课堂氛围的营造还应由师生共同打造,通过设计与数学内容相关的装饰图案,使学生们身处教室就能感受数学学习的氛围。
设计问题提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水平而言无法对实际的应用问题进行完全的解答,因而更要求数学教师在问题的筛选设计上应从趣味性出发,尽可能避免超出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出现,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存在困惑无法求解进行引导时也应注重方式方法,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问题中的隐藏条件,教师更应该将问题提炼出来与同学们一同进行分析讨论。
强调课堂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内心对数学存在着畏难情绪,当存在问题时采取得过且过的处理办法。而在数学兴趣课堂中强调师生的互动交流一方面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之中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另一方面师生课堂互动性的增强会有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会时刻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对课程开展进度进行把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应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差、课堂重点不突出及师生互动性差的问题,同时规避兴趣课堂中课堂节奏难以把控,难以注意到学生个人的问题,来找到新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衔接点,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完整构建需要从大量的实践教学中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顾宇恒.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2).
[2]王慧.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策略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