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与传统文学精神气质的背离
2019-12-23孙英馨
摘 要:种田文是近年走红的一类网络小说,本文梳理了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发现种田文研究的特点为:1.文献数量少、研究时间短;2.注意挖掘其与传统文学的密切联系;3.关于种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褒贬争议。本文认为,种田文虽有意向传统文学致敬和借鉴,但两者精神气质还是迥然不同的,同时提出当前研究还应注意到的是种田文的定义和界定问题。
关键词:网络小说;种田文;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孙英馨(1996-),女,汉,山东济南人,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03
一、基本研究情况
2018年由网络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上映随即热门,其原著小说也引发了大众讨论, 据17年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最大的中文网站“起点中文网”,种田文作品数量已达四千部以上,在派系林立的网络小说世界隐隐成中流之势。
与网络文学成为研究热点形成尴尬对比的是,以种田文为研究主题的论著屈指可数,说明现下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并未细致深入到其内部,对其多元化的类型结构认识不够充足。在知网中主题输入“种田文”,可以查到的文献仅有9篇,分析已有的种田文文献可以发现,学者有意识进行种田文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数量也相当有限,相关研究文章主要集中在2013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而通过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注意聚焦的角度在于种田文与传统文学的密切联系,认为种田文与传统文学渊源颇深,如李昊的《新世情小说的复兴——浅谈种田文的走红》从种田文的主要内容和类型特征、种田文的语言及文体特征、种田文反映的社会心理及文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种田文继承了宋元话本和明清世情小说的叙事传统,种田文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可算是新世情小说的复兴,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李一鸣的《故土与家园:新世纪网络乡土文学透视》则认为种田文是一种网络乡土文学,是传统乡土文学在网络文学中的分身,值得注意的是此文中论述的种田文为早期流行的种田文类型之一,这类作品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设定在农村,后期种田文将目光更多对准了高门内宅,对乡土人情的刻画逐渐减少,而其他文献论述的种田文即是后者;王倩在硕士论文《<红楼梦>对网络小说的影响》在第二章“《红楼梦》与网络‘种田文创作”中,指出网络“种田文”对《红楼梦》的学习主要是叙事范式的学习。此外张霄的《种田文中受众的心理与行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焦点小组法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和“选择性定律”对受众在“种田文”中的阅读选择行为进行考察,仅从传播角度分析种田文读者的阅读动机,但并未对种田文进行更详细充分的解读。
学者们对种田文的态度也是赞许的,开始挖掘种田文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如粟斌的《文化自信与新保守主义—拟古世情小说中的历史想象与制度体认》将种田文命名为拟古世情小说,认为种田文是一种伪现实主义,其对传统社会宗法制度、社会规范的认同与调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和新保守主义;魏晓彤的《回归·救赎· 祛魅:网络种田文的流行元素及文学价值回归》重点在于从“回归:寻找精神的栖息之地”、“救赎:受挫欲望的想象性补偿”、“祛魅:普罗大众的世俗化书写”三个角度分析种田文承载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然而学者们也逐渐注意到种田文中传递的价值观太过功利与媚俗,忽视女性尊严与独立诉求等不足之处如吴小玲、张霄的《虚假的觉醒:“种田文”中的女性意识探析》中提出种田文是一种“女性向网络文学”(女性作者编写、女性读者阅读、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归旨)的概念,将其与主流女性文学作比较,认为女性意识在传统文学中遭遇瓶颈发展,指出种田文并未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传播真正的女性主义意识;刘云霞、张丽花、邢满的《女性的觉醒、焦虑、妥协 论女性种田文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与上文类似,均注意到了种田文与女性文学形象塑造的密切联系。学界开始对种田文展开了明确的批评声音。
二、种田文与传统文学的背离
本文认为,种田文虽然有意向传统文学致敬和借鉴,但并未吸收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思想内涵,两者精神气质还是对立的。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与《红楼梦》的对比为例:《知否》是典型的种田文,粉丝众多其在网络上有 “晋江神书”之称,即首发于晋江文学城,广受读者好评的人气作品,不论是传播影响力还是美誉度都算是网络小说中的“大IP”,《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需多言,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后世文學创作学习的榜样,然而《知否》与《红楼梦》在故事的时间、空间背景设置、人物形象上虽然十分相似但《知否》却并无意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也未展示出新时代精神的昂扬与独立。
首先在写作基调上,红楼梦展现了封建贵族和朝代的腐朽与衰亡,展现了一群女子的美丽与毁灭,关注了不同阶层女性的生存状况,是一出彻底的悲剧。种田文则着力于刻画一部积极进取的小人物奋斗史,刻画正在逐步兴盛的家族和国家,正面女性主角们会获得俗世意义上最圆满的幸福,如夫妻恩爱,儿女双全等等,正面男性主角们则会加官晋爵,家族昌盛,结局总是皆大欢喜,但兴旺发展图景的表现缺少与旧有制度和矛盾的冲突,思想高度与《红楼梦》相比大大降低。
其次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力度上,《红楼梦》中的佛道思想如无常的命运、虚无的名利等哲学命题贯穿全文,从侧面否定着封建礼教定义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此外还创造了符合礼教规范的薛宝钗这一大家闺秀形象,和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相悖的才女林黛玉等,借贾宝玉与她们的感情纠葛,直接或间接表达了对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的抵触、对封建礼教的厌恶。种田文中的主人公们或许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穿越者,或是在生死之间走过后彻悟的重生者,对佛道中的宿命论大都持有否定看法,具有强烈的把握命运的决心。尽管有超前意识的他们能看到礼教制度的种种不合理,但还是积极主动地融入周围环境,而非做离经叛道的“贾宝玉”,是在顺从的前提下保障自己的利益,是现实至上主义者,也因此男主角们会自觉为科举出仕、振兴家族而努力,女主角们则会恪守三从四德,不与封建礼教相悖,他们是封建礼教的牺牲者也是既得利益者、捍卫者。
1.从对科举制的抗争到顺从
在《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明清小说中,对科举制往往持否定和讽刺态度,是男性对封建社会的大胆反抗。而不同于《红楼梦》中对科举教育的轻视和不屑,在人物身份社会身份相似的设定下,《知否》中的个人和家庭都对科举教育十分重视:功名是平民子弟晋升社会地位的最佳途径,书中男主角顾廷烨的乳母常嬷嬷拒不入府为奴,就是为了防止孙子常年出仕后被人耻笑;功名是官宦家庭子弟巩固家族地位的重要一步,尽管盛父频频升迁,对三个儿子教育却是毫不懈怠,要求十分严厉,因为深知科举带来的社会地位不能直接继承;功名是老派侯爵贵族延续荣誉、在新的政治斗争中站稳脚跟的未雨绸缪之举,齐衡之母为皇家公主,祖父为武将勋贵,在新皇登基后,齐衡面临无爵可袭、无权可用的局面,急需科举功名来重新维持贵族身份。可见取得科举功名是事关家庭生存和荣誉的重要使命,大多有责任心和危机感的男子都不会轻易以个人和家族前途为代价与科举对抗,对体制下的价值观念有自觉的认同。
2.夭折的少年爱情
《红楼梦》写十二钗的多情与伤情、写宝黛读西厢,呼应了《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中,杜丽娘、崔莺莺们对自由追求爱情的呼喊,此则为女性对封建礼教的逆反,而在种田文中,女性春心萌动又付诸行动去主动接触男子,大胆追求爱情是为家庭蒙羞的丑事,如《知否》中,盛家小姐如兰与借住在家的学子文炎敬情投意合,却也自觉在顾家前来提亲之后,狠心与情人斩断纠葛,女主角盛明兰虽是穿越到古代的现代女性,却也极不赞同这种爱情的萌芽,在男女关系上,她比真正的封建女子还要传统保守,因为她深知这种逾矩的感情是在与强大的封建礼教做对抗,对自己百害无一利。
在种田文中,很少有激烈对抗封建体制的情节,男女主角们,更加精明务实,“接受体制,识别体制的边界约束和权力不平衡状态,审时度势,自由而自主地选择个人行为,趋利避害、虚与妥协,让利益最大化而达成目标”。虽然外在环境和体制会压抑他们的情感,束缚他们的自由,甚至扭曲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抹去他们的个性特征,但他们并没有与之对抗的英雄气概,而是有技巧的退让,周旋于内心真实需求与外界硬性规定之间,借机利用体制,寻求保护,追求稳定,倾向于与体制的互利共赢,而非对抗。
《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其思想精神的深厚高远,写尽了世俗百态、人性复杂又用诗意和浪漫超越了世俗礼教,为天下女子一呼,为自由和理想一呼,而种田文恰恰背离了这种思想内涵,将主角们安排为深谙中庸处世之道的现实主义者,为作品选择喜剧式的结尾以慰藉心有遗憾的大众,不再歌颂飞蛾扑火式的悲剧英雄,而是表现平凡人的不平凡,遗憾人生里的“小圆满”。
可以说,《红楼梦》等传统文学虽影响了种田文的外在形式,种田文却仍坚持了网络小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众趣味为审美的创作精神,坚持了“世俗化”、“市民化”的价值体系。
三、种田文的定义命名与概念界定
笔者认为当前继续研究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种田文定义进行清晰界定。
对于什么是种田文,学界目前没有较权威的定义,但是一般的概念内涵是明确的,相关研究者们给出的定义也十分类似,如“种田文多指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描写主人公( 一般为普通小人物) 及其家人日常衣食住行、鸡毛蒜皮等生活琐事的小说,即通常所谓的家长里短文”。
种田文有多种分类,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可分为古代、现代、架空历史;根据主人公的生活场景可分为现代都市、乡村田园、侯门深闺;根据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可以分为平民农家、官绅富户、皇家贵族,并在其中加入了穿越、重生、異能等网络小说流行元素,代表作品如扫雪煮酒的《明朝五好家庭》讲述了一对现代夫妻穿越到明朝为商的跌宕人生;莲如玉的《小地主》讲述了主角携宝物回到1980年的东北某村庄,发展农林业勤劳致富的经历;戈鞅的《皇后刘黑胖》讲述了刘黑胖成为皇后之后,在宫廷温馨搞笑的生活。此外还有许多类型的经典作品,但在众多类型中,古代侯门深闺小姐的成长和婚嫁生活逐渐成为现在种田文市场的主流,在演变过程中,种田文逐渐将写作背景从幻想异世转移到封建历史中去,形成比较稳定的创作模式。概括来说,不管是类似于文字版策略游戏的早期种田文还是充满烟火人情味的后期种田文,都以从无到有的人生奋斗经历为基本模式,较少有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作者用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的叙事节奏铺垫、整理好走向圆满结局路上的每个细节,如同精心侍弄田地、经历漫长等待的种田农夫,故名之“种田文”。
一般来说,为了便于理解,种田文被解释为网络小说类型之一,但严格来说,种田文更像是一种写作风格、一个阅读标签。“小说类型是一组具有一定历史、形成一定规模,通常呈现出较为独特的审美风貌。”然而种田文常与宅斗、穿越类小说有概念重合之处,在小说分类中处于很尴尬的地步,因此即使种田文在07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发展,在国内最大的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以“种田”为主题的作品近四千部,并且呈现与日增长的态势,但在现今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的分类中,种田文也并未被单独划成一个分类。以分男女阅读频道的起点中文网为例,其只在女性频道的古代言情下,出现了“经商种田”的阅读选项。以著名的女性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的分类频道为例,种田文同样不是单独分类,仅作为搜索热词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种田文与宅斗文、穿越文的命名有一定重合性,但还是有细微的差距:
1.种田文与宅斗文
百科词条对宅斗文的定义为:“故事背景一般都设定在古代或者近代,故事发生的舞台多数在商贾世家或官宦世家的后宅。剧情则以妻妾之间的权利较量和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为核心情节。”这与中后期阶段写家长里短文的种田文非常类似,甚至很多读者认为两者是相同的,只是换了个名称,但严格意义上讲,两者区别有两点:首先是涉及范围不同,高质量的种田文会涉及到对官场、科举、风俗、政治智慧的描写,勾勒人世百态。宅斗文则仅限于不厌其烦的表现女主角的家庭矛盾,格局较小。其次在于作品基调不同,一个展现岁月静好的盛世图景,以归园田居式的平淡温馨为主调,主角们像《红楼梦》中的贵族少年少女们一般物质上优渥,精神上诗意;宅斗文则展现女性在内宅的权力角逐,“争斗”是宅斗文最大的看点和主题,背后渗透着生命的无奈和悲凉,更像是低配版的《金瓶梅》。
2.种田文与穿越文
网络上对穿越文的定义为:“基本要点是机缘巧合之下,主人公从其原本生活的年代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产生碰撞和摩擦。”继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李碧华的《秦俑》、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黄易的《寻秦记》等穿越题材的小说成为穿越小说的滥觞之作,穿越小说的发展如火如荼,并逐渐演变为女性言情小说的分支,爱情是这类穿越小说的主题。言情向穿越文中的女主角,会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或者某种宝物,最终在穿越的时空里出类拔萃,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更高的地位,甚至制定规则,主宰一切。穿越文强调的是穿越者引发的、不同时空、不同知识带来的碰撞,穿越者如何因为穿越获得美好的爱情、崇高的地位、巨额的财富是最大的看点,相较之下,种田文中的主角更加低调平凡,他们努力适应、融入所在时空,勤恳经营婚姻爱情或事业,追寻的是俗世最安稳的幸福。
可以发现,网络小说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名词,如爽文、随身空间、异能、玄幻、修真等等,它们或代表着世界类型(如玄幻、修真),或表现主要内容(如异能),这些独特的网络语言新颖而准确地表达出网络小说的最大看点,概括其写作背景,使读者进行选择时更加便利。但这些新的名词给研究者们带来了一个难题,由于目前网络小说的命名、类别划分只是创作者、读者或是文学网站自发的行为,其名称由来也大多无处考证,而且概念模糊不甚严谨,学界目前还没有对这些网络小说进行正式的命名或者明确的划分标准,只能继续沿用这些名词。但也有人进行了尝试,在《文化自信与新保守主义—拟古世情小说中的历史想象与制度体认》一文中,作者粟斌提出了“拟古世情小说”的定义,提到其特点为:“一是其中的穿越主人公消泯了超异能力,除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二是篇幅浩大,动辄百万字,人物往往数百人之多,分布于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阶层,关系复杂,视野宏阔,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皆有描绘。”并以网络作家“吱吱”的作品《庶女攻略》、《好事多磨》、《九重紫》等为例,《庶女攻略》讲述了穿越者罗十一娘以庶女身份嫁入侯门——徐家,通过智慧和善良收获幸福的故事,其他作品也与之类似,是经典的种田文。而且作家吱吱本身就被网友推崇为“种田文开山者”,可见作者定义的“拟古世情小说”就是现今在种田文中占主流的“家长里短文”。笔者认为,“种田文”这个名称虽然在网络世界中接受度较高,在学术研究时,或许使用“拟古世情小说”更为恰当。
四、结语:前路未清仍需努力
當前种田文作品数量巨多,类型不一,学界的关注对种田文的发展是有利的,发出更多批评与质疑的声音能够引导种田文甚至是网络小说市场的进步,然而种田文定义不一,边界模糊,为相关数据的统计带来困难,使学者也很难用十分确实的数据对研究成果进行说明,甚至在已有文献中,对种田文兴起的时间,转型的节点都争论不一,且作品质量参差,近年来少有佳作,而随着市场的发展读者选择增多,口味愈加“挑剔”,同质化作品使读者审美疲劳,种田文影响力有所下降,是否其走红只是昙花一现还需观望,需要更多观点争鸣。
参考文献:
[1]新世情小说的复兴——浅谈“种田文”的走红[J]. 李昊. 当代文坛. 2013(05).
[2]葛红兵,肖青峰.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63-74.
[3]王倩. 《红楼梦》对网络小说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
[4]“种田文”中受众的心理与行为研究[J]. 张霄. 今传媒. 2017(05)
[5]李一鸣.故土与家园:新世纪网络乡土文学透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5):7-12.
[6]回归·救赎·祛魅:网络种田文的流行元素及文学价值[J]. 魏晓彤. 文艺评论. 2017(12).
[7]虚假的觉醒:“种田文”中的女性意识探析[J]. 吴小玲,张霄. 天府新论. 2018(02)3.
[8]女性的觉醒、焦虑、妥协——论女性种田文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J]. 刘云霞,张丽花,邢满.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