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诈骗又换了新手法
2019-12-23
面对警方越来越多的成功劝阻案例,骗子在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时又换了手法——他们为增加民警找寻被害人的难度,把过去常用的诱骗被害人去宾馆开房,改成了让被害人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以此切断被害人与外界的联系。
女子被叫去“视频笔录”
今年8月29日13时许,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长桥新村派出所接到通报称:被害人朱女士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
民警驱车来到朱女士家中时,却发现她并不在家中,其父母不知她的去向,反复拨打朱女士的手机也一直无人接听。花费将近3个小时,民警几乎找遍了附近的银行网点、查遍了周边的旅馆,始终没有发现朱女士的行踪。
此时,指挥中心传来消息称,朱女士曾出现在某商场附近。民警及朱女士父母、好友等人立即围绕该商场开展搜索,终于在商场二层找到了仍在与骗子进行网络视频对话的朱女士。
“快挂掉,那是骗子!”朱女士虽很意外,仍按照民警指示将QQ视频通话和手机飞行模式关闭,并跟随父母一起前往派出所报案。
原来,当日10点半,朱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通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有人用她的名义在武汉办理了一个手机号码,该号码被用来诈骗,需要将她移送至公安机关处理。然后,电话被转到自称是武汉市公安局的警官那里,他让朱女士添加了他的QQ号并进行视频聊天。视频中穿警服的男子嘱咐她:不要待在家中,立即带好所有银行卡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要和她进行视频笔录。
这个自称武汉市公安局民警的男子还让朱女士在手机上编辑输入了一串奇怪的符号数字并发送。朱女士不知道,骗子此举意在实现呼叫转移,接下来银行发出的验证码将直接转发到骗子的手机上,骗子可以借此在被害人的賬户里实施转账。
此时的朱女士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她驾车到附近的一个商场后,又与骗子进行了QQ视频。骗子一看朱女士已落入圈套,立即要求她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在商场里搜索免费的商家WIFI信号,连接后与其继续视频联系。
骗子在视频里向朱女士出示了一张印有她名字和身份信息的“通缉令”,案由是“违反金融秩序与洗钱”,签发机关为“武汉市最高人民法院暨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说要检查朱女士的银行卡、支付宝钱款流水记录,朱女士当即慌了神。
随后,骗子让朱女士下载了一款名叫“Quick Support”的手机软件。民警事后查证,这本是一款能够实现远程设备维修的专业软件,却被骗子用来实时监测被害人的手机操作。
接下来,骗子先是让朱女士登录虚假网页,输入“案件编号”后,页面显示要朱女士继续填写银行信息、银行登录密码并绑定手机、取现信息的提示。朱女士全部填写完毕后,骗子又让其下载了几款网贷软件,要她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注册借贷,并指示她将所借款项集中转入本人名下的两张银行卡内。
朱女士以为把这些钱款转到自己的银行卡里就不会有风险,便照办了。殊不知,骗子此时已经掌握了朱女士的全部信息,并通过此前的设置实现了手机呼叫转移功能,能够获取银行发来的验证码。
幸运的是,正在朱女士实施进一步操作时,民警和其父母赶到现场,手机呼叫转移功能被停止,骗子没能收到银行验证码,朱女士银行卡里的钱保住了。
新变种值得警惕
纵观此案中骗子的手法,除了前期冒充“公检法”发送“通缉令”等传统套路外,后续步骤出现的新变种值得警惕:一是要求被害人开启手机飞行模式,切断被害人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警方的劝阻电话;二是要求被害人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为警方寻找、劝阻被害人增加了难度;三是利用被害人不清楚特殊数字符号的意思,对被害人手机实施呼叫转移;四是要求被害人下载远程实时监测软件;五是针对年轻人设置诈骗步骤,诱骗被骗的年轻人通过网贷、小额贷软件进行借款转账。
通过实施以上5个步骤,骗子可实时监测被害人账户内贷款到账情况,可通过转发的银行验证码对被害人账户实行转账操作。本案中,由于民警及时到场,关闭了被害人手机的飞行模式,令其手机恢复正常,所以骗子无法收到后续银行验证码,卡里的4万余元才未被骗子转走。
警方提示:在电话及网络平台中自称公检法人员并要求转账的均是诈骗,办案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及网络进行办案;
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的法律文书均属伪造。根据规定,法律文书应由办案人员当面送达或通过邮寄方式送达;
不可轻易下载陌生人提供的、来路不明的手机APP软件,在下载前要仔细了解核实其用途;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可向对方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等信息,绝不向陌生人转账;
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告知家属或朋友,必要时可至公安机关进行核实,切莫听信对方切断与外界联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