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牌局,百度智能云的位置
2019-12-23谢丽容王凤
谢丽容 王凤
百度智能云目前的状态,是进入一个旺盛的成长期——以前很多问题和优势,该暴露的也暴露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图/ 百度
今年11月,尹世明加入百度整三年。在成为百度副总裁、智能云事业群组总经理之前,他担任德国软件巨头SAP高管长达14年。
2016年11月尹世明接手百度云(2019年品牌升级为“百度智能云”)时,外界对百度云的认知多停留在“百度云盘”,这是一个面向个人的在线存储服务,面向行业企业用户的百度云业务仅在内部小范围使用,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当时,中国云市场的主力玩家阿里云已经占据中国60%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华为、腾讯也开始进入并布局该市场。在互联网巨头中,百度是数字化市场的后来者,没人怀疑这一点。
三年后,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统计数据,百度智能云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成为公有云市场排名第五的市场玩家,位列于阿里、腾讯、亚马逊、中国电信之后,和华为并列。
百度在技术强项AI(人工智能)领域跑得似乎更快一些。11月28日,市场调研公司IDC发布的《IDC MarketScape:2019中国AI云服务市场厂商评估》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在AI技术、市场和商业上表现突出,在能力和战略两个维度位居领导者象限领先位置。
对此进展,尹世明表示满意。
11月下旬,尹世明在北京百度总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总结,这三年百度智能云从微到大,盘子不断加大,回头看三年的成长,还是相当不错的,“三年前你要我去预测今天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我无法想象,现在的情况已经超出三年前自己的预期”。
后来者通过一些策略短时间内做到行业龙头位置在商业领域并不鲜见,百度智能云能够在巨头环伺的状态下从各大机构统计报告中的“others”做到前几位,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IDC2017年-2019年的市场数据显示,近三年间,中国公有云整体市场发展增速一直保持在60%以上,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为66.6%,2018年这个数字为70.1%,IDC预测,今年市场增速约为62.7%。但从2020年开始将逐步放缓,到2023年,总体增速将维持在30%左右增长幅度。
总体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区位,这为所有入局者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包括百度智能云。
从百度内部来看,两大因素在起作用。一是To B(Business)业务在百度日益得到重视,一个明显的战略分水岭是2018年底的百度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来的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百度首次将AI To B业务与传统云业务实现合并,这为百度智能云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二是百度智能云的“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发展平稳,起到了快速卡位市场的作用。
11月26日,据英国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中国基础云服务市场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0.3%,远高于行业平均60.8%的增速水平。
今年4月,百度云更名为百度智能云,开启了下一个三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了规模化做大AI智能产业的发展思路,这一目标既承接了ABC战略,又在此前的打法上加入了规模化的目标。
另一个新变化是,尹世明直接向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汇报,且百度智能云与百度CTO体系将高度协同。
按照规划,百度将集中更多资源支持智能云业务发展,把AI技术、云计算、基础技术体系进一步整合,充分打通在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加强内部紧密配合,增强内部体系化联动,使更多的领先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更多行业。经由这次调整,百度面向B市场的推进和发展更加完整、扎实。
今年10月26日,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在一個公开演讲中解释了AI工业化的逻辑——当下AI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智能云作为载体,能够促进AI落地,加快产业智能化进程。
这一轮的数字化浪潮由互联网公司发起,外界关心百度的打法和野心。有人问尹世明,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了,焦虑吗?尹世明答,“不焦虑,这只是要面对的现实,而且现在谈在规模上赶超阿里云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云是一个大的牌局,通过三年耕耘我们已经有上主桌打牌的资格,要尊重现实而后打出自己的特色。”
牌桌上的位置
中国数字化市场在这几年急剧升温,但很少人可以完全说清楚数字化市场到底包含了哪些内涵和维度。
鉴于公有云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多数人将公有云市场的份额占比作为一个科技平台型巨头在数字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如果从阿里云2009年成立算起,中国公有云市场从被认识、被认可,到被竞争,也不过短短十年时间。
近两年来,随着亚马逊、微软为代表的外资巨头的切入,腾讯华为百度的入局,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蛋糕被快速做大,市场参与者从当初孤独的阿里云发展到目前“一超多强”的格局。
2018年上半年,市场上流行一种说法:公有云市场门槛颇高但竞争激烈,选手排位已经固化,改变的可能性不大。他们甚至认为,排在后面的选手,几乎没有希望跻身主流,市场的窗口已经关闭。也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从业者或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市场最大的可能性是“一超三强”,容不下太多人。
在IDC当时的排名中,百度被归为“others”。2018年上半年统计数据确实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IDC仅着重统计了5家公有云厂商IaaS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市场占比为43%的阿里云和腾讯(11%)、中国电信(8%)、亚马逊AWS(6%)、金山(5%)。这六家巨头占据了74%的市场份额。其余选手均被纳入“others”,总体占比为26%。
2019年一季度,从“IaaS+PaaS”两个范畴的统计结果来看,单独统计的市场选手从5家扩展到了6家。这份报告中,总体市场格局出现了“一超+三梯队”的格局。“一超”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为43%;腾讯位列第二(12.3%),单独组成一个梯队;亚马逊(7.3%)、中国电信(7.2%)、华为和百度(均为5.2%)市场份额几乎相当,为第二梯队。六家头部公司拿走了80.2%市场份额。
二季度,市场变化进一步扩大。除了上述六家,金山、微软、浪潮和京东也被单独计算,但IDC并未给出明确市场份额数据。“others”市场被进一步压缩。
从“others”到一季度排名第五,百度进展迅速。
今年5月17日,百度在发布一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中第二次公布了百度智能云的销售数据,当季百度智能云营收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2018年四季度同比增长100%,外界认为,百度智能云承载百度AI To B 战略业务,这样的增长速度十分乐观。
市场确实在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市场门槛被进一步抬高,几大梯队之外的其他选手确实已经基本失去了进攻机会。但头部厂商之间的位序变化空间较大,市场仍在变化,变数依然存在,窗口仍未关闭,百度云确实挤进了牌桌,下一阶段排位上下全靠战略眼光和战略落地效率。
当然,公有云仅是数字化市场的一个重要技术平台,不是全部,数字化市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市场。
今天,将公有云市场上的任何一个主要玩家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云厂商,都是狭隘视角。
没有人会认为阿里云是一个单纯提供基础公有云服务的细分市场巨头,也不会有人将中国电信脱离其电信运营商的本质去谈其在云市场的战略影响力,人们更不会将华为理解为一个单纯的公有云公司而忽略其在电信、终端和私有云为主的企业数字化市场的竞争力。
人们评价百度在数字化市场的位置和能力时,通常会重点参考其在公有云市场的表现,但作为一家技术型互联网公司,AI是其独特优势。
百度智能云副总经理李硕是百度智能云事业部AI商用业务负责人,他说,大家都在做“云+AI”,不同厂商优势不同,侧重点不同。云能力更强的厂商是云延伸到AI;百度AI积淀深厚,是AI融合云。如果要将AI能力加速落地,将驱动云的能力做强。他举例子:做智能语音处理,大部分都用通用CPU处理,百度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自主研发了语音芯片。
百度是中国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公司,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黄埔军校。近三年来,百度的AI技术能力处于领军地位,但是后来者阿里、华为及一批以视觉四小龙为代表的AI公司追赶迅猛。
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它的科研和应用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最为接近,应用方面探索越深,技术就越有可能找到场景,应用产生的数据越大,技术就越完备。巨头布局AI的思路基本一致,希望在云计算的场景里为广大的行业和政府用户提供更具智能化的服务。
一位AI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如果从技术产业化的角度评价,目前中国几大巨头的AI云应用竞争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家的能力也没有明显差距,细看的话,百度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优势可以提供相对丰富的服务,比如,在图片识别领域,百度的场景划分最为细致,阿里则在特定的场景智能上后来居上。
但上述人士又强调,由于平台巨头AI能力的背后是云能力的加持,它们的AI能力居于金字塔上层。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百度AI最大的任务并不是同其他平台巨头或独角兽做横向竞争,而是自身AI和云的融合进化能力。
百度智能云的一位市场人士说,百度智能云被归为云厂商,但实际上到了市场上,卖的是AI的落地能力。但她也表示,在AI独角兽获得资本加持的过去两年,百度AI的竞争优势被市场认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到了最近AI创业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百度AI+云的综合实力真正显现出积极的迹象。
李硕认为,中国的云服务市场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在发展的技术领域里,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每家公司都能在广阔的市场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厂商,积累的人工智能技术会在产业智能化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
做好該做的,做强擅长的
把时间拉回到2016年11月,尹世明刚刚来到百度,几乎所有同事都会问,你怎么把To B的经验带过来?当时互联网公司To B思潮浓厚,百度内部讨论热烈。“我说,我不想把自己当成一个To B专家来百度指指点点,我是来学习的。”尹世明说,他当时已经看到了To B的危机。
他感受到的危机是,To B的时代已经到来,但领导这波浪潮的不是传统IT巨头,而是互联网公司。
过去十几年间,传统IT企业创新不足,归根到底是B端思维的局限性。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成功?因为它们普遍具备社会级理念,规模化、低门槛化。“To B类公司沉迷于企业级做法,如果只是机械地将经验复制到百度,肯定会有很大的问题。”
其实,和尹世明的说法类似,习惯面对普通个人用户的互联网巨头如果单纯用To C市场的打法来对待To B市场,事实证明也是行不通的。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进入企业数字化市场的这三年间,互联网平台巨头先是用传统的互联网打法进入市场,希望像移动支付改变传统金融一样,用互联网的思路颠覆传统产业。
但一年多之后人们发现,这套打法不行,B端市场,尤其是大型企业为主的大B市场,要经过流程筛选,要招投标;通常需求更加个性化;对服务能力要求更高,沟通和技术的能力要求也更高。这不是制定一套通用规则就包打所有用户的C端玩法可以做到的。
百度入局虽晚,但能少走更多弯路。尹世明认为,把C端的特点和B端的部分优势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可行的道路。
首先要做好适应B端市场的事情。
“这是大家都要遇到的问题,该做的事一件都不要少。”尹世明说,百度智能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进行内部架构的改组和扩充,同样是技术公司,百度服务普通互联网用户时,只是一个技术提供方,不可见,不可感;面对B端用户,不仅可见可感,而且需要和对方强交互,架构就围绕这个特点来改。主线是搭建相关的To B运营、售前、售后、产品管理、项目交付体系。
百度智能云同样要面对各种执行中的问题,比如实施过程中的需求匹配和服务意识问题。
“服务过程中,从调动后台资源,到研发配合,以及项目执行,这些都是流程驱动,怎么理顺流程,怎么使流程高效?这些都该做,而且要做好。”
那时深入在AI技术落地一线的李硕受困扰的问题还很原始。“很多人不能听懂你的AI为什么更好,人家以为你在忽悠,忽悠他们买更贵的东西。”他说,“当时没有太多考虑姿势和套路,只是希望别人能发现你的好,用你的产品。”
到了第二年,内部流程走通,尹世明和团队开始找一套新的打法和姿势。
这套打法融合了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思路。李硕描述,一个好的合同,通常会执行多期。第一期的合作和产品可能是最先预设的,李硕的团队会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一套密切的监测和复盘机制,找到新情况或者新问题,在第二期合作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快速迭代的思路市场会如何理解?李硕说,“他会理解百度是真心在为他做这件事情,不是把第一年的合作项目交付完了之后,就只琢磨着自己怎么在行业里复制。”
“我一直努力不让自己太沉浸在B端的打法。”今年开始,尹世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在競争已经相对激烈的B市场找到一条适合百度云的道路——既适合,又不同。他的结论是,是时候变换技巧了,要在别人把路堵死之前,更快规模化,建立技术、运营、市场的系统能力。
大平台,小土壤
今天的百度智能云未来命运,既取决于外部环境、自己的战略制定,也和它在百度内部的生存方式有关。
尹世明回忆,百度智能云团队的融合,乃至后来的队伍壮大,不是他进入百度后的突出问题。他感觉团队很快就融合在一起,至少开会的时候,沟通很顺畅。在管理理念上,尹世明没有洁癖。他评价,服务团队的To B意识是相对较好的,但支撑体系之前的经验和文化是To C的,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全改变的。“要在To C的平台里长出一个To B的体系,一定是受到牵制的,我觉得比较正常。”
如果百度是一块大田,智能云是田里的一小畦地,尹世明需要在这块C基因的大田里,耕好B属性的这块地。
他评价,(百度)这个土壤给了你很多信任,也给了你很多给养,如果没有百度的积累,百度云的技术也无从谈起,无法做到短时间入局,这是百度大平台赋予的先天优势。
但他转而又强调,这块土壤可能氮钾肥比较丰沛,但不等于水就一定丰沛。“你需要先接受,再改造。”他说。原来这块田里,你只占1%,适应,吸收;但是当你越来越强大,占到20%,你有独立的自留地了。这时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来施肥了。你需要时间去构建足够大的自留地。
尹世明觉得,百度智能云目前的状态,是进入一个旺盛的成长期——以前很多问题和优势,该暴露的也暴露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
从今年4月开始,百度智能云的打法升级了。当时,尹世明在百度云智峰会上宣布“百度云”品牌全面升级为“百度智能云”,ABC三位一体战略不变,但百度将升级该战略,推动AI工业化。
所谓AI工业化,即建设AI大生产平台,推动应用落地,百度大脑要升级为“软硬一体AI大生产平台”。
这个提法的核心是规模化,规模化的背后,是百度做大To B市场的野心。
11月28日,百度大脑宣布语音能力引擎日均调用量已经超过100亿次,这样的应用规模,在行业里可以排名第一。百度大脑目前具备了为开发者提供覆盖云、端、芯的全栈全场景语音开放能力,推动智能语音技术在各行业落地应用。
从技术和生态准备度来看,百度的规模化已经具备基础条件。
“这时候为什么提AI工业化?前三年可以认为是百度智能云的第一阶段,通过坚定贯彻ABC的理念和实践,我们上了云的主擂台,现在,我们要在主擂台开打了,AI工业化就是我们的流派,是新阶段的开始。”尹世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