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大学生拖延症的劝导式交互产品设计研究

2019-12-23简梦婕李晶刘灿灿

设计 2019年19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

简梦婕 李晶 刘灿灿

摘要:从情感化设计手法入手,针对大学生拖延行为进行劝导式交互产品设计。运用二手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基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以及情绪层面进行产品设计分析。大学生的拖延需要从事情罗列、事情规划、沉浸式学习、监督机制、排解不良情绪等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调节和引导,本文在分析现有产品优缺点基础上进行了劝导式交互产品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大学生 拖延 影响因素 劝导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138-03

引言

在如今的高校之中,大学生不自觉地推迟学习任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风气和现象,制约着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这种拖延被研究者称为学习拖延。学习拖延通常会导致达不到学习目标的结果,如作业潦草、论文不严谨、考试低分等。除了这些实际可见的不良结果外,其中伴随的消极情绪体验也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与不拖延的学生相比,拖延的学生长期的焦虑不安和负罪感也使学生的压力和躯体症状更多。这些负面影响都只是对于个体而言的,范围扩大再看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则更加严重。中国人口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在全世界范围之中是不高的,而拖延则会使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降低。如今国家正是大力发展之时,人才资源短缺,如若让这本就接受高等教育数量稀少的大学生质量更低,那该如何满足发展的需要呢?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象,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拖延具有非常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人的拖延行为的主要解决方法包括以下三种:找出拖延的原因和方式,提醒他们及时完成任务所能带来的好处(如更加良好的休息、更多的自由时间);鼓励拖延者能对自己任务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定时评估完成任务的情况,并给予任务的良性反馈;对拖延者进行一定的技巧训练(如帮助拖延者建立一定的思维导图、任务细分、规范任务执行步骤等)。

上述对人的拖延行为纠正的研究主要从“任务执行或完成情况”进行理性指导,而对于拖延行为的背后心理方面较少关注和涉及。尤其对于心理思想逐渐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心理的疏解和引导更有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从根本解决拖延的问题,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从大学生环境特征、个性发展、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其拖延行为背后的原因、想法,从情感化设计手法入手,进行针对其拖延行为的劝导式交互产品设计研究,为改善大学生拖延症提供解决思路。

一、大学生拖延症影响因素分析

(一)问卷调查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从学习环境和生活特征出发,探讨造成其拖延情况的原因。问卷的项目和问题设置如表1所示。

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年级分布情况是:大一(22%)、大二(39%)、大三(N3%)、大四(16%);专业分布为:理工类(40%)、艺术类(26%)、人文社科类(34%)。

根据问卷的量表问题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70%左右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中同伴的干扰最大,其次是虛拟娱乐的诱惑。超过70%的大学生喜欢将任务拖到截止期限前做,其中50%的大学生会在截止期限临1-2天才开始做任务,说明大学生中拖延情况极其严重。70%左右的大学生都会因为心理因素而拖延任务,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情绪差、容易犹豫而抉择力差、常会自我心理安慰等。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拖延症对他们生活和态度造成了影响,半数以上觉得影响很大,36%认为有部分影响;只有极少的人认为没什么影响,还有少部分人不认为自己有拖延;这说明大学生还是普遍觉得自己有拖延并已经对自身造成影响和困扰了。

根据问卷的描述性问题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原因非常多:有的是因为事情太多(63%),还有抵挡不住手机网络等外界诱惑(59%),还有人对所做的事情,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心理(51%);有些同學做事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导致事情一拖再拖,无法按时完成(40%);有些同学决心不足,总是在下决心做事情,但是缺乏坚定的意见,三分钟热度(54%);有些同学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做不好,也就不愿意去尝试做事情(26%);有些同学心理承受力较差,不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51%)。对于拖延的时候在做什么事情,根据调查反馈,造成做事情拖延的其他干扰事情主要包括睡觉(58%)和虚拟网络,如玩游戏(62%)、刷微博(54%)、看小说(31%)、看电影(40%)、购物(28%)等。而对于自己评价拖延症开始的时间,半数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拖延习惯从小就有;其中,中学、高中、大学开始有拖延症的人数对比之下较为平均,小学和从未有过拖延症的人数最少。根据结果可以推洳在中学、高中、大学生涯中,随着课业任务的增加,良好的学习规划却极少有学生养成,因此导致了青少年的拖延问题。在这些拖延症学生当中,从未想过战胜拖延症的人最少(3%),说明青少年大部分人有意识要去克服它;但是,尝试战胜却失败的人数(41%)和没有付出行动的人(45%)最多,说明拖延症的难以抵抗性让人苦恼不堪;只有少部分人找到对抗的方法(11%)。最后,关于如何克服拖延问题,50%的大学生选择了靠自己战胜拖延症,剩余45%的大学生选择借助外力(如亲人、朋友、学校等),只有5%的大学生选择求助心理医生,说明拖延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心理问题来对待。

(二)拖延因素分析

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以及工作人士,大学生日常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同时是大学生最喜欢拖延的任务主要有完成作业、上课、社团活动。大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进行事项的环境不同也导致了大学生不同的拖延原因。结合现有文献和问卷分析结果,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原因包括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

(1)客观环境:大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微社会的环境中,象牙塔虽小,但是各类环境因素云集复杂,诸如自身经济、学习情况、社团工作、人际交往以及各类网络媒介传播等因素都是能够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一些压力、挑战以及诱惑,针对压力与挑战,许多学生会产生逃避心理。

总体而言,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主要集中在书面作业,由于现代输入设备的更新,过去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手写手绘完成,而现在的学生则可以进行电子输入,如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是需要在室内坐着完成作业。在这一类环境下做作业的大学生因为大多需要高度专注力进行任务完成,所以拖延的主要原因有被其他事物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消极不愿意进行作业等。

(2)时间折扣与期望效用: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掉入“时间折扣”这样的陷阱,在经济行为学中,人们偏好能够带来即时回报的选择,如果加上了时间的维度,这项选择的一部分价值就会被打折,同样运用到行为心理上来说,学生们偏向选择即刻享乐,选择更加短期反馈的事情,就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来说,常会因为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或一顿美餐而放弃课程作业等;同样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选择与行为与目标实现可能性以及目标的价值大小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如果行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目标本身的价值越大,那么执行该任务的动机越强烈。许多学生同时希望拿到可能性最大与回报最高的东西,有一些任务被拖延也就在预料之中了。例如社团活动的环境主要是社团活动室或者室外,参与者比较多,通常社团活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上课的活动类似,一部分大学生会由于计算付出和汇报而拒绝完成,产生拖延。

2.主观因素

(1)人格特质:大多数研究者会把拖延看作一种人格特质,拖延特质常与责任感密切相关,责任感的确实会导致行为以及心理上的懒散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任务的进程,习惯性地在不同情形下也会将工作或学习进行推后延迟,从而长時间形成慢性拖延症。例如一些学生会因为上课的参与者很多,产生“自己不去也没关系”的侥幸心理从而拖延去上课。

(2)思维习惯:习惯悲观思考的人存在让任务持续拖延的倾向,诸如自卑、踌躇犹豫、宿命论等负情绪的添加给予了目标本身许多负面意义,从而导致完成任务的激情骤减,举例来说:在大学生常见的期末备考中,常会出现“反正考不到高分”而拖延备考;拥有完美主义的学生设想做好极度充分的准备再完成作业与复习,往往却总是浪费大量时间。所以思维方式上导致的自负自卑,甚至如今大为流行的“佛系”,也使得拖延思想趁虛而入。

(3)自我调节缺陷:拖延症在自身控制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他们的自我监控、自我反省能力较低,很难准确预估所需的时间,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低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对于行为有效性过于乐观。这些往往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涯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划和习惯所导致的。

二、针对拖延症的产品设计探讨

根据以上大学生拖延症调研和分析,以下从用户心理特点精神需求出发,基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以及情绪层面进行产品设计分析。

(一)认知层面的引导

1.做正确的事: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将所需要做的事晴进行分类。也就是按照事情的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排列组合,分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类别。

2.正确的做事:制订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给自己营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明确完成期限→及时奖赏自己→做好时间日志。

3.立即做:ABC理论既是心理学中强调被咨询者主动教育和引导咨询者,被咨询者占主导的理论,也是注重咨询者通过自身行为不断自我教育的方法,而用户在拖延思想出现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思维阻断法,让产品帮助用户立即扼杀掉此时此刻的“拖延思维”,并用采用“立刻行动”的思想,想象拖延的严重后果并厌恶拖延,使用户能有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约束行为,积极行动,一步一步战胜拖延。

(二)行为层面的引导

1.保持高效作业,拥有良好的效率。人们总是趋向于先解决简单的任务,事实上可以提示用户可以将最高效的时间用于处理最困难的事物,保持良好作息和运动健康习惯,使作业时拥有清晰的头脑和足够的体力。

2.消除干扰,沉浸式学习。将影响专注度的实物从用户的视线中移除;进而提示用户早些完成任务可以提早地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以避免这些动机变得过于强烈从而干扰到用户的工作。

3.建立用户与他人结伴学习的状态,设立互相监督的机制。对他人胜利的同感是让消极拖延者能够得到积极的鼓励,而这种激励可以来自社会支持,同龄群体,以及模范等,当个体加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时会感受到他人的成功给自己带来的激励。与我们相联系的社会群体能不断加强我们对自己能达到的高度的认识,了解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应该去努力实现的。

(三)情绪层面的引导

消极拖延会造成更多的非适应性心理状态。高消极低积极拖延者相对其他三类人群在拖延过程的后期,在面临时间截点前,会感受到更多的g.性情绪,特别是压力,紧张,焦虑,自责等。因此可以对产品进行许多正向反馈的设计,比如将任务细分为许多小目标能够更容易完成,从而获取成就感。并且可以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使用户在执行任务时拥有一定的紧迫感。

综上所述,针对拖延症的产品设计功能可以从事情罗列、事情规划、沉浸式学习、监督机制、排解不良情绪等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三、解决方案现状分析

针对以上事情罗列、事情规划、沉浸式学习、监督机制、排解不良情绪等几个功能,现有的产品包括:

(一)为拖延者提供提升效率建议。

很多拖延症群体为何拖延主要是因为迅速决策拖延,在需要决策的事情上缺乏及时作出决定的能力。Unstuck就是一款可以给用户提供建议的APP产品,该产品会根据用户所选择或填写的目前情绪、困扰的类型、困扰的具体描述、用户目前的想法、用户的行为,得出一份报告并向用户提供建议。

(二)针对事情罗列进行细分任务,便利画出思维导图和任务梳理。

这一功能其实也是针对迅速决策拖延性的用户,当需要做的事项和目标变得清晰时,能够帮助用户更快地作出决策。目前市面常见的为用户提供思维导图便于梳理任务产品的有MindNode、SimpleMind+、SlickTask等APP。

(三)针对事情规划进行更好的时间和日程管理。

这一类型功能则是针对生活次序拖延,对于生活次序拖延的用户很难确定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时间以及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计划的活动。如奇妙清单、Any.do、June等APP,该类APP可以方便用户列出日常所需要进行的活动。

(四)针对事情规划进行提前设定截止时间,加大对用户的压力。

这种功能将目标死线提前,使用户从自身内在施压,得到一种必须提前某个时间完成的心理暗示,从而实现克服拖延症的目标。比如Tick TockTask(如图4),Tick Tock Task这款APP可以将用户设置的任务完成剩余时间进行排序,并且以进度条的形式进行展示,使用户感到紧迫感。

(五)针对监督机制给予用户一定奖励或者惩罚的机制。

奖惩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体制对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可以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得到与任务完成程度的正强化和负强化,通过这样一些实际行动和附属驱动力从而来摆脱拖延。“我要当学霸”就是一款带有强烈监督机制的APP,该软件学习模式一经开启便不能使用手机中其他APP,如果选择放弃学习,APP将自动通过用户的社交软件发送令人尴尬的状态,或者强迫手机播放一段令人尴尬的音乐。

(六)利用强制规避外界诱惑消除干扰,进行沉浸式学习。

将干扰用户进行专注工作或学习的物品从用户的视线中移除,从而达到使用户专注学习的目的。Ksafe百宝箱是一款用戶可以将令自己分心的物品扔进智能上锁的智能产品,用配套APP设置好开启时间后,才能开启宝箱获得物品。除此之外,还有设定步数的功能,鼓励用户外出运动,走到设定好的步数才可以开启宝箱。

(七)减少消极拖延来的负面影响,排除不良情绪。

用户在难以完成任务时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更加抗拒完成任务,此时可以将产品进行游戏化设计,使用户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愿意完成任务。例如Fores的用户可以在Forest中种下一颗种子。用户打开此APP的时间会转化成养分使种子长成大树。如果用户在这段时间内离开Forest去看微博、玩游戏,大树将会枯萎而死,该APP游戏化的设计可以使用户在看到小树成长时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拖延者的拖延原因是复杂的,而在如今市场上可见的克服拖延症的产品中,大多从“任务执行或完成情况”出发,进行任务帮助、提醒等指导功能的设置。

四、基于用户感知的方案设计

本文拟从情感化设计手法入手,关注于大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对其拖延行为进行疏解和引导。处于拖延状态的大学生群体大多处于一种消极拖延的负面情绪状态,在产品的设计中应该在满足用户克服拖延的主要功能需求——监督机制,日程管理,时间规划等之外,也同时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减少用户的负面情绪,从而达到产品和用户之间更好的互动效果,使用户得到良性反馈。

用户对产品的首要印象和直接体验产生的是对产品的情感感知,产品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上都对用户的情感传达起到了重要作用,产品的外形、质感、交互方式等都影响着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因此可以基于产品给用户带来的感官感受进行设计。

(一)触觉上柔和设计,给用户带来亲近感

用户在处于拖延状态时,通常处于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而在产品带给用户的感官感受中应当避免加强这种激烈情绪的元素,采用更为柔和的产品形状,大小、质感和颜色等。比如市场上许多led夜灯外观上设计圆滑,在材质上也选取更为触觉温暖的材料。

(二)运用监督机制,从视觉上提醒用户

为了改善用户的拖延情况,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在产品的外形设计中可以从视觉上设计履行监督功能,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心理分析提取其喜爱的元素,通过产品的色彩、图案变化使用户产生对任务进度的联想,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加强用户的紧迫感,从而刺激用户加强行动,缓解用户的拖延症情况。

(三)设置提示语音,从听觉上刺激用户

视觉和听觉都是人类感受世界的感觉器官,二者存在差异性,但视觉和听觉却也对于人的影响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对产品设计功能时应综合考虑多种感官带给用户的感受。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语音提醒,可以在产品视觉刺激的同时给用户的听觉感官带来刺激,从而提高产品对用户监督功能的效用。

针对用户需要日常规划和监督机制的功能需求,设计了一款可以随着提醒大学生日程事项的智能便签不倒翁,用户可以在不倒翁上插入便签提醒自己所做事项,满足用户的日程管理需求。具体设计方案如图1。通过按键设定好截止时间之后,不倒翁的面部圆环进度条开始有发光显示,任务开始时圆环为绿色,当时间趋向终止时圆环变为红色,同时不倒翁的笑脸逐渐变为生气脸,通过进度条及其颜色,从视觉上刺激用户群体加快任务进度,改善拖延状况。同时为了监督机制的功能,也设计了听觉方案,当用户的任务进度条即将结束时,该不倒翁发出语音从而从听觉感受上刺激用户加快任务完成进度。

结语

消极拖延带来的负面作用以及负面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个体以及社会的高效率缺失。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拖延症状况,不能只简单停留在认识与了解阶段,基于对目标用户群体行为与情绪基础的理解,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拖延症,运用劝导式交互产品设计以用户体验为设计思想中心,从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三个层面,充分强化五感体验,进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拖延症问题的引导调节,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寻找到一种更加高效完成目标与任务的改善途径。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