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视错觉研究

2019-12-23陈晓婕杜士英

设计 2019年19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

陈晓婕 杜士英

摘要:为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做好理论准备,展望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下视错觉插画的研究发展。梳理视错觉插画的概念定义,总结归纳其创作方法。得出构想视错觉图形创意的方法。在现代插画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视错觉的规律性,有利于艺术作品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清晰的设计意图,为优化创作思维模式和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插画设计 视错觉原理 新媒体数字化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034-02

引言

媒介融合态势下,艺术创作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视错觉作为一种对世界“独创性的理解”渐受大众喜爱,艺术家充分利用外界的客观因素和受众的心理因素进行作品创作,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感觉,大大增添了艺术作品的通俗性和趣味性,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感。

纵观视错觉的发展及其研究,西方学术界对于视错觉的研究方兴末艾,诞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世界级的艺术大师,艺术家们能够洞察视觉系统,并利用视错觉原理进行创作,通过错觉把国画当成是实际生活的艺术,给现代艺术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我国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才正式开始对视错觉理论展开研究,由于研究时间尚短,我国的视错觉研究缺乏系统的体系及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视错觉概述

汉代的刘向曾在《说苑·政理》中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此句也在后世演变为了俗语“耳听为虛,眼见为实”,意为应该相信亲眼所见的事物,强调了眼的重要性和真实性。然而对此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他对视错觉的成因有着自己的认知,曾提出三点评述:一是你很容易被你的视觉体系所欺骗;二是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可能是模棱两可的;三是“看”是一个构建过程。克里克认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大脑的误判从而导致了误信,即人们在观察时容易被先前的经验和有限的信息所影响。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直接原因是船体与冰山的相撞,而真相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为当时的天气条件制造了冰山“隐身”的现象。英国历史学家蒂姆乌尔廷的“幻想理论”不仅解释了当年沉船的原因,也引发了艺术家对“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认知,激发了他们在创造作品时的联想,即视错觉艺术。

加强对视错觉原理的认知有助于创作者科学修正及合理利用视错觉。视错觉主要分为几何图形错视、色彩错视、知觉恒常性错视,这些错觉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插画创作的思维和模式,其象征性、矛盾性、幻觉性、趣味性、通俗性为现代插画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创意与表现空间。

二、视错觉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创作方法

在现代插画设计中,有多种构想视错觉图形创意的方法,其中包括共生图形、异影图形、图底互換、矛盾空间、显异图形、视点切換等。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选择其中四种最广泛应用在视错觉作品中的创作方法加以论述。

(一)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又称共生同构,指的是形与形之间共用一些部分或轮廓线。最早的记载出自《韩非子·五蠹》,共生图形主要分为依形共生和依意共生两类,其中依形共生中包含正负共生、同构共生、偏旁共生。每一种方式都寓含了“中和意念”之美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也有不少利用视错觉原理中的共生同构创作的美术造型,如唐代敦煌莫高窟205号窟的藻井图案“三兔图”、汉朝以人为题材的共生画“五子十童图”、明宪宗所绘的“一团和气图”等。寓意吉祥深受人民的喜爱的“四喜人”也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如图1。该图寓意吉祥采用适形造型中的共用形进行创作,相互颠倒的两个孩童形象形成了四个孩童的视觉效果,后世又将其制成“四喜铜娃”流传至今。传统民间图案“福寿双全”、“马上封侯”、“福在眼前”都是通过依意共生的手法创作而成,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平安喜乐的美好祝愿。吉祥图案“马上封侯”由三种动物所组成,如图2。主体选用了马和猴的造型,纹饰绘制了马蜂的图样,该图常被用于讨个好口彩,名称中的“猴”与“侯”、“封”与“蜂”是两组同音双关词,意为马上受封爵位,寓意着对前途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以此来满足老百姓的情感需求及审美取向。这些图形被广泛运用在壁画、瓷器、剪纸等艺术领域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可作为现代设计的创作积淀。

(二)异影图形

异影图形指的是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影子发生变化呈现出与原物不同的对应形态。异影图形具有象征性、独创性、简洁性的特征,被广泛应用在图形设计中,艺术家们常以影子作为想象的着眼点,打破固有的逻辑关系进行艺术处理,独特的视觉语言赋予了艺术作品生命力,充分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创作内涵。

加强作品内涵及形象表达是创作的重中之重,视错觉艺术的象征性使得异影同构的手法常被应用于反战图形设计中,作品《反纳粹》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创作的,画面中象征看法西斯的纳粹标志在夕阳下投影出了十字架坟墓,寓意着战争会带来死亡和自焚,作者借此表达对纳粹的痛恨和战争的厌恶,如图3。艺术家将作品《希特勒》的投影设计成狼的形象,人物和狼的侧脸部分重叠,相同的视觉语言使观者将两者的形象联想在一起,作者借此暗喻希特勒的本质像狼一样凶残,表达了对希特勒和战争的感情色彩倾向,如图4。高雷红的《和平与战争》主体呈现的是士兵端着枪的形象,其投影为男子悠然垂钓的场景,一上一下形成了視觉效果的鲜明对比,一张一驰深化了反战海报的寓意,如图5。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精心寻找与概念俗语和流行文化相契合的形象,旨在准确地传递作品的内涵并引发观者对作品的思考和共鸣。

(三)图底互换

在平面构成中,“图”和“底”的关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图底关系又称正负形、视觉双关或反转现象原理,两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或互相转换。这种视觉现象也被称为“鲁宾反转图形”,对于研究视错觉图形有着借鉴启示的作用,英国艺术家约翰逊笛福创作的作品《鲁宾之杯》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图底互换图形,当观者的视线集中在中央的白色图形时可以看见一个白色的杯子,当视线转移到两侧的黑色图形时则可看见两张侧脸,黑白图形通过共生线相连接,如图6。由此可知巧妙地利用图底关系进行创作,能够设计出富有创造力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快速的,吸引观众的视线和高效传递设计意图的目的。

日本视觉艺术大师福田繁雄作为使用图底互换原理的先驱人物,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且含义深刻的图形设计作品,如《F》海报系列、《1945年的胜利》《UCC咖啡馆》等。图7中的作品《UCC咖啡馆》造型独特幽默且配色明快舒适,海报以咖啡杯中的漩涡为中心螺旋般渐渐散开,艺术家别出心裁地将手持咖啡杯的漫画形象重复并置于漩涡的波纹之中,巧妙地运用图底关系呈现画面中的动态意味,赋予作品双重意象。福田繁雄深谙现代感知心理学,他曾说道: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的。因此,他充分利用视错觉原理如图底关系和矛盾空间,巧妙地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结合起来,使得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透露出秩序感和连续性。

(四)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指的是在二维空间里运用三维空间的平面表现形式错误地表现出来,其范畴既属于美学也属于数学,具有多视点的特性,利用了人类对光影的感知进行创作,让观者误以为所见的视觉图形呈现的是三维立体形态。

荷兰版画家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作为这个领域的鼻祖运用其扎实精湛的画工及数学思维模式为世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视觉谜团,他的作品是现代数学之美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展现了他对绘画深层次且别具匠心的体悟,笔者对埃舍尔的创作史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据统计他的一生创作了近百幅版画作品,在1937年之后大约有70件带有数学性的作品,其代表作有《画廊》《画手》《观景楼》以及图8的《上升和下降》等。他的作品作为灵感来源被应用在近期大热的解密类手机游戏“纪念碑谷”之中,如图9。该游戏以唯美的插画风格、清新雅致的配色、动听诗意的配乐迅速俘获了大批玩家,玩家通过操控主人公艾达推动一个个可移动交互装置来寻找通关路径。对比游戏场景图和埃舍尔的作品可以发现,场景中艾达在同一座楼梯中环行源自画作《上升与下降》,场景中的瀑布纵向横向周而复始的流动源自画作《循环瀑布》,几何体建筑在推动中发生了形态的变化重组形成了通关装置“潘洛斯三角”,该图形的灵感来源是“不可能立方体”源自画作《瞭望台》。重構后的场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悖论和循环之美,“现实和虛幻”、“矛盾和统一”这两组对立名词有效地结合碰撞出別样的火花,吸引了玩家的注意力,激发了其探索欲和感知度,这也是近年来视错觉插画数字媒体化最成功的案例。

三、视错觉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是人类感受世界最主要的途径,对于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视错觉作为视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其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艺术家们正是利用这种错误知觉进行艺术创作,带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不可能却又真实”的世界。

(一)视错觉插画的思维模式优化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会依赖惯性思维和过往的创作经验,其思维可能会被束缚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之中,这对于艺术家的创意发挥和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若能善用图底互换、矛盾空间等创作手法,画面效果会得到显著的改善,作品变得富有张力和趣味。研究归纳视错觉的创作方法及规律可以在灵感枯竭时快速的拓展思维,沿着图形创意方法持续的思考,能够最大程度地拓宽创作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效传播作品信息和内在启示意义。

(二)视错觉插画的新媒体数字化发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设计的发展趋于数字动态化,视错觉插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凭借着新媒体带来的先天技术优势,影响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若可以结合插画创作规律的同时利用新型科学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将视错觉插画结合AR、VR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可能会为插画创作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提升艺术意境提供更多的可能,使视错觉插画凭借新媒体所带来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低成本全球传播等技术优势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先锋意识的视觉表达形式。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视错觉插画的基本原理、历史成因和作用影响,分析了国内外实践的范例,积极探索视错觉插画的特征及规律,深入剖析了共生图形、异影图形、图底互换、矛盾空间四个艺术创作方法,从而提高了对视错觉插画思维模式和新媒体数字化的认识,对未来的艺术创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
试分析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试论色彩、图形、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设计史视野下的民国期刊版式特征
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分析
基于Photoshop环境下的平面设计刍议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平面设计的创意与审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