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规则演变对男子单打技战术的影响
2019-12-23石栩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 石栩(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引言
自2006年起,国际羽联创新实施了“21分制”羽毛球比赛新规则,这一赛制的创新改变了以往羽毛球比赛的局面,导致原本实力较强的运动员的优势被削弱,加大了羽毛球比赛结果的偶然性与不可控性,也对于羽毛球技战术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只有真正把握羽毛球技战术的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的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提高比赛胜率。
1、羽毛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概况
纵观全世界关于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其规则的演变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规则的形成与诞生期,现代羽毛球运动最早发源于1873年的英国伯明顿镇,是一种供英国上层社会社交娱乐的高雅游戏,在场地设置与比赛规则上都未做出明确规定,只是供贵族在相互击球的运动中收获乐趣。直至1877年,羽毛球规则才正式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场地、比赛人数、比赛分数、击球要求、挂网高度等要素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尚未依照单双打的形式进行明确划分与定义。随着羽毛球规则的逐渐普及,1893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羽毛球协会,针对比赛场地、羽毛球制作要求等作出了更加系统的规定,标志着羽毛球规则初步成型。
第二阶段是规则的发展阶段,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1939年《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了“15分制”、女单“11分制”的比赛规则,昭示着羽毛球规则开始步入了发展阶段。随后于1971年、1982年针对羽毛球运动规则进行了逐渐的增添与完善,进一步增强了羽毛球运动的竞争性。
第三阶段是规则的成熟阶段,1992年羽毛球运动被正式列入到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羽毛球技战术在此时期获得了更加蓬勃的发展。1998年国际羽联颁布了全新比赛规则,针对比赛时间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提高了羽毛球比赛观赏的精彩度与竞争的激烈性,标志着羽毛球规则步入了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是羽毛球比赛的职业化阶段,2001年国际羽联创设了“7分制”、“5局3胜制”,提高了比赛时间的可控性,但由于时间过短不利于运动员实际水平的发挥,于是次年再次恢复了“15分制”,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的劣势局面。于是2006年国际羽联于世界比赛中正式推行了“21分制”,取消了发球权得分制,增加了比赛中得失分的机会,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务必要保持紧绷、高度集中的状态,增加了比赛的竞争性与可看性。
2、羽毛球规则演变对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产生的影响
2.1、运动员体能分配方面
新规则与新赛制的实施提高了比赛时间的可控性,使得原本水平相近的运动员在比赛用时方面得到了明显的缩短。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在男单比赛中每局比赛进入决胜阶段较以往前移了,相应也需要运动员更快的进入到比赛状态中,依据比赛情况进行自身节奏的调整,提高对于比赛环境的适应力,对于不同竞争对手的比赛习惯与技战术特点都能够做到提前了解。同时,新规则在每局比赛中增设了技术暂停时间,相应也为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提供了帮助,因此运动员在比赛的初始阶段便会提高进攻与得分的欲望,进一步提高了比赛速度与节奏感,运动员还需在日常练习中强化体能训练,以此适应比赛的新要求。
2.2、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
新规则与赛制相对降低了比赛过程中的规则束缚,为比赛结果带来了更高的偶然性与可能性,使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时刻保持着高度紧绷的状态进行交锋,不仅要求运动员要具备充沛的体能,还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理学知识层面来看,由于羽毛球运动的体能强度较大、对抗色彩较强且比赛持续时间较长,依据能量代谢理论,其主要依托人体的酵解能系统进行发展,然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爆发力却是由磷酸肌酸在人体内含量的高低所决定的,这也成为了羽毛球运动赢得胜利的关键,因此运动员应当加强对自身磷酸原功能系统的关注。同时,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运动员应当在日常训练中适当增加有氧能力训练项目,具体来说可以选用以下三种方法:其一是间歇训练法,应用此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乳酸耐受力,消除或延迟疲劳状态的出现;其二是重复训练法,应用此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使其快速力量得到发展;其三是持续训练法,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尽快从疲劳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从心理层面来看,运动员可以在日常训练中适当增加模拟训练与实战演练,借助反复训练实现对自身抗干扰、自我调控、情绪调节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心理负荷强度的承载力,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2.3、技战术节奏要求方面
新规则的实行改变了运动员以往的技战术节奏,要求运动员应当紧紧围绕“更快、更准、更狠、更活”等目标进行技术锻炼。从发球角度入手,运动员应当转变以往的保存体力、防守型思想,秉持着先发制人的思想打好第一拍,提高发球的攻击力,以此把握主动权,降低失误情况发生的几率;从进攻节奏入手,应当运用快攻战术,提高回击球的速度与多变性,实现对对手比赛节奏、预先判断力的干扰,提高得分率;从防守角度入手,运动员应当提高防守强度,做到“攻防两不误”,更好的限制对手得分。
2.4、运动员技战术风格方面
新规则的实施对于我国优秀男单的技战术风格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接发球技术入手,旧规则下运动员在发球时普遍应用挑球技术,而新规则下推球、搓球技术的使用频次较以往呈现出显著的提高趋势;从前场区域球入手,旧规则下运动员运用挑球技术的频次较高,而新规则下运动员增加了扑球技术的使用率;从后场区技术入手,旧规则下运动员普遍应用吊球技术,而新规则下多数优秀男单提高了杀球技术的应用比例。此外,新规则下运动员在后场得分方面较以往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网前失误率也相应提高。
3、基于最新羽毛球规则探讨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的优化对策
3.1、当前羽毛球比赛中男子单打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体看来,新规则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羽毛球比赛的特点。在比赛时长方面,比赛用时较以往而言更加固定,严格控制在1h之内,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得比赛结果随着一分球的结束而成为定局;在比赛节奏方面,每球得分制改变了以往的竞赛得失分结构,运动员得分、失分的速度相应得到加快,也使得运动员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状态,比赛节奏得到了明显加快;在比赛胜负方面,每球得分制使得男单选手之间的比分差距得到了缩短,即使实力差距悬殊的运动员在比分方面也不会拉开较大的差距,使得比赛的悬念与观赏性得到了增加。
面对新规则与赛制的改变,男单运动员的技战术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变革趋势。相较于以往比赛而言,男子单打的网前球数量呈现出显著增多的趋势,落点变化较以往也明显增多,以起到限制对手进攻、迫使对手先发高球的作用。同时,在前场技术中搓球、扑球的使用频率显著提升;而在中场对抗中更多的增加了抽球技术,呈现出明显的进攻意识;在后场技术中显著增加了杀球技术的使用数量,选手的主动进攻意识得到了提高,当选手处于被动状态下更多的运用了抽球技术,也彰显出运动员较为明显的反攻意识,相应使得后场技术的得分率得到显著上升。此外,新规则的实施使得比赛中得失分转换速度得到了加快,运动员接发球时网前球数量的增多也使得网前失误率上升。
3.2、男子单打技战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把握进攻主权,实现先发制人。
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作为一种考察速度、准确度、力度与灵活度的职业运动,对于运动者的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规则的实施下运动员务必要就现有规则制定全新的技战术,从而更好的适应运动的变化发展。基于此,要求运动员应当着重掌握好羽毛球运动中的第一拍,以此把握进攻的主动权,通过提高发球质量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借助“威胁球”促使竞争对手在最短时间内陷入到被动状态、使对方的进攻节奏遭到压制,以此提高自己得分的几率。运动员应当在日常训练中掌握好第一拍这一关键点,通过技术技巧训练提高击球所产生的攻击力,使对手接发球时的心理状态与技战术遭到打乱,更好的掌握比赛的主动权。运动员应当确保发球与接发球的动作保持一致,并注重加强动作的隐蔽性,依托强大的爆发力、高速度与精准落点提高击球的威慑力与杀伤力。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攻击力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失误率,这就引导运动员应当依据自身技术水平进行技战术的合理运用,确保掌握主动权。
(2)开展速度训练,打乱对方节奏。
首先从击球角度入手,要求运动员注重提高回球的速度,实现回球路线与方向的灵活变化,形成对对手思维判断力的干扰。在比赛中羽毛球的飞行速度极快,在比赛双方的高速拍击下其飞行与落地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通常在运动员击球前,在经验的积累下都会产生一定的预判能力,针对来球的方向做出准确反应并进行迅速回击,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可以为运动员在有限时间内争取到更多击球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这种条件反射实则是建立在双方彼此间反应的基础之上的,这也就意味着倘若对方具有极为丰富的比赛经验,就会适当施加一定的“反常”举止起到迷惑作用,导致运动员的判断受到错误干扰,进而导致运动员的预判能力下降、反应速度减缓,回球质量有所降低,从而陷入了被动状态。因此,要求运动员确保能够提高击球的灵活度与变化感,使对方难以依据自身举止判断己方的作战意图,确保击球的动作保持一致、隐蔽,尽量克制手腕在击球时所产生的微小动作变化,通过假动作与后场杀球提高自身的得分率。
其次从回球节奏角度入手,要求运动员应当提高其快速移动能力,通过速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寻找到有利位置进行回击球。要想在比赛中更好的把握进攻与防守的主动权,要求运动员应当注重假动作技巧的合理运用,起到迷惑对手判断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落点的准确度与羽毛球的下落速度,借助短球、平快球攻击使对手的击球重心产生偏移,实现对对手启动节奏的干扰与步伐的破坏。
最后从进攻策略角度入手,为更好的适应比赛规则的演变,要求运动员应当转变以往的保守打法,在进攻策略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扣杀球、劈杀球的击打数量,借助速度和变化实现对对方的压制,提高对手防守失误现象的发生几率,从而使其陷入被动回球境地,进一步实现对竞争对手心理层面上的施压。
(3)强化心理素质,降低心理负担。
羽毛球比赛不仅仅考验了运动员的身体技能与素质,其竞争性也加大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考验,某种程度上来讲球员的心理素质也是左右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新规则的发布使得每一球的得分都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比赛得分的无限接近、比赛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关键分与失分等问题的增加都会带给运动员更大的心理负担,因此要求运动员务必要有强大的心理负荷能力。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一定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明确自身所掌握的技战术球的优势,在反复练习中强化动作技术基础培育,并有意识的磨练自身的意识与品质,控制技术动作幅度、提升动作的细腻感,在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注重平衡心态、冷静观察,依托自身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水平与稳定老练的心理素质,真正提高高质量球的击出概率,掌握比赛中的致胜先机。
4、结论
总而言之,规则的演变与赛制的创新无形中加大了羽毛球比赛的偶然性与不可控性,优秀男单运动员在技战术方面应当着重提高发球质量、掌握进攻主动权,做到击球隐蔽、快速出球、落点稳定、路线多变,真正借助先发制人使对方陷入被动状态,牢固坚持“每球必争”思想,降低主动失误问题发生的概率,以此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对不同技战术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羽毛球运动在新的时期朝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