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12-23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淄博 256414)
目前,我国从事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无损检测)专业教学或技术培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约100余家,除各类培训机构之外,其少量分布在本科院校中,部分分布在各类职业院校中,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等近30余所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无损检测专业的教学现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亟待关注的课题。笔者对高职院校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 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方向不明确
无损检测技术不是一种直接的生产技术,而是作为工业的“医生”,在不损害被检验对象的使用性的前提下,应用多种物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件进行有效检验和测试,其在机械装备制造、冶金、石油化工、兵器、船舶、航空与航天、核能、电力、建筑、交通、电子电器、医药与医械、轻工直至食品工业等行业,以及地质勘探、安全检查、材料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正因为无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片面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一些高职院校没有经过严肃科学的论证,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行业背景、地域特点的情况下匆匆开设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其课程体系是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的,突出职业性、技能性。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无损检测专业方向不明确,界定不清晰,特点不突出,而为专业的后续发展埋下诸多隐患。
1.2 缺少主体地位
根据调查还发现,一些学校并没有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但为了学科的完整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来设置。如山东职业学院在铁道车辆专业开设了无损检测专业课程,主要面向钢轨、车轮等铁路交通领域的检测;威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了无损检测课程,主要面向机械工程材料的检测。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无损检测技术,但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无损检测工作还非常困难。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有其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在无损检测领域培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工作一线熟练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在高职院校开设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以服务其他专业,而不是从属其他专业。
1.3 人才培养缺口较大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之一就是“质量为先”,无损检测必然是实现工业4.0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普遍按国际惯例实行第三方检测,即一方生产、一方检验、一方监督。“一带一路”建设更急需有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无损检测技术人才。
据统计,我国20世纪末各行业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有10万人左右,近10 a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机械制造、化工、冶金及基础建设的增长速度更是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无损检测人员的需求以年约10%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无损检测人员的缺口大致为:Ⅲ级人员2 400人,Ⅱ级人员16 000人,Ⅰ级人员13 000人[1]。
1.4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分析表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缺少实习实训资源,师资水平和生源水平不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 缺少实习实训资源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熟练操作各种无损检测仪器,实施检测工作以及维修检测仪器等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均离不开充足的实训资源,而在一些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缺乏、投入有限、设备少以及设施配套不齐全,学生的技能训练机会少,实效性差。因此,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无损检测技术在国内属于新兴行业,在高职院校中从事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大部分教师没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学习。又由于教师在学校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参与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技术经验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 生源水平差,教学难度大
无损检测技术无论在理论性、系统性和工艺性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其涵盖了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子技术、测量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基础就有声、光、热、电、磁、电磁、机械、放射线辐射、物理化学、粒子束、高能物理等[2]。即使高职教育降低了理论深度,但生源水平仍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是高考成绩较差、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或者是中职生考入的对口高职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吃力,难以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和学生现实情况的矛盾,加大了教学难度。另外,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也很难跟上发展的步伐。
2 如何解决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明确专业方向的定位
开设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应以学院办学定位为参照,结合学院的发展规划、行业特色以及地域优势,确定无损检测发展方向,既要兼顾无损检测技术的共性,又要重视专业特色。如:兰州石化职业学院的无损检测侧重于石油化工材料方面的检测,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侧重于船舶建造中的检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侧重于机电等压力容器方面的检测。
2.2 突出专业主体地位
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源于其他专业,服务于其他专业,但从专业体系上看又独立于其他专业,有其自己的主体地位,应具备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3]和具体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在高职院校中,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并采用适合高职生特点的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方法。
2.3 增加人才培养数量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相关的无损检测企业、机构建立紧密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学生自进入订单班起就不断地学习无损检测知识,并能到订单企业实习,最终通过考核有机会进入无损检测企业或机构工作,从而解决无损检测人才缺口问题。
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应引导家长和学生消除对无损检测专业的偏见,让学生和家长对无损检测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吸引学生报考无损检测技术专业。
2.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拓宽实训资源
高职院校除了加大资金投入购置相应的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外,还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解决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设计、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技术等专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无损检测领域开展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无疑是拓宽实训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训资源共享正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关注。无损检测技术涉及领域广泛,检测方法多样,一个学校不可能配置无损检测领域的所有仪器设备。这可以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实训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弥补高职院校在设备、经费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4]。
(2) 提升师资水平
从企业引进有技术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对转岗从事无损检测的教师进行进修、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考取无损检测二级、三级证书。
(3) 提高生源质量
如前所述,无损检测技术涉及领域广泛,在高职教育层次,属于典型工程技术类专业,对学生有较高的知识要求。为提高生源质量,应在确保数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招生门槛,尽可能招收理科学生,杜绝招收文科学生。
3 结语
高职院校应以学院办学定位为参照,结合学院的发展规划、行业特色、地域优势,明确无损检测专业方向;无损检测技术源于并服务于其他专业,但又独立于其他专业,应有其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确保人才培养数量;高职院校应多渠道拓宽实训资源,提升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