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发展路径研究
2019-12-23蔡洲秀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 蔡洲秀(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的职业体育的发展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羽毛球职业倶乐部超级联赛是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已初具规模,但与国外同类职业体育联赛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总结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的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更好的发挥羽超联赛的价值。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整体角度对羽超联赛进行分析,并紧密结合羽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进行研究,在现有的有关羽超联赛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依托体育产业管理的视角,能够找出适合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其他职业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中国羽毛球协会官网上查阅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对羽超联赛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而完整的理解,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3.2、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文献资料及调查信息进行统计和理论分析。
4、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概念及现状
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是中国羽毛球协会与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羽毛球职业赛事。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于1999年开始,但直至2002年,国家队才同意让所有队员参与联赛,参赛队伍由3支扩展到23支。之后由于我国联赛市场的不成熟以及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羽超联赛在经过四个赛季后停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羽毛球市场发展的契机,为了提高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0“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改名为“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2012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将参赛俱乐部由8家俱乐部改为12家俱乐部,赛季注册运动员比上年增加了一半。12支俱乐部根据相对地理位置分为了北区和南区,自此羽超联赛的分布更加广泛,各俱乐部的比赛在多个城市举行,这很好的带动了各地羽毛球运动的发展。2014年的羽超联赛为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实行5局3胜制。2015年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出现俱乐部数量偏多,明星球员分散,联赛的吸引力降低的趋势,因此对今后联赛的时间作了固定,为传播运营商、赞助商、观众提供了独立的空间,为提升联赛质量奠定了基础。2016-2017年间,参与超级联赛的俱乐部数量保持8个。但2017年的联赛没有主冠名商,赛事吸引力有所下降,这反应出了羽超联赛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5、分析与讨论
5.1羽超联赛发展问题分析
(1)影响羽超联赛市场化程度的因素。
首先,羽毛球俱乐部部门设置不健全,缺乏对法务、行政、开发、财务在内的部门设置。法务部门的缺乏使俱乐部相关法律问题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不能维护各俱乐部的权益。行政部门作为制定羽超联赛管理准则的主要部门,该部门的缺失或者是功能不健全影响了俱乐部的形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开发部门缺失使得俱乐部的开发和发展工作无法实现,直接影响羽超联赛的的举办质量。现有的财务部门不能充分保证俱乐部的资金需求,影响了俱乐部自身的发展。其次,俱乐部产权不清晰。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部分选择与企业合作和企业赞助,这种模式易造成俱乐部产权不清。最后,羽毛球后备人才储备较少,人员流动不畅。羽超联赛由于俱乐部人数的限制,浪费了较大数量的羽毛球运动后备人才。这直接影响到羽毛球运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实际作用显现需要时间
(2)影响羽超联赛品牌建设的因素。
自2010年羽超联赛以来,中国羽协一直致力于羽超联赛品牌的建设工作,但影响羽超联赛品牌建设的因素仍然存在。第一,羽超联赛赛制的不稳定影响了羽超联赛的品牌建设。羽超联赛多次出现比赛时间、赛程、规程等都有较大调整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各俱乐部的招商、宣传、广告制作及门票销售,导致赛事吸引力不足,阻碍了羽超联赛的品牌建设。第二,品牌推广不利,联赛曝光率较低。虽然从2013年开始,羽超联赛委托专业运行公司负责联赛的商业权益开发,羽超联赛的品牌推广当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媒体的宣传。但相比较于中超联赛、CBA联赛,羽超联赛的品牌推广效果有显著差距。第三,从羽超联赛的运行情况看,中国羽协与赛事组委会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在联赛运行中,各俱乐部直接受赛事组委会的管理,同时也受省市体育局的领导,责权不清问题日益凸显。各俱乐部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影响了投资人投资积极性,对联赛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联赛的品牌建设。
(3)影响羽超联赛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的因素。
赞助商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每一届几乎都有俱乐部没有找到赞助商的情况出现。整个联赛的招商过程也是困难重重,联赛走过6个赛季,只有2015-2016赛季获得一次赞助商冠名。因为联赛虽是商业化模式,但俱乐部既没有联赛的管理权和运营权,也没有运动员的归属权。政府在联赛的举办过程中通过行政干预控制了联赛的管理和运营权,这违背了“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从而严重影响了赞助商的积极性。没有长期赞助商,甚至没有赞助商,对于俱乐部的建设非常不利:俱乐部无法做出长期发展规划;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联赛(包括队员的引进、赛事宣传推广、赛场布置、氛围营造等等);无法培养本土球迷、观众的忠诚度和自豪感。
在赛事推广上,中国羽超联赛没有建立起来较完善的前期推广、宣传工作制度。例如:2014-2015赛季,12月8日举行新赛季球员摘牌交流大会,27日就开始比赛。从摘牌、抽签到比赛开始,中间只有短短20天。在这期间,中国羽协要确定对阵顺序,各俱乐部要联系主场并对场地布置,同时还要继续和未签约球员接触,做好引援工作等等。在如此短的时间,与联赛相关商务运作工作都很难做好,更何况是做好联赛的推广宣传工作。
5.2、羽超联赛发展对策分析
(1)提高羽超联赛的市场化程度的对策。
在部门设置方面,羽超联赛的管理部门和俱乐部之间的需重新规划,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加强羽超联赛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渐放权,将原本直接对羽超联赛的控制转变成对大局上的掌控,在这一职能转变后需要结合市场特点,为俱乐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比赛机制,让俱乐部能在市场中更为稳定的发展。
人才培养上应建立羽毛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库,更好的保证羽超联赛的发展。在羽毛球运动的后备人才上给予支持,能有效的提高羽超联赛的水平。在建立羽毛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尽量平均分配各地的羽毛球人才,尤其是对于西北地区,可采取自我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俱乐部之间势均力敌,增强比赛的观赏性。羽毛球后备人才需要从青少年中选择,在今后参加比赛的时候能保证每届羽超联赛的俱乐部人员齐全,而且参加比赛的羽毛球运动员的综合水平较高,从而更好的进行我国羽超联赛的市场化推广。
(2)加强羽超联赛品牌建设的对策。
首先,应稳定联赛赛制,为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逐渐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赛制和章程。加强俱乐部建设要求,提出俱乐部建设等级标准,建立完善的俱乐部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其次,为加强联赛的推广效果,应在原有的媒体宣传渠道上,加大各类媒体宣传力度,重视并利用好主场宣传的优势。注重赛场体育展示细节,丰富比赛内容,在比赛间歇增加啦啦操表演,明星球员互动环节等,提高观众赛事体验感,以此来提高上座率;最后,在管理模式上,应处理好兵羽中心、羽毛球协会与俱乐部的关系。一方面,兵羽中心、中国羽协要进行彻底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能力,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对羽超联赛的管理将从直接管理逐步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另一方面,兵羽中心、中国羽协职能的转变要求他们在工作重心方面进行市场调整,将政策、投资、人事权等核心、权利逐步移交给俱乐部,创造良好的联赛发展环境,加快联赛的市场化进程。
(3)提升羽超联赛品牌策略的实施效果的对策。
在提供高质量的羽超联赛比赛产品,开发赛事周边产品的基础上,提高品牌策略的实施效果。羽超联赛和各俱乐部要加强自身资源的开发,开发赛事周边,增强自我创新能力的同时获得利润。设计联赛吉祥物,在赛场附近出售印有俱乐部logo或明星球员的纪念服装、体育装备及其他纪念品等周边产品,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在羽超联赛的比赛中重视赞助商的作用,并在比赛中加大与中间商、推广商的合作力度,吸引更多先进的经营理念。可以让企业和个人对羽超联赛进行投资,增加赞助商与无形资产的开发。通过对羽超联赛的冠名和赞助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羽超联赛尚处于树立品牌的初期,需要注重品牌效应,注重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应重新对羽超联赛进行定位,然后树立良好的赛事形象。通过对联赛各方面的的调整,优化和赞助商、媒体等方面的关系,树立培育品牌的长远意识,持续进行品牌培育工作。
6、结论与建议
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羽毛球职业赛事,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建设不足、营销策略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使羽超联赛更符合职业联赛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需求,提高羽超联赛的社会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羽超联赛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