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时代性、群众性、多样性是群众美术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
2019-12-23许青
许 青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已日益走向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文化复兴和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宽广辽阔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也在呼唤群文工作者、群众美术要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必然。群文美术接近基层,担当美丽中国振兴责无旁贷。本人在长期的群文美术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坚持时代性、群众性、多样性,既是群文美术的基石,也是发展群文美术的重要前提,这一点在荣成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坚持时代性的实质是高昂主旋侓,是对群文美术的定向和把关,是总基调
地处胶东半岛的荣成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历史上看,这里与中华大文化血脉相一致,在1000多华里的海岸线,分布着诸多的史前文明和历史文化。特殊的地理和人文构成了这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岁月背景的灿烂文化和人文风景。据荣成道光县志记载,早在唐代,荣成的赤山就成为了中日韩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这种以海运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当时荣成文化的空前繁荣,诸如宗教、诗文、绘画等都较为兴盛。清朝时期,这里也出现了一批小有名气的文人墨客。
新中国成立后,荣成市的石岛、大渔岛、牧云庵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画村,不仅创造了富有沿海和荣成特色的荣成年画、渔民画、农民画,也产生了一批土生土长的画家,这些生动活泼的画作和从垄沟里走出来的艺术工作者也为当地的文化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了解,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仅石岛、大渔岛、牧云庵等地因“画村”效应,每年接待大专院校前来写生的师生达上千人次,荣成也因此名扬遐迩,因而历史上,国家文化部也曾授予荣成全国画乡、剪纸之乡和渔家锣鼓之乡的称号。
改革开放的前期受大形势的影响,荣成的群众美术在热浪滚滚的经济冲击下,也曾一度严重受到羁绊,使原来兴盛的群众美术在断层中时隐时现而呈现出“营养不良”的态势。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群众文化犹如“雨后新笋”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荣成的群众美术更是“随风潜入夜”,达到了“好风凭借力”的效果。之所以能呈现这样的效果,其理由和原因有三。
一是时代因素。从历史来讲,一种伟大变革的出现,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高潮的到来,文化从来就担当着推动历史前行的重要使命。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文化必然伴随前行,二者应该也必然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相得益彰。近年来,荣成市的群众美术正是在这种高昂的主旋侓下做到了政策给力、编制到位、资金保障、活动保证,不断将群众美术推向制高点。据统计,荣成市已建立了以群众文化为中心的群众美术市镇(街)村三级网络,以社区、居委会、村为载体的群众美术培训学校,培训群体达三百多个,平均每年参与群众美术培训、创作、展览达三万人次。创作、发表、展览作品十万余件。
二是地缘因素。荣成市地处黄海西岸,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怡人,大美的荣成山水为群众美术事业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地缘优势。荣成市天鹅湖为世界四大天鹅湖之一,它所呈现的美丽与自然生态每年冬季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绘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前来创作、写实。另外,荣成市有着世界珍稀的海草房,呈带状分布于荣成千华里的海岸线上,这种民居不仅是国家、山东省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随着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推进,这些海草房民居在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每年以海草房为主题的群众美术创作、展览不计其数,研究人员络绎不绝。群众美术作品都在十万件以上,为新时代打上了靓丽的城市标签。
三是传统因素。荣成群众美术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更具备坚实的人文基础,这是荣成群众美术迈出时代铿锵之声的重要支撑。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是坚持时代主题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荣成市的群众美术做到了“既天女散花,又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调和统一”,促进了全市群众美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一批传统画村、特色渔民画群、海草房美术坊应运而生,这些村、群与坊,与荣成市构建的整体文化大格局有机对接,真正发挥了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灵魂作用。从天尽头的美术馆起,以花斑彩石画廊、中我岛画村、东楮岛画庄、院夼画屯为连线,形成纵贯荣成南北千里海岸线上的群众美术大长廊。
二、坚持群众性,实际就是要激活人民群众乐见向上的精神追求,实现美术的闻而画之作用
“二维方向”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文艺方针,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把文化作为一项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文化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是近年来我们党对文化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一个不切实际、不贴近基层和群众的美术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纵观近几年荣成市的群众美术之所以风生水起、方兴未艾,群众文化工作者、群众绘画作品在国家频频获大奖,总结一条,是因为群众美术接地气,深入基层,是作者在实践中、群众中得以感受生活,感受改革的活力,广大人民群众又在参与中收到获得感、成就感和艺术感,从而推进了健康向上的社会向前发展的格局。坚持群众性,还应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下移或放到基层,放在群众那里,要从实际出发,在群众中找答案,力戒把自己“束之高阁”,浮在上面,这样不可能创造出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文化产品。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产物。无论从主观要求,还是从实践出发,都要求文化工作者孜躬倾身,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比辉煌的惊世之作。近年来,荣成市书画院、荣成市美协、荣成市博物馆、荣成市文化馆每年都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荣成画家画荣成”“美丽乡村入画来”“美丽荣成五彩色”等等,不仅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实践活动,还激发了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活力与创作思维,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
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成为群文美术事业的主角、主体。坚持群众性,并不是说文化工作者工作的下移,深入群众就达到了群众美术的群众性了,而是说,关键在于真心实意地把我们的群众美术事业做到实处,使之成为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现代美好生活的载体,要让人民群众唱主角。通过荣成市100多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庄的美术辅导站,以及农民、渔民绘画课堂来看,全市有近万人在现代生活中,拿起了画笔,当上了土画家和美术明星。他们都是在新时代涌现出的群众美术群体,成为荣成美术事业的生力军。
第三,生产出高质量并具有时代气息的美术作品是坚持群众性的根本。文化一词,文以化之,只文不化那是没有效果的文化,群众美术事业的发展最终是要见人见物的。对群众美术而言,就是要体现在“人”这一核心上,所有的生产生活最终是通过人的行为发展出来的。近年来《五月的海风》《海带女》《谷雨节》《牵挂》等一批表现荣成题材的精品力作,都在国家级别的美术大展中入选或获奖,荣成市现有国家级美协会员14名,省级美协会员30多名,荣成美术作品每年在省级、国家级举办的美术展览中入选或获奖的作品达30幅以上。
三、坚持多样性,实际是说群众美术的方法、眼界和视角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来为我们党文艺工作的方针,坚持多样性的群众美术,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点。世界是多彩的,也是多样性的,这种自然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带来文化的多样性,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用片面、僵化的思维和视角去观察社会、审视社会,而必须学会用全面的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自然和社会,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百花园才会更加姹紫嫣红、景象万千。多年来,荣成市的群众美术牢牢坚持这种观点,使群众美术思路更加科学清晰,方法更加切实有效,从而呈现出专业、业余、外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良好美术态势。其中,每年有全国大专院校来荣成写生实践形成常态,并促进了一批院校派绘画写生基地的建设,为荣成群众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据统计,这些院校实践基地每年为荣成培训上万人次,不仅推动了一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的生产,也培训出一大批群众绘画人才,开展具有格局特色的群众美术活动,也为当地的文化振兴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启更多的传统画村和社区画群,是近十年荣成美术事业的重头戏和主轴。荣成市书画院、美协通过与社区和特色文化村联姻,形成了一个以专业文化机构为支撑,以村庄、社区为组织构架,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绘画群体,成为有组织、有制度、有规范的群众美术培训网络体系。营造出牧云庵渔民画、大渔岛年画、石岛油画画风群体和村落,成为荣成市群众美术厚积薄发的中坚力量,为城市繁荣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给“草根”和民间画家英雄用武之地,使其成为带动群众美术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荣成群众美术事业的又一亮点。高手在民间,这话用在荣成群众美术事业再恰当不过了。荣成美术异彩纷呈,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一批自然天成、出师有门的群众美术“绿林好汉”,他们不仅画风各异,而且他们以其自身的力量培植了一批批美术力量。近年来荣成在政策上给他们设平台,在资金上给以支持鼓励,使其成为荣成美术的又一支升级力量。
结语
群众美术是新时期群众大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作为的,只有深耕细作,也才能硕果累累。实践证明,只有牢牢坚持时代性、群众性、多样性的文艺观,才能使我们的群众美术事业更加坚实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