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难题与破解研究
2019-12-23黄奇杰侯凤芝
黄奇杰 侯凤芝
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政策保障。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路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公平,市场用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则在于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创造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一、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成效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充分利用政府公共文化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实现“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所述的社会力量是指非政府组织以外的能够参与文化扶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
(一)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
文化扶贫就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提高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和物质上进行扶助,而要想贫困地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加强经济扶持,也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经济,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政策,培育社会组织,通过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个人、团体、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旨在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争取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针对区域文化发展不均衡现象,浙江省政府以“提升短板,促进均衡”为目标,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从文化投入、文化设施面积、文化产品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全省各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关数据进行采样,确定金华等3个市重点推进市本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泰顺等7个县努力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浙江省财政部门专门设立1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市县建设。
贵州省毕节市通过政府购买,实现村级文化管理员全覆盖,坚持文化岗位扶贫,优先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及具有一定文化的劳动力中招募村级文化管理员。毕节市共招募了3648名村级文化管理员,财政每年投入3500余万元,每人每月给予不少于800元补贴,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毕节市不仅增添了文化岗位,还开拓了文化扶贫路径,破解了村级文化活动和阵地缺乏专人组织管理的难题。
(二)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文化精准扶贫
文化精准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对贫困地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动机可分为慈善感恩情怀支持下的主动参与和政策措施激励支撑下的联动参与。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形式多样,有独资、合资兴建文化基础设施,创办文化扶贫实体企业,捐赠赞助公益文化活动,等等。
1.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是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很多个人、企业愿意参与到祠堂的修建、族谱的整理工作中来,并积极出钱捐物。山东省临沂市盛庄街道十里堡社区文化中心践行“以文化人”的管理理念。2014年5月,为了实现社区居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十里堡社区居民筹资建成了集乡村记忆馆、村史博物馆、居民文体娱乐中心、孔子文化广场为一体的社区文化中心,还有以“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为主题的乡村记忆馆,从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令生活、历史名人等四个方面全面再现和还原了源远流长、淳朴厚重的乡村民俗和民风。在村史博物馆,各种老照片、老物件展示了十里堡600多年的历史。居民文体娱乐中心集儒学讲堂、夕阳红驿站、柳秦剧团活动室、3D电影厅、图书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为一体,在不断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的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得以延续。
2.参与文化活动品牌创建
各地在确保活动公益性的基础上,将政府公共财政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探索“政府搭台、群众主体、社会(企业)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举办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时,民营企业借助人才优势,积极组织节目并参与其中。滁州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公共文化活动,从2014年起着手打造“出彩滁州人演出季”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该项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广场演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展示才艺、人人出彩的平台。“中国农民歌会”已连续七届在滁州成功举办,享誉国内外。2018年,滁州市本级预算安排文化强市专项资金1400万元,其中包括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
3.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形式。安徽省金寨县按照“统筹规划、城乡共建、突出重点”的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新建了金寨县影剧院,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金寨县文化中心,梅山图书分馆,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226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金寨县是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突出文化扶贫作用,快速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2018年9月贫困村农民文化乐园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方式,金寨县兴建了大别山艺术馆、金寨县中影名门国际影院等文化服务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有效补充。
4.参与文化场馆社会化管理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管理是提高场馆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利用文化站场地设施,提高文化站服务效能,顺应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群众,龙游县探索开展社会化运营文化站管理模式:镇文化站提供场地设施,社会化文化服务公司提供辅导培训,配合全镇开展文化活动,镇文化站对文化站运营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和考核,以考核得分情况发放公司的服务经费。2016年以小南海镇文化站进行了试点,委托衢州市天歌文化集团公司负责文化站的运营。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安徽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设立乡镇综合文化站社会化运营试点,全省139个博物馆纪念馆、107个公共图书馆、120个文化馆、14个美术馆、143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
5.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贫困地区在文化扶贫中,注重社会文化人才的培育和作用发挥。2016年,云南省开始实施“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项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省文化厅组织审核的方式,将有文艺专长、热心社会公益、乐于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文艺骨干和文化能人招募为农村文化志愿者,目前共选拔129人。同时,建立规范的农村文化志愿者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能力建设。吉林省靖宇县通过外出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专业队伍和文化志愿者的学习培训,每年举办县级培训40次左右,结合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对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集中和分散培训;根据行业特点,每年举办文化场所业主、社会体育指导员、音乐舞蹈人才等培训,有效提高了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6.参与特色文化产业扶贫
我国各地区在文化产业扶贫方面,主要是通过党政有关部门出台规划、制定政策、支持资金,采取“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电商+农户”“经理人+农户”“文化活动+农户”等方式,实施文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对象脱贫。青海重视地方特色创意文化产品开发,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举办唐卡、石艺画、绒毛画等传统工艺美术培训。近年来,青海文化企业由最初的926家增加至现在的1591家,从业人员(多为贫困户)从2万人发展到10万人,产值从2亿增加到26亿。贵州正安吉他产业园2017年生产吉他500万把,产值过50亿,解决就业人口1.2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二、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难题剖析
(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动力、激励机制不健全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已形成共识,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目前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在政策制定、资金保障、激励措施、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协调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运行新格局。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引导、组织、扶持社会力量自觉参与文化建设,构建适合当地民众参与的良好机制。
(二)社会力量发育不完善、参与程度不足、参与范围有限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贫困地区的社会力量发育不完善、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程度不足,表现为参与模式浅表性、参与频率低频次;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受限。目前的政策文件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及场馆建设为主,较少涉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的生产领域,最为普遍的政府购买式参与在范围上基本局限于演出服务领域,购买范围边界的延展难以突破。因此,今后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就要在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扩大参与范畴、创新参与方式和途径等方面下足功夫。
(三)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估不到位
目前,对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成效、公众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不到位,导致易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相关评估工作,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逐渐意识到评估激励的重要性,但由于社会力量的实力不同,参与类型、提供的资源差别较大,实施评估有一定的难度。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还是以政府主导的方式,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还在孵化期,应以培育为主,逐步形成亮点。因此,对社会力量的评估要求不能太高,应设计合适的绩效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类型、标准、权重设计因单位而异,并侧重从服务内容和社会影响维度进行评估。
(四)对政府主导与社会化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深刻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始终是政府,建设主体为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地位不可改变,公共财政支持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保障方式,公共文化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的具体方法上完全可以采用市场机制,但方式转变转移的是具体任务而不是主体责任。目前,各地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和监督不够,个别地方政府甚至以社会化发展为借口对公共文化服务推责任、甩包袱,把社会力量参与方式创新探索简化为“一包就灵”“一买就灵”。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服务效能而不是弥补投入不足。
三、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社会力量是文化精准扶贫的生力军,是造血式、可持续扶贫,是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也是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所在。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凝聚“文化扶贫是全社会责任”的思想共识
贫困地区多数为革命老区,曾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文化扶贫开发是对贫困地区的感情回报,不能把文化扶贫只当作是政府的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来推动,要运用市场的手段,依靠市场的力量、社会的资源来推动,最广泛地发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精准扶贫。
(二)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制度保障体系
在政策制定方面,逐步吸引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制度,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在资金保障方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引导资金及使用管理办法,以财政投入为先导,扩大社会捐赠渠道,发挥社会扶贫“众筹”平台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多渠道、常态稳定的资金支持。
在激励措施方面,对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用地优惠、资金补助、税费减免、荣誉奖励等,激发其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在宣传推广方面,依托媒体融合优势,营造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群众乐于参加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运行管理模式
首先,创新不同社会力量主体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全民阅读推广、广播电视服务、数字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参与模式,包括政府购买式、民办公助式、公益捐助式、企业营销式、志愿服务式等,总结文化扶贫的地方经验和实践样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调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运行新格局。其次,总结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与休闲旅游文化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新经验与新做法,强化文化“造血”,推动文化扶贫。
(四)组建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志愿者的服务网络
专业文化人才匮乏是制约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重视贫困地区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首先,要注重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专业的文化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特殊文化人才的引导作用,为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化扶贫志愿者行动,建立文化扶贫志愿者组织,组织和支持各类志愿者参与文化扶贫调研、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五)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绩效评估体系
要确保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就必须建立和实施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信息公开、激励、退出机制,通过评估激励,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文化扶贫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文化服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一方面,对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参与、活动参与、服务提供的情况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路径、方法和渠道进行定期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在文化扶贫绩效考核工作中,将社会力量参与成效作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考核指标,设置较高的权重,对在文化扶贫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成效显著的市县给予奖励,以鼓励基层文化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六)营造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舆论环境
要营造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文化自觉,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功能,切实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一是做好政策的宣传引导工作,宣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的意义,精心做好政策解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的积极性。二是做好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的项目发布,根据区域特点、受众特性,定期公开服务项目、重大活动的推介信息和参与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公平参与。三是建立文化扶贫成效的公示制度,形成社会监督。四是宣传典型,带动全社会参与,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
结语
社会力量是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构建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强调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鼓励年轻人与新生力量加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应积极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队伍中去,发挥自身优势,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另外,政府应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基层公共文化中心服务管理工作,发挥年轻群体的新生力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