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9-12-23杜雅静郭叶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卷儿童影响

□ 杜雅静 郭叶(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1、问题的提出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关乎祖国的未来的发展。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视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养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将促进学前儿童更好地对人接物与适应社会。那么,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存在着怎样的影响?以及这个影响是否为积极健康的呢?对于此问题的解答,尚未有学者做出明确的相关定论。带着这样的疑问,希望通过运用儿童心理评价量表《长处与困难(SDQ)》量表,探究儿童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为排除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将作一系列控制变量的相关分析,以期为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随机选取上广州市城区5所幼儿园,其中番禺区2所,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各1所,男生105人,女生96人,共计201名学前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具体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查阅国内外运动参与、学前儿童、儿童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从不同的学科领域获取与本研究的相关知识,对所获取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2)逻辑分析法。

通过广泛阅读前人对运动参与、学前儿童、儿童亲社会行为等相关的研究学术成果,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再结合本研究的想法

与思路,拟定文章框架和确定控制变量。

(3)问卷调查法。

采用中文修订版《长处与困难(SDQ)》量表,分别到5所幼儿园向家长统一讲解问卷的条目后,再发放问卷。第一次发放221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97.74%;时间间隔一周发放第二次问卷,发放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97.22%;时间间隔一个月发放第三次问卷,发放210份,收回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95.71%;三次发放的均为同一问卷。问卷的排除对象:①三次问卷填写不是同一监护人;②未完整完成3次问卷填写的。

此外还发放父母与儿童基本情况的问卷221份。主要内容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收入以及儿童的性别、BMI值,5个变量。

2.3、研究步骤与假设

(1)研究步骤。

第一步,理论分析:查阅儿童相关的理论资料,研读中外文献资料,为文章提供理论基础;第二步,拟定总体思路,进行研究假设;第三步,为排除环境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将父母与儿童的5个变量设为控制变量;第四步,科学建模:建立合理的数据分析模型,对数据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第五步,结论建议。

利用收回的调查问卷做 “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的数据挖掘分析。利用SPSS 22.0中的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将“亲社会行为”作为数据模型中的因变量:得分为0-5分,设置中用“0”代表亲社会行为不通过;得分为6-10分,设置中“1”代表亲社会行为通过。将“体育活动”作为自变量。体育活动的频率:从不参加、几乎不、偶尔、一周一到两次、每天,这五个等级,分别用的代码“0”、“1”、“2”、“3”、“4”表示,同时,将“从不参加”设为对比参考类别。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社会阶层、收入,以及儿童的性别、BMI值,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假设。

假设体育活动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有显著影响,并且参与体育活动频率的不同,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关系也不同。

3、结果与分析

3.1、基本理论与研究基础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困难与长处问卷(SDQ):由儿童心理学家Goodman最早于1997年编制并应用,是一种用于2-17岁青少年儿童的短期行为筛查问卷。主要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评估儿童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同伴关系问题、亲社会行为,这五个因子。问卷中有25个条目,每个条目中0分:不符合;1分:有点符合;2 分:完全符合。其中第 7、11、14、21 和 25 这 5 个条目为反向记分。亲社会行为得分越高,提示亲社会行为能力越好。本文中采用的是《常处于困难(SDQ)》父母版。

学前儿童:学者们把人从出生到幼儿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出生和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婴儿期:1个月至1岁;学步儿时期:1-2岁;早期儿童期:2-6岁,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在本文中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本文的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岁儿童。

体育活动:学前儿童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包括一些有组织或自由的身体活动。

3.2、数据分析

(1)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与亲社会行为。

将调查问卷中201名学前儿童的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儿童运动参与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其中将游泳、攀爬、玩球、骑车、轮滑、游戏追逐,这6个体育活动项目为自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在结果中,得到的Logistic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30)=180.471,P<0.005。该模型解释了亲社会行为通过与不通过的5.40%变异(Nagelkerke R平方)并能够正确分类93.8%的研究对象。模型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0.9%,阳性预测值为93.83%,阴性预测值为71.43%。

模型纳入的6个自变量中,游戏追逐、骑车、攀爬、玩球(每天)这四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其中攀爬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负向的。B代表回归系数,通过B值的正负,判断影响的高低。游泳分了两类,即参加与不参加。除此以外每项体育活动的代码号“1”“2”“3”“4”即分别对应的频率为:几乎不、偶尔、一周一到两次、每天。游戏追逐频率为:几乎不、偶尔、一周一到两次、每天,其亲社会行为通过分别比从不参加游戏追逐的高2.264、2.953、4.629、4.693倍。骑车频率为:几乎不、偶尔、一周一到两次、每天,的亲社会行为通过分别比从不参加骑车的高2.246、3.589、3.274、3.910倍。玩球频率为每天的亲社会行为通过比从不玩球的高2.314倍。爬树、攀爬频率为:几乎不、一周一到两次、每天,每增加一个单位,亲社会行为通过的概率分别降低33.1%、41.6%、51.6%,攀爬类活动对亲社会行为发展起负向作用。

(2)在加入控制变量下体育活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学前儿童由于还未正式进入小学阶段,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其父母,父母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因此将父母的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儿童的性别与BMI值,这5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亲社会行为作为因变量,儿童体育活动作为自变量,所有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在结果中得到的Logistic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44)=130.691,P<0.005。该模型解释了亲社会行为通过与不通过的5.3%变异 (Nagelkerke R平方)并能够正确分类94.2%对象。模型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5%,阳性预测值为94.05%,阴性预测值为71.43%。加入控制变量后,除攀爬类活动外,其他的体育活动依旧具有显著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活动对促进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是要注意运动项目的选择。与他人互动较多的项目如:游戏追逐,对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自由度太强的项目如:攀爬,这类体育活动往往是一人参与,基本不涉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这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具有负向作用。游泳与轮滑是在学前儿童培训项目中开展较好的体育活动,但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这两项活动对促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具显著性。这两项运动属于技术技能含量相对较高的活动,对学前儿童来说,是因为学习这种技能太困难?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这是值得往下进行深究的。

4.2、建议

体育活动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显著正向作用,应建议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参与项目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有组织在集体中活动中完成的项目,培养儿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积极动脑、交流沟通等能力,这将能显著促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与攀爬类自由度较高的体育活动建议在家长指导下完成,或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引导。

猜你喜欢

问卷儿童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