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取消“清考”的多米诺效应

2019-12-23龙煦霏

中国商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业毕业家长

文/龙煦霏

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其中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平均毕业率已达到97.75%(820 所高校均值),而美国高校前50 名的平均毕业率为89.7%,排名51—100 高校的平均毕业率仅为56.2%。针对普遍存在的“严进宽出”以及民办高校“宽进宽出”现象,近日教育部又追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取消毕业前的“清考”,这意味着“混学业”大学生们的最后一道保护墙被彻底拆除。然而,拆墙并不是的目,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才是正道。取消“清考”表面上是针对学生,实则是管理层针对扩招后出现的本科教育“放水”现象的“纠偏”。

“清考”的“前生今世”

“清考”是毕业前补考的简称,也就是一门课程的结业考试和补考均未通过,学校不允许重修或重修仍未考过,学校为保证毕业率而设的“毕前考”。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对专业和行业人才需求增加,高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致使生源质量滑坡和师生配比不足问题凸显,“清考”就是部分高校为了保持办学声誉而出的“下策”或“放水”。

由于我国高校缺乏健全的退出机制,“清考”规则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进入大学就一定会顺利毕业。为此,教育部于2018 年9 月下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对“严格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取消"清考”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取消“清考”的多米诺效应

“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意见提出的这五个“起来”既是对“清考”终结的说明,也明确了高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混学业已成为过去时。“混学业”学生的护身符不在了。“高三再坚持一下,等到了大学就好了”,这句“劝导”高考生的大实话我们再熟悉不过。经过12 年的“寒窗”苦读,大学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对所学专业认识的不足使很多同学骤然迷茫或迷失了方向,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轻则放松心情,重则放纵逃课、打游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不求高分但求及格,即使“失手”挂科还可以取关“清考”毕业。

校方不能“蒙混管理”了。大学本科教育是高校教学的牛鼻子,考试制度不仅是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在考评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往由于高校“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对于一些挂科严重的同学网开一面,以“清考”保证毕业率,甚至对“清考”监考也是“睁眼闭眼”。

教师不能“及格教学”了。由于目前高校的考评体系对科研考核的权重占比过大,教师在权衡各方面“效益或利益”的情况之下,大部分人将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僵化过时的教学把学生越推越远,教案一成不变,考试标准化,考察课写篇论文就可以匆匆结课,无老师指导,无案头调研,基本上100%都能通过。

家长不能“高枕无忧”了。“育人”的主要责任人是家长。虽然孩子进入大学时已是成年人,但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是父母。然而调查显示,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上与家长处于“失联”状态,“不要钱不打电话”的现象比较普遍,上不上课就更不知道了,有的家长连孩子异业或只拿了“单证”都不知情。

高质量办学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教育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需要“堵与疏”并举,取消“清考”、严把毕业关,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取消“清考”能更有效地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倒逼大学生们走出“舒适区”,回归到踏实忙碌的学习状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努力程度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取决于校方的管理水平和老师的诲人不倦。

完善学业管理机制。我国《普 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规定,对严重违反一些相关规定的学生,学校有权予以开除,但针对这些相关规定的落实缺乏具体的执行条款。实行淘汰机制有剥夺学生“受教育权”之嫌,很多学校担心如果出现勒令退学的学生数量较多会遭到社会和家长的非议,影响到学校声誉和招生。建立完善不合格大学生退出机制,给予这些学生本转专的机会,体现最后的“挽救关怀”,2018 年华中科技大学18名不合格本科生就获得了“本转专”的机会。

教学课程持续创新。取消“清考”不能成为“PPT”课的保护屏障,目前已经出现了开发App 增强教师与学生课上课下及时互动的积极探索。例如,华东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都结合自身的优势课程开发了App,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很多高校火爆的秒抢课程,对各个学科的改革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增加教学工作考评权重。目前我国教师评职称、晋级都与科研项目、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挂钩,这样的考评机制下教师忽视教学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高校本科教育的“主业”是培育专业或行业技术人才,不能混同于专门研究机构,因此,加大教学工作考评权重势在必行。当然,教师授课评价是一项不易量化的工作,譬如创新性的界定,是否掌握学科前沿、行业发展等,确实需要仔细打磨综合考量标准。

光大教师授业解惑的精神。高校教师通常不坐班,没课时并要求每天到校,这就不排除出现过小日子或有其他兼职的“不勤政”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中还要求严格执行让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因此,教师只有回归教学的初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摸索和创新,提升课程质量才能吸引学生回到课堂。

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是青少年立足于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显现证明”,为了这块“敲门砖”普通家庭通常要为之奋斗15—16 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进入“千禧宝宝”时代,高科技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具有极强的科技烙印,对电子类产品的依存度高,如果校方疏于管理或管理存在盲点,为此荒废学业而不自知的大学生将不在少数。如果建立起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渠道,齐抓共管,也不失为“疏”的有效途径。

考试具有公平性和导向性,只有重视过程、不妄想走捷径,才能练就一身真本领。意见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决心,以取消“清考”为契机,让学生们踏实下来、让教师们忙碌起来、让考核机制健全起来。

猜你喜欢

学业毕业家长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我们今天毕业了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