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膝关节慢性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
2019-12-22孙睿清北京舞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1
□ 孙睿清(北京舞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1)
1、研究意义
舞蹈艺术的表现媒介是人的身体,从生理解剖的角度看,舞蹈所需的姿势姿态、动作技巧等都是通过身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韧带等协同配合才得以完成的。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链的中间关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舞蹈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舞者必须不断的通过提高身体能力来完成表演要求,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开始不断加大的过程中,大幅度的蹲起、跳跃等动作都离不开膝关节的运动,此时,膝关节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如果不注意训练前的热身、训练过程中的科学性以及训练后的方松,则势必会引起舞者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出现,再甚之如果损伤不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彻底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水平就会下降,打破身体各部位机能水平的平衡,这也成为了制约舞者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中,不管是下蹲练习,还是跳跃练习等都是极为常见的。例如,藏族舞中的颤膝动率,大大增加了股四头肌肌腱与髌骨的摩擦次数;朝鲜舞的舞蹈风格在蹲下时要求足部微外展,大脚趾内侧缘点地,膝盖内扣,此动作特点已经使得舞蹈演员的下肢排列不在同一条线上,增加了损伤的风险;再如蒙族舞中的跪转、芭蕾舞中大量的下蹲练习,中国古典舞中大量的跳跃落地,对于膝关节来说训练的强度和负荷都是较大的。
膝关节由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两个独立的关节组成,是大腿和小腿的连接,是人体结构最复杂、关节最大、杠杆作用最强而最易受伤的关节,具有屈伸和旋内旋外的运动特点,在中间起分散力量和减震的作用。膝关节损伤类型包括内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股疼痛综合症等,康复练习计划有提踵练习、神经肌肉练习等。
根据了解,现在我们的舞者出现了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情况以后,更多的只是进行简单的针灸、理疗等,伤势较为严重,已涉及到半月板、积水等情况的可能会去医院做相应的治疗,然后再进行休息,直到疼痛消除,有一些简单的磨损或者软组织挫伤,也只是忍痛训练,随着时间加长,任凭其自愈。其实,这种意义上的损伤恢复,并没有真正达到膝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膝关节在舞蹈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甚至简单的走路都需要运用到此关节,它很容易出现伤病的再复发,而且膝关节是下肢链条的中间关节,如若不能进行有效彻底的康复,它同时会影响髋踝等其他关节的机能水平,导致伤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的不平衡性,从而产生其他部位的损伤。
2、舞者膝关节运动损伤康复训练方法的实践研究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手法、理疗以及康复训练,如口服中西药物或外敷中药治疗、敷疗法、蜡疗法、按摩疗法、局部封闭疗法、针灸疗法、物理疗法、膝部支具疗法、功能康复疗法等。除了康复师进行的手法及理疗等,这里主要研究康复训练的方法,膝关节慢性运动损伤康复训练主要从肌肉协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动作模式训练入手,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膝关节损伤。训练应包括平衡练习,关节动力性稳定练习,跳跃训练,敏捷训练及特殊运动训练。舞蹈是一项综合性运动,它的完美展现需要同时涉及到力量、平衡、稳定、柔韧、灵敏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在一些大强度的训练后,舞者往往不进行放松训练,会导致肌肉的疲劳性损伤,影响其比赛或者演出,参加演出的舞者多为院校学生,或者舞团演员,依据现在舞蹈领域的现状,院校以及专业团里面很少有随队的专业队医或康复师,这样舞者在受伤后便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自己的伤病进行处理及恢复性训练,而且现在舞蹈界对于康复治疗的概念尚未普及的非常广泛,不论从时间上、精力上还是物质上,舞者还不能够长时间的进入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这就使得很多受伤的舞者带病进行训练。根据调查研究,在舞者膝关节的损伤中,膝关节末端病较多,病症表现形式为膝关节蹲起、跳跃时疼痛,课堂训练量较大时会产生疼痛,并伴有股四头肌无力的症状等。因此,结合舞者现状,下面简单介绍适合舞者的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的方法。
2.1、肌肉力量及协调训练
较为有效的肌肉力量及协调训练主要包括等长练习、开链运动(简称 OKC)、闭链运动(简称 CKC)、Plyometrics 练习(也可称之为牵张反射练习)。
等长练习适用于早期的膝关节损伤。所有形式的向心性、离心性运动都会加重膝关节受伤组织的创伤,延迟康复过程,因此训练一定要限制在等长运动内。等长训练的练习期间,膝关节的疼痛可能已经刺激了受伤的组织,这可能会导致组织愈合的急性期延长。多角度的等长训练用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活动,是通过膝关节每20°为间隔,进行无痛性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腓肠肌群肌肉等长训练来完成。多角度等长练习以周期方式完成,当腘绳肌和腓肠肌休息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当股四头肌休息时,腘绳肌和腓肠肌共同等长收缩。在膝关节肌肉等长练习的同时可进行髋关节的向心性或离心性活动,即直腿抬高练习。
开链运动(OKC)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其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72h到6周亚急性期康复过程的练习包括OKC练习、闭链运动和等动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等速练习及等张练习均为OKC。
闭链运动(CKC)练习是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其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训练中膝、髋、踝三个关节均同时运动,足则不离开这一平面。CKC练习与行走、上楼梯、跑步和跳跃等活动相同,同时是OKC不能很好模拟的活。它模拟了患者实际生活中膝关节的实际需求,因此包括向心和离心方式的CKC比OKC练习更有实际意义。
Plyometrics练习是根据牵张反射的原理,应用α-运动神经反射来增加肌肉力量的效力,肌肉快速牵张的短弧离心性收缩会促进向心性肌肉能力的发展。
根据以上肌肉力量练习的原理及其分类,膝关节运动损伤需要康复的几个关键肌肉部位,以及舞者特殊的专业要求制定以下几种肌肉力量及其协调练习。
(1)股四头肌肌肉力量练习。
①坐位抬腿(可以运用弹力带)
坐位双脚踩地,上身直立,双臂自然下垂将弹力带一端绑到凳子腿上,另一端绑到被测试者的脚踝处,弹力带自然拉直,可根据被测试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弹力带的不同阻力,需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吸气准备,吐气时将系有弹力带一侧的小腿缓慢抬起,吸气,吐气缓慢落下。8次后换另一侧做相同动作,每组8次,共做3组。
②弹力带直腿抬高
仰卧准备,将弹力带系在一侧脚脚心,腿完全伸直平放,另一条腿弯曲,脚踩弹力带,将脚放在距离臀部一脚距离处,弹力带自然拉直。吸气准备,吐气将平放的腿下肢抬高至两条大腿水平面平行,在这个姿势上保持5s,吐气慢慢放下,8次后换另一侧做相同动作,每组8次,共3组。
(2)腘绳肌肌肉力量练习。
①卧位弹力带抗阻力练习
卧位准备,将弹力带一端系在被训练者的患侧脚踝处,另一端系在远离患侧腿正后方的固定物上,弹力带自然拉直。吸气准备,吐气时患侧腿做屈膝动作,抬起至最大幅度,吸气,吐气缓慢落下,8次后换另一侧做相同动作,每组8次,共做3组。
②普拉提圈背桥练习
卧位准备,双膝弯曲,将双脚放在距离臀部一脚距离处,双臂侧身摆放,手心朝下,大腿内侧夹普拉提圈。吸气准备,吐气缓慢提臀,使上身和大腿成一条直线,大腿内侧用力夹普拉提圈,使双膝距离尽量保持与髋关节同宽,吸气缓慢落下,每组8次,共做3组。
(3)腓肠肌肌肉力量练习。
①双握哑铃式踮脚练习
双脚分开站立相互平行,并保持其间距与肩同宽,双手分别紧握一副哑铃,并将手部姿势调整至握锤状腓肠肌外侧,同时双手掌心相对。吸气准备吐气双脚逐渐向上踮起,使得身体缓慢向上移动,吸气缓慢将身体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每组8次,共做3组。
(4)臀肌训练。
①贝壳式
侧卧位,双腿屈膝,保持骨盆中立位。双脚紧贴固定,吸气准备,吐气时位于上面一侧的膝盖抬起至最大幅度,注意骨盆躯干的位置不变,吸气,吐气回到起始位置。每组8次,共做3组。进阶动作可以增加阻力对抗。
②小射燕蹲起
站立位,小射燕舞姿,主力脚脚尖向前。吸气准备,吐气时主力腿下蹲,注意膝盖尽量不要超过脚尖,臀肌发力。吸气,吐气回到起始位置。每组8次,共做3组。进阶动作可以增加阻力对抗。
(5)本体感觉训练。
膝关节的控制和稳定性,姿势的校正及平衡功能通常由关节囊、韧带、肌肉及其本体感觉神经反馈共同维持。各种关节的损伤都可以导致本体感觉的减退,进而使神经肌肉反射控制能力下降,并加重关节的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膝关节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恢复本体感觉反馈作用而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肌肉力量和活动范围,进而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到最佳水平。
①平衡气垫单腿蹲起
单腿站立在平衡气垫上,吸气准备,吐气时下蹲,注意膝盖尽量不要超过脚尖。8次后换另一侧做相同动作,每组8次,共做3组。进阶动作可以闭上眼睛做此练习。
②平衡气垫动态练习
由地面站立位准备,单脚迈步上垫,以古典舞搬前腿为例,单脚落于平衡气垫上,另一腿同步做前踢腿至180度,形成搬前腿的姿势,在平衡气垫上维持该动作3s后回到起始位置。8次后换另一侧做相同动作,每组8次,共做3组。
(6)动作模式训练。
①舞蹈动作模式训练
有意识增加缓冲(跳起落下时注意动作模式),选用舞蹈动作双脚起跳单脚落地,针对三种不同舞蹈背景的实验对象选用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加以训练。民间舞及古典舞舞者练习射燕跳、大跳、倒踢紫金冠;芭蕾舞舞者练习pasjete、Sissonneouvert。每个动作各8次,三个动作是一组,共做3组。
(7)放松训练。
舞者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其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状态,为了避免肌肉长期收缩产生肌紧张、肌肉粘连,提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我们建议舞者在结束康复训练后,一定要进行肌肉的放松训练,可采用小球、泡沫轴等小设备进行肌肉放松。
本研究借鉴了相关领域膝关节慢性疾病治疗的康复训练方法,又结合了舞者本身的专业特性以及舞者的需求,设计出了一套针对舞者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案。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舞蹈表演欣赏程度的提高,以及对舞者、对舞蹈技术以及表演技术要求的日益增高,会增加舞者们的膝盖负担,对长期从事舞蹈领域的舞者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慢性疾病,比如膝关节运动损伤。因此,为了避免更大的损伤甚至是疾病,要从预防抓起,注重平时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以及动作的标准度。还要调整好舞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舞蹈事业,以良好的心态去练习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