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2-22刘晓媛吴晔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隐性高校学生社团

□ 刘晓媛吴晔(.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江西省委党校 江西 南昌 330003)

1、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1.1、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在历史考察语境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下,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学校体育环境影响,以间接、内隐的方式进行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和。它重视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的潜在优势,主张利用大学校园场域中各种体育现象来开发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潜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和理念教育,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1.2、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具有间接性。

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具有间接性是相对与体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具有直接性而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直接对学生教授知识和理论为主,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则是通过教育者利用自身的举止神态或者环境、氛围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感染或渗透受教育者。这种间接行往往能产生一种很好的效果,可谓有“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受教育者不回产生抵抗的心里。

(2)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

实践性和体验性是指接受体育隐性教育教育者需要参与或观看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等活动。受教育者参与或体验这些体育活动受到的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进行。

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是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因素,这些非理性内容需要受教育者实践和体验才能获得。

(3)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非强制性。

是否能接受和内化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愿性。教育者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设计、高校制度的管理、校园文化的培养使学生慢慢接受教育并不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比如必须完成某项课业或参加某项体育活动,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2、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2.1、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党在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的时代背景下突出强调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新时代突出反映了高校教育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内容形式的多元化以及传播载体的信息化,这对我国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满足和能有效的对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补充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是对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也是发展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以应试主,课堂缺乏灵活性、生动性以及多样性。高校学生学习也是抱着一种应试的心态,考试完成的那一瞬间也就忘了,根本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时反而起到反作用。为改变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是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又能完成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秉持 “环境育人”、“自然学习”、“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价值性与隐性教育特质浑然一体。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内在的哲学与心理学理论依据。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体育场、体育馆、体育课堂等为载体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体育宣传标语和口号、体育比赛、体育课堂展示等方式先以感性的体育素材,比如,经典体育赛事锦集、微信体育锻炼打卡等为高校学生营造爱好体育锻炼的氛围,接着借助新媒体传播工具以理性体育素材,比如,微信传播系统的课后体育训练视频、知乎解答体育技巧问题,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传播方式既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知识的学习路径,也能引起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高校学生的高校学习的学习路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过并不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抗拒的作用。

2.3、有利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主要由体育课堂、运动会、体育社团,体育课后训练等形式组成,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和学习的生活方式。在加强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扩展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定期举办运动会,丰富体育课后训练的形式,规范管理和发展体育社团,培育运动竞技精神和团结精神,充实学生的课后活动。

通过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目标渗融入到体育课堂、运动会、体育社团,体育课后训练的实践活动中以一种间接的、隐性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目标的同时,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方式的教育下,高校学生极易胜不骄败不馁的团结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和良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

2.4、实施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本文将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物质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校园建筑、校园生态景观等有形载体为载体;制度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为载体;而精神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校园文化、体育精神为载体。三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过分标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2.5、物质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完善校园体育设施设备,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体育设施设备不仅方便在校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体育锻炼,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来氛围。校园人文景观不仅可以怡情陶冶性情还能作为高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校园建筑主题色以红色为主,象征着热烈、奔放、激情与斗志。学校里有一条冠军之路,上面印着在世界大赛中斩夺金牌的学生们的脚印,更有毛泽东主席与贺龙元帅的雕像,激励同学们不忘“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教诲,学校大门有飞檐碧瓦的石牌坊,上写学校的校训“追求卓越”,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莘莘学子又怎能不受体育的精神所感染?在这样环境下学习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达到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目前,有些高校并不重视添置体育设施设备和进行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为了充分利用校园体育环境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一个高校都应当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形成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景,让每一个在校园环境生活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

2.6、制度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和优化体育社团制度管理。高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参与一个或多个体育社团。良好的体育社团制度能够使得发展和丰富体育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的选择。每一个体育社团以公司化的组织结构运行,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同时也相互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社团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类似于社会企业中的不同岗位,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能为学生走出校园后打下社会化基础。每个高校的体育社团都会以某一种文化或精神理念组织特定的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在高校的体育社团环境中,体育社区设立的基本文化或精神理念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参加体育项目的学生上。举个例子,篮球社区就具有竞争和协作的文化和精神理念,足球社区具有激情和坚韧的精神理念。

高校学生能够在体育社团里锻炼和成长,这个过程本身也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要想从制度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上实现这一点,教育者要做好每一个体育社团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框架,加强各个体育社团的协同合作,必要时为为体育社团的创办和发展提供建议和经费上的支持。

2.7、精神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以校运动会、院系运动会、校园举办体育竞技赛事、体育社团开展的体育活动为主。体育校园文化是精神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它能够以一种无形的有效的方式教育参与的学生,把德智体美劳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身体和精神层面的陶冶和熏陶,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定期举办校运动会、院系运动会以及各种专项体育比赛有助于培育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比如,100米自由泳比赛、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等。同时要注意在举办体育活动时应当选择在学生课业量少的时候,比如开学前一两周或考完期中考试之后一两周,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加这些体育活动感受这些体育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在这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扩宽学生自身的认知范围等。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高校体育隐性政治思想教育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紧紧把握这次机遇,积极的探索和开发物质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制度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精神形态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隐性教育资源,达到体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隐性高校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